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是夸父,正是因为他,炎帝的臣民才来到三星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6 23:17 1

摘要: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奇特的人物造型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其文化特色与相同时期的中原地区截然不同,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要问:三星堆的究竟是怎样的文明?甚至还有人认为三星堆是外星人创造的文明。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奇特的人物造型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其文化特色与相同时期的中原地区截然不同,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要问:三星堆的究竟是怎样的文明?甚至还有人认为三星堆是外星人创造的文明。

尤其两米多高的青铜大立人,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和猜测:他究竟是什么身份?

探讨青铜大立人身份,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铸造出这些青铜器究竟是什么人物?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尤以青铜神树更令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至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器,而且就形态而言,与《山海经》所记录的建木、扶木高度吻合。不过,如果认真对照,还是可找到十分微妙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扶木枝头栖息着乌载日,而青铜神树枝头上的是鸟。

综合《山海经》的记载以及众多的神话传说,建木是黄帝建造的丰碑,为了纪念在反抗神权斗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儿女。建木的前身是神树,是炎帝的丰碑,也是为了纪念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先辈。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是依照神树的形态而铸造的,铸造青铜神树的人一定是炎帝臣民的后裔,其目的是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既然铸造这些青铜器的人是炎帝臣民的后裔,青铜大立人作为最大的青铜人像,与此相关的人物首先是炎帝。然而,炎帝的身份根本无法确定,至少在《山海经》中找不到相关事迹。不过,根据《大荒北经》的相关记载,炎黄之间曾经出现过合作,后来由于价值观念不同而相互对抗。

《山海经》记载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刑天和夸父。这两个人都有代表神权的杖,意味他们都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在与黄帝的抗争中,他们都是领军人物,算不算是炎帝呢?如果不是,那么炎帝的位置就显得特别尴尬了,难道甘心情愿做这两人的手下?

在《山海经》中,夸父作为与华夏民族对立的人物,他的信息最丰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夸父逐日。华夏文明的诞生,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作为华夏文明的缔造者,黄帝及其子女就象天上的太阳,夸父逐日就是夸父与黄帝的生死较量。

自古以来,黄帝被誉为人文始祖。黄帝的思想在黄河流域迅速传播,对原有神权体系造成挑战。天星堆作为天下神权中心,突然感觉到大厦将倾的危机,否则的话,夸父作为成都人,也不至于不辞万里来到冀州追杀应龙,《大荒北经》相关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

上述文献一开始就讲述夸父来自成都,三星堆遗址就在成都的旁边,三星堆的名称是近代才出现的,上古时期三星堆人将自己的家园称为成都。所谓的成都载天,就是说像成都这样繁华的都市才是天神居住的地方。成都与冀州远隔千里,夸父竟然从成都来到冀州制造动乱,目的就是要将华夏文明消灭于萌芽状态,可见这些高高在上的天神对华夏文明有多么恐惧。

通过上述的分析,夸父无疑是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最佳候选人。然而,夸父与应龙的较量发生在冀州,从冀州一路追到陕西的关中盆地,结果被应龙反杀了。无论是冀州还是关中盆地,与三星堆相距太远,听起来似乎不太合理,如何确定夸父来自三星堆呢?

首先,《大荒北经》已经交待得很清楚,夸父来自大荒中的某一座山,名为成都载天,除了三星堆附近的成都外,还有哪个地方叫成都?

其次,三星堆出土了制作十分精美的黄金权杖,而权杖又是神权的象征,在华夏民族中,很少记载哪一位君王拥有权杖,而《海外北经》对夸父的相关记载中,重点说到杖:“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追杀应龙,没料到被牵到黄土高原捉迷藏,甚至可能误入沙漠,饥渴交加,自知活不下去了,临死前还要找地方将他的权杖藏好,说明在他眼里,权杖还要比生命重要。在目前发现的上古遗址中,只有三星堆才黄金权杖,试问哪个地方还发现了如此华丽的权杖呢?

第三,青铜神树为什么会出现在三星堆?就形态而言,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与《海内经》所载的建木高度吻合,显然是以建木为蓝本铸造的。建木也就是建树,建树是指某个人在某个领域作出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文字诞生以前,古老的冀州人民便以这种方式纪念有突出贡献的先辈,这种传统一直沿袭到炎帝。传说中炎帝曾经与黄帝合作讨伐蚩尤,后来因利益冲突而相互对抗。黄帝成为冀州的主人后,建树便归黄帝所有,将栖息在枝头的鸟改为乌载日。

炎帝的臣民又称为共工氏,黄帝成为冀州的主人后,他们也就成为黄帝的臣民。但是,在炎帝众多臣中,肯定有些人不甘心,这时候夸父从天府来到冀州制造动乱,他们便改变了立场,决心追随夸父与黄帝战斗到底。

由夸父挑起这场动乱是持续数代人的战争,黄帝时期为逐鹿之战,又称为夸父逐日:夸父带着蚩尤追杀应龙。帝颛顼时期为祝融战共工氏,在《史记·楚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这场战争从黄帝时期开始,一直到颛顼的两个孙子追杀共工氏来到南方的荆楚之地,双方你死我活,不死不休,这是多大的深仇大恨啊!制造动乱的共工氏战败后,再也无法在中原地区立足,只好沿着长江上游逃往巴蜀地区的三星堆。

共工氏能够从中原地区逃往三星堆,夸父当然能够从三星堆来到中原,而且要容易得多。在当时,长江水道是中原地区通往巴蜀地区的唯一通道,夸父来中原是顺流而下,而从中原地区到三星堆是逆流而上,必须有人在岸边将船从下游拖到上游。共工氏能够从中原地区来到三星,必定有三星堆的人引路,这就说明在这场持久战争中,源源不断有人从三星堆来到中原,与共工氏一齐并肩战斗。《山海经》仅仅记录了夸父,说明来自三星堆的其他远非夸父所比,夸父作为青铜大立人是最合理的。

长江中游有石家河遗址,长江下游有良渚遗址,远在巴蜀地区的三星堆人都来到冀州参战了,这两个地区的人不至于袖手旁观吧?《楚世家》所载的“诛之而不尽”,说明祝融大军已经兵临石家河遗址,最终还是将共工氏的残余势力放跑了。

石家河遗址地处长江中游,是良渚通往三星堆的必经之路,祝融大军兵临石家河后,切断了良渚通往三星堆的唯一通道,良渚贵族此时不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共工氏是上古时期的能工巧匠,这场战争的结果使得天下最优秀的工匠齐聚三星堆,使得三星堆率先跨进青铜时代。如果天下最优秀的工匠聚集在一起都无法掌握青铜铸造技术,其他人就更做不到了。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这是一个时代的飞跃。与石器相比,青铜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大的韧性,使用青铜器作为生产工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青铜兵器的出现,战斗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对于炎帝的臣民,或者说是他们的子孙后代,自从来到三星堆这个陌生地方后,肯定十分怀念故乡,他们铸造巨大的青铜神树就足以说明这点。他们是否想到有朝一日杀回冀州,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呢?他们以夸父为模样铸造青铜大立人,就是希望再次出现像夸父这样的人物,将大家组织起来与华夏民族进行决战。

在商朝中中期,三堆人与商王朝在荆楚地区进行长达三年的较量,这便是《易经》所载的“高宗伐鬼方”,而且在《竹书纪年》中也有相关记载:“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

这场战争以三星堆人再次失败而告终,商王朝取得胜利后控制长江中下游,切断了三星堆通往外界的贸易通道。三星堆人无法获得铸造青铜的原料,再也无法大规模铸造青铜器,三星堆的青铜文明从此走向没落。

需要说明的是,鬼方战败后不久,三星堆作为天下神权之都正式终结,这些神职人员乘船沿长江水道逃往海外,坐不到船的人只好翻越秦岭来到陕北,周朝以后,三星堆不再称鬼方,而在陕西地区反而成为了鬼方,这些人就是逃离三星堆的余孽。

来源:韬滔谈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