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蕴含着中国原始儒家最宝贵的哲学智慧,2000多年前的智慧如何烛照现实、引领未来?2025年8月16日,由暨南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南岭颂经典 心灯照书窗——柳恩铭博士‘四书心读’丛书分享交流会”在南国书香节现场举行。柳恩铭博士以“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蕴含着中国原始儒家最宝贵的哲学智慧,2000多年前的智慧如何烛照现实、引领未来?2025年8月16日,由暨南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南岭颂经典 心灯照书窗——柳恩铭博士‘四书心读’丛书分享交流会”在南国书香节现场举行。柳恩铭博士以“AI时代更需要‘四书’的生命情感智慧”为题,结合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蕴含的修身智慧与情感哲学。
在主题分享环节,柳恩铭首先介绍了“四书”的由来:朱熹先生从《礼记》当中把《大学》《中庸》两篇抽离出来,与《论语》《孟子》一起做注,集结出版叫做《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因此诞生。一千多年来,注释和翻译“四书”的学者不乏其人。
为什么要重注“四书”?柳恩铭表示,重注“四书”源于文化责任自觉。他认为,“四书”本质上是伦理哲学,《大学》是修身方法论,《中庸》是处事方法论,《论语》是伦理价值体系,《孟子》更多是政治哲学。“四书”承载的原儒文化精神是滋养现代人生命的情感智慧。重注“四书”旨在把先秦儒家的文化经典带回当代,滋养现代人的生命。让人回归守护本心本性,让人自由自在自我而诗意栖居,活出生命的本真!
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爱”“中庸”等思想,恰恰能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指引,帮助人们平衡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柳恩铭表示,自己在书中融入了对社会的观察,教育的思考,从心学视域重注“四书”,以知行合一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对“四书”作现代化的阐释。
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阳翼高度评价了“四书心读”丛书出版后的社会反响,认为该丛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诠释儒家经典,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
在随后的嘉宾交流环节,柳恩铭与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陈希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江冰教授,围绕“儒家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展开深入讨论。
活动最后设置了读者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几位嘉宾逐一解答,交流氛围轻松而热烈。
“四书”蕴藏巨大的生命情感智慧和现代价值。曾经在教育界任职多年的柳恩铭博士建议,小学三年级以上可以读《论语》,初中生可以读《大学》《中庸》《孟子》,而高中生如果能再次熟读并理解《孟子》,则会更加出类拔萃。
广州广播全媒体记者谢彩雯报道。
来源:广州交通电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