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6日,广东广雅中学2025年暑假博雅课程正式开课。37门涵盖科学、人文、健康、艺术等领域的特色课程,吸引了两校区及教育集团成员校1000多名学生参与。自2003年启动以来,这一品牌课程已走过23年历程,从最初的一两门校友课程发展为累计超2300门课程、覆
Transparency
8月16日,广东广雅中学2025年暑假博雅课程正式开课。37门涵盖科学、人文、健康、艺术等领域的特色课程,吸引了两校区及教育集团成员校1000多名学生参与。自2003年启动以来,这一品牌课程已走过23年历程,从最初的一两门校友课程发展为累计超2300门课程、覆盖超5万人次的育人平台,成为广雅“立德树人”的鲜活实践。
二十三年深耕,从“零星课程”到“育人生态”
广雅博雅课程的诞生源于2003年一位北京大学校友的提议。当年,这位校友回到母校,希望为学弟学妹开设特色课程,学校欣然接纳,由此开启了博雅课程的探索之路。二十三年间,课程规模持续扩大:从最初每期仅一两门课程,发展到如今每学期或假期开设近50门,个别年份甚至超过60门;从仅面向校内学生,到覆盖初高中全学段,并向社会开放名额。
截至今年,博雅课程已累计举办46期,年均开设近100门课程,总量达2300门左右,参与学生超5万人次。课程涵盖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艺术与设计、生活与健康四大类别,“这既填补了校内特色课程资源的空白,更构建起‘校友反哺、跨界融合、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广东广雅中学副校长苏科庚表示,23年的坚持,让博雅课程从“补充选项”变成了广雅学子成长的“必修养分”。
非遗潮玩引热潮,跨校联动显活力
今年暑假,37门特色课程再度引发选课热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选修了由广雅2008届校友雷伟勋与资深太极老师李子杰共同授课的《潮玩非遗太极:八步五法与玄武球体验》,用年轻化方式解读传统非遗,颠覆了“太极是老年人运动”的刻板印象。“我们想通过‘潮玩’形式,让学弟学妹感受到非遗的活力。”雷伟勋介绍,他高中时就因学校组织的太极课程受益,“调身调息调形的效果特别好,能让人快速安静,希望早点让更多同学体验这份好处。”
课程中,李子杰老师结合《黄帝内经》理念,教授学生通过太极站姿、呼吸法调整身体姿态、疏通经络。“改变动作发力方向后,身体含氧量明显提高,整个人精神多了!”学生们纷纷反馈。西关广雅新初二学生王馨更是在家人推荐下选择了这门课,她说:“太极让我身心更健康,还能集中注意力,校友授课的体验特别棒。”
除太极课程外,《如何创造一台自己的舞蹈剧场?》《中、英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当传说遇上真相:物理学史中的里程碑误读》等课程也备受追捧。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课程进一步深化跨校联动,花都校区与荔湾校区学生可跨校选课,教育集团成员校学生共同参与,实现了“共享、共建、共进”的协同发展目标。
坚守初心:校友接力筑桥梁,全面发展育新人
苏科庚表示,二十三年来,博雅课程的坚守源于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对学校而言,它是校友与母校连接的情感纽带。许多校友毕业后通过课程回馈母校,将大学专业知识、职场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上完课后,常主动添加校友讲师微信,咨询专业选择、学习方法,形成‘校友传帮带’的接力传承。没有比‘知识反哺’更珍贵的礼物,这让广雅的精神血脉不断延续。”苏科庚感慨道。
对学生而言,课程是兴趣培养与全面发展的“成长舞台”。与校内课程相比,校友及社会人士开设的课程更侧重兴趣与特长,为学生打开了跨界探索的窗口。从金融知识到非遗技艺,从科学史到艺术创作,多样化课程让学生在应试之外找到热爱。“课程满意度始终很高,因为它真正贴近学生需求。”苏科庚强调,从2003年的萌芽到2025年的繁茂,广雅博雅课程用二十三年的坚守证明:教育的温度,藏在每一门精心设计的课程里,藏在校友与母校的双向奔赴中,更藏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执着追求中。“未来,这颗育人的种子将继续生长,为更多学子铺就成长之路。”
文、视频 | 记者 何宁 实习生 岑倩 通讯员 庾志成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