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个面,何以闹出这么大风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6 23:37 3

摘要:事发地是河南郑州的一家餐馆,餐馆老板称3名成年女子带着4名儿童,事实上共7人进入其店内消费,消费了70多元,点了一碗面,几个大人为同行的孩子免费续面了两次,第三次被拒。在消费者给出差评之后,老板拍下了纠纷的视频并上传,称一直实行“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但

这两天,“3女子带4孩多次续面”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事发地是河南郑州的一家餐馆,餐馆老板称3名成年女子带着4名儿童,事实上共7人进入其店内消费,消费了70多元,点了一碗面,几个大人为同行的孩子免费续面了两次,第三次被拒。在消费者给出差评之后,老板拍下了纠纷的视频并上传,称一直实行“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但无法接受“一碗面管一家人饱”。

视频截图

这一番说辞,在网上引发了相当的同情,很多论者开始指责这一家人“滥用善意”“破坏信任”“过度索取”,似乎他们在钻免费的漏洞,占着小便宜。

不过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餐馆老板却似乎翻车了。这一行人消费是140多元,而非70元,就这一条似乎就被解读为餐馆老板不诚实;且第三次续面要求为虚构,实为因店员态度差(续面时吓哭孩子)前去理论;再加之老板此前的一些民事纠纷,让舆论开始急转直下。

目前双方已经和解了。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小的事,但是社会舆论的评价方式,倒是很值得琢磨。

比如在起初,很多人开始指责顾客,无条件地接受了老板的叙事:他是个老实本分还带着点善良的经营者,而顾客则是贪得无厌、爱占便宜的小市民。于是舆论批评顾客,话里话外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你为什么“没有分寸”呢,怎么就不能“点到为止”呢,怎么就不能和善意达成“默契”呢?

其实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因为这默认了一个前提:道德表态是优先于契约精神的。

可以想象,一个小商家,为什么要做出“免费续面”的表态?这是一种商业策略,也是一种道德展示,宣示自己有着大方让利的“格局”,用来博得美名。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他显然没有规定清楚规则,并没有规定续面有什么先决条件,什么带孩子不带孩子、能续几次之类。

而舆论起初针对顾客的指责,是说顾客要读懂善意,“自觉一点”;而不是敦促餐馆老板按照自己定下的规则,兑现续面的承诺。这说明很多人在乎的就是一种模模糊糊的道德表态,提供情绪价值就好;而不是更基础的商业伦理——商家必须恪守承诺,无论消费者如何运用规则

事实上有类似的事可供参考。2023年时,南方航空出现系统bug,不少机票低至10元-30元,且可以正常出票。之后南航表示是系统故障所致,并称已经出票的旅客可以正常成行。

这两件事是类似的,同样是规则有漏洞,同样是有人疑似“薅羊毛”。但南航的处理才更符合商业原则——规则是自己定的,漏洞也是自己的责任,作为商家,最首要的道德就是“恪守承诺”,而不是指责消费者钻漏洞。有意思的是,在这件事上似乎没什么声音指责机票购买者是占便宜,似乎面对大企业就可以对消费者宽容一些,这同样是一种立场模糊、缺乏原则的展现。

这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反映的思维模式却并不罕见。舆论很容易被虚无缥缈的“道德”抓住眼球,却对白纸黑字的“契约”不甚在意。大小商家,似乎只要一通天花乱坠的道德吹嘘,对产品质量、服务细节、承诺兑现就可以打折通融了。本质上,这是一种对商业思维的“陌生”,所以才容易掉入开头新闻那种前后翻车的陷阱。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不太喜欢商业的原因:商业世界“冷酷无情”,每一个铜板都算得清清楚楚,从来都是“丑话说在前头”。但对于商业来说,这就是最大的道德:成本收益可核算,行为结果可预期,所有人都必须学会诚实、守信、严谨,否则就要付出代价。这种清晰无误,才是构建信任的基础,而不是那些不清不楚的所谓道德标榜。

来源:滨州传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