青春探晋韵 实践赋锦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暑期赴并实践纪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6 20:43 1

摘要: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晋善晋美实践队走进太原,在小店区的非遗烟火与红色印记中触摸文化根脉,在迎泽区的生态画卷与千年窑火里感知振兴脉动。从乡韵悠悠的古村到绿意盎然的小镇,从烽火淬炼的精神灯塔到薪火相传的匠艺瑰宝,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对话,解码太原这座千年古城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晋善晋美实践队走进太原,在小店区的非遗烟火与红色印记中触摸文化根脉,在迎泽区的生态画卷与千年窑火里感知振兴脉动。从乡韵悠悠的古村到绿意盎然的小镇,从烽火淬炼的精神灯塔到薪火相传的匠艺瑰宝,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对话,解码太原这座千年古城在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认真开展了一堂立体生动的青春实践课。

小店区:在文化根脉与红色基因中筑牢振兴基石

太原的清晨,带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温度。实践队首站抵达小店区,在刘家堡村的非遗小院与西蒲村的红色展馆间,探寻“文化赋能”与“精神铸魂”的双重密码。

刘家堡村非遗成链,让古村焕发产业活力。青瓦白墙的刘家堡村,藏着太原乡村振兴的鲜活答案。百余座非遗小院里,黎侯虎布艺的灵动跃然指尖,瓷艺作品的流光映亮眼眸,火针疗法的精妙令人称奇,漆画艺术的雅致浸润心神……传统技艺在当代匠人手中焕发新生,让队员们直观看到“指尖绝活”到“产业成链”的蜕变。在党群会议中心,实践队与刘家堡村村委干部座谈,揭开了村庄蜕变的面纱:通过完善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吸引青年返乡;引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形成产业集群,让小手工艺升级为富民产业,产品远销全国;以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故里为IP,拍摄电影《明臣王琼》引流赋能。更难得的是,村两委用“看得见的收益”凝聚村民共识,形成“村委引导、村民参与”的良性循环,让“藏富于民”从理念变为现实。

西蒲村红色铸魂,让精神灯塔照亮前路。在西蒲村《论持久战》山西主题展馆内,泛黄的史料与复原的场景将时光拉回烽火岁月。“七厅史诗”绘就的抗战壮景中,队员们真切感悟到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硝烟散尽,精神永存。这里的红色印记让队员们明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信念,正是当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迎泽区:在生态画卷与千年窑火中激活创新动能

如果说小店区的实践是“文化铸魂、红色聚力”的样本,迎泽区的探索则勾勒出“生态筑基、古艺新生”的图景。实践队从森栖小镇的绿意中汲取生态智慧,在孟家井的窑火里触摸千年瓷语。

森栖小镇田园探秘,生态改造蝶变美丽乡村。森栖小镇山峦叠翠、溪流潺潺,现代设计与自然野趣交融成“诗意栖居”的画卷。这里曾是董家庄村,如今已成为集生态修复、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典范。在迎泽区图书馆森栖谷分馆的座谈中,实践队与团区委和森栖小镇负责人深入交流,理清了小镇的“生态振兴”模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打造涵盖民宿、餐饮、康养的综合体,带动周边增收;对标杭州万科随园探索亲民康养路径,应对老龄化挑战;通过“博士小院”“人才驿站”等柔性引才机制,让青年人才成为发展生力军。

孟家井窑火不熄,千年技艺续写时代新篇。实践队来到千年瓷乡孟家井,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走进陶瓷艺术博物馆,绞胎瓷“表里如一、纹饰贯通”的绝技令人震撼。这抹“泥土中绽放的永恒之花”,凝结着古代匠人的巧思,诉说着“君子瓷”的传奇。在与团区委、孟家井村委及孟家井瓷窑馆相关负责人的座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古窑的破局之道:依托绞胎瓷等非遗技艺,打造宋代古陶瓷生态公园,融合开展陶艺体验、研学旅游;坚持手工制瓷的独特价值,借助青年力量与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传统转型、创新发展”的共识,让千年窑火有了新的燃烧温度。

青春筑梦:在实践中凝聚青春知行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在太原的实践调研中,队员们体悟到:小店区的非遗产业化与迎泽区的非遗活化,共同诠释了“文化根脉是底气,创新转化是活力”;刘家堡村的“藏富于民”与森栖小镇的“生态富民”,印证了乡村振兴“以民为本”的核心;西蒲村的红色精神与孟家井的匠艺坚守,彰显了精神力量对发展的深层滋养。从乡韵到窑火,从红色印记到生态画卷,实践队记录了太原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立志做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创新传承者,以青年智慧助力并州大地续写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篇章,在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快手:太原共青团

来源:太原共青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