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新闻曝光了爆卖的“20年坤沙老酒”,这些所谓的年份老酒,竟然是纯酒精勾兑,颜色全靠调,精酿酒成本仅几块钱,却被标价近千元,众多百姓惨遭坑骗。
文:修竹史册
编辑丨木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卖假酒直播的应该直接判刑”
央视新闻曝光了爆卖的“20年坤沙老酒”,这些所谓的年份老酒,竟然是纯酒精勾兑,颜色全靠调,精酿酒成本仅几块钱,却被标价近千元,众多百姓惨遭坑骗。
所谓的假酒为何就能撑起几十倍的暴利?它又是怎么骗过消费者的?
骗局再现
一滴褐色液体,一杯清水白酒三秒钟,一杯“二十年陈酿”就此诞生。
这不是魔法,这是一场席卷无数屏幕的完美骗局,而你我都可能是下一个被光芒迷住的观众。
首先忘掉时间,那抹诱人的琥珀色,不是岁月在陶坛里留下的吻痕,而是焦糖色素的瞬间染色,年份的长短只取决于滴管里挤出的剂量,一秒钟可以让“新酒”穿越十年光阴。
我们以为的“纯粮精酿”,其核心不过是食用酒精、水,以及一种业内称为“串酒”的东西,那是用酿完真酒的酒糟,再淋上食用酒精蒸出来的液体,天生就带着一股“粮食”的二手香气。
它完美地伪装了自己,但伪装终究是脆弱的。
往这杯“老酒”里加些清水,真正的纯粮酒会因酯类物质析出而变得浑浊,那是一种诚实的化学反应,而这杯“魔法液体”,只会依然清澈,清澈得像一个毫无破绽的谎言。
它不是酒,它是一份精心计算的化学配方单。
这杯液体的物理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
一瓶真正的坤沙酱酒,光是那一捧红缨子糯高粱的成本,就足以让这些“科技与狠活”相形见绌,更不用说遵循“12987”古法,在漫长的一年里九蒸八酵七次取酒的时间成本。
但价格从来不只关乎成本。
在直播间里主播声泪俱下地喊着“家人们”,把这杯液体的情绪价值推高到四十多元,它成了一个“宠粉福利”,一个不容错过的“捡漏机会”。
当扫开瓶身上的二维码,一个近九百元的天文数字会跳出来,让为这次“捡漏”感到加倍的庆幸。
从几块到近千,价格这根橡皮筋被拉伸了四十多倍,这中间巨大的弹性空间,填充的不是品质,而是纯粹的、令人咋舌的暴利。
最高明的骗术,从不攻击你的智商,而是利用你的情感。
他们深知,“茅台镇”、“坤沙工艺”、“祖传秘方”这些词汇在中国人的酒文化里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盗用了这些符号,他们为这杯酒精勾兑物披上了“文化”的外衣。
酒瓶被刻意做旧,覆上尘土,配上古色古香的礼盒,仿佛刚从某个被遗忘的百年酒窖里出土。
品牌故事被编得有鼻子有眼,不是沾亲带故于某个名酒大师,就是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地方传说。
直播间则成了这场盛大叙事的终极舞台。
主播手里的酒,在柔光灯下晃动出迷人的光晕,他们讲的不是酒,而是情怀、是孝心、是“犒劳辛苦一辈子的父亲”。
这种场景像极了二十多年前春晚小品里的“宫廷玉液酒”,只是背景从宫廷换成了直播间,骗术内核从未改变。
当酒厂经理能面不改色地为假酒出具“合规”检测报告时,谎言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产业化。
谁在为这场骗局买单?是我们的父辈,他们有饮酒的习惯,对“老酒养生”抱有朴素的信任。
他们相信主播口中的“源头好货”,却对复杂的网络购物和话术缺乏辨别力。
他们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实际上却付出了最昂贵的代价。
那杯下肚的液体,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工业酒精勾兑的劣质假酒,可以直接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即便是食用酒精,其中大量的化学添加剂,也在日积月累中,对肝脏和肾脏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慢性围剿。
他们喝下的不是佳酿,而是对健康的长期透支,更可悲的是,当真相浮出水面,维权之路却异常艰难。
消费者需要同时面对主播、商家和平台三方,过程繁琐,周期漫长,对大多数人而言,那点损失,远不足以抵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多数人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又成了造假者们继续嚣张的底气。
这场风波并非首次,当地监管部门的“亮剑行动”已经进行多年,但巨大的利润让造假如同野草,一茬又一茬地疯长。
即便仁怀市早已明令禁止在酱香酒中添加酒精,厂商们依然我行我素,造假已经不再是偷偷摸摸的勾当,而是一门运转流畅的“生意”。
从上游的酒精勾兑、调色,到中游的包装做旧、伪造批号,再到下游的直播带货、话术营销,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早已形成闭环。
在这条链条上,每个人似乎都扮演着一个无辜的角色。
酒厂只是按订单生产,包装厂只负责印刷,主播只是个推荐者,当一个骗局被肢解成无数个看似合规的环节,罪恶感就被稀释了。
辨别假酒看配料表,加水测试,这些都只是技术层面的方法。
但当造假者连检测报告都能“规避”时,我们真正需要对抗的,是一种系统性的失灵。
结语
那杯诱人的琥珀色液体,依然在无数直播间里,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被光芒刺痛的眼睛。
对于这些假酒还有什么想表达?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
【1】环球网2025-06-23《央视曝光“行业潜规则”!酒精勾兑,年份靠吹,溢价超40倍,直播间很多“老酒”竟是假酒》
【2】央视新闻2025-06-22《溢价超40倍!酒精勾兑酒成“行业潜规则” 总台《财经调查》曝光→》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