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有女子在社交平台发文控诉厦门航空,称其欺负母子3人,将他们赶下飞机,要求厦门航空赔偿道歉!然而,事件细节曝光后,网友的态度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反转。
8月23日,有女子在社交平台发文控诉厦门航空,称其欺负母子3人,将他们赶下飞机,要求厦门航空赔偿道歉!然而,事件细节曝光后,网友的态度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反转。
根据女子描述,我们得知,8月23日下午,女子带着两个小孩原本准备从新加坡飞往福州,航班号为MF866。
抵达机场后,母子三人不知为何开始出现呕吐症状,于是女子就去机场药房买了止吐药。药房说这种药吃了容易打瞌睡,女子想的是航班飞行时间是4个小时,在飞机上睡一觉就好了。
女子三人吃下药后,就顺利过了安检在候机厅等着上飞机。后来乘务员看到两个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就拒绝让他们登机,建议他们去医院检查,改签机票。
按照女子的说法,当时乘务员提出会帮他们改签机票,同时带他们去医院检查。
结果女子到了窗口后,机场工作人员只是给了她一个中国电话号码,叫她自己打厦门航空公司改签机票,原先承诺的会协助通通没有兑现。
而且被拒绝登机后没有多久,两个小孩都恢复了状态,可以打闹玩手机了。
最后的结果是,女子打电话给厦门航空,改签费用花了4345,里面包括了3个人的误机费1500。对此女子很委屈,明明是工作人员把母子三人赶下飞机的,却要让他们自己承担误机费,还有晚上的住宿费,一天之内再次入境新加坡,又辛苦又奔波。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起初同情女子遭遇:“带两个孩子出门不容易,航空公司应该更人性化。”
但更多声音认为,航空公司的处置符合安全规范:“万一飞行途中孩子病情加重,谁负责?”“乘务员不是医生,无法判断健康状况,拒载是负责任的表现。”
文章的最后,女子非常愤怒地写道:“你们把我们赶出来,又不安顿我们,这不就是中国人欺负中国人。如果说是国外航空,那我可以理解为国情不一样。所以厦门航空请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我就一直追究。”
此外,女子文中一句“如果说是国外航空,那我可以理解为国情不一样”引发争议。许多网友批评其“双标”:“对国外航空包容,对国内航空苛刻?”“安全标准不分国内外,难道国外航空就会允许病人登机?”“不是谁在网上闹谁就有理的。”
据了解,航空公司有权拒绝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乘客登机。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南,乘客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症状(如呕吐、发热)或状态不稳定时,机组人员可要求其提供医疗证明或拒绝承运。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仍需专业医疗评估确认是否适合飞行。
女子认为,因航空公司“拒载”导致改签费用应由航司承担。但业内人士指出,若拒载出于安全考虑,航空公司通常不承担费用;若因航空公司超售或调度问题,则需赔偿。本事例中,厦航的理由是“健康风险”,因此改签费用自理符合行业惯例。
客观而言,航空公司的首要职责是保障全体乘客安全,而非仅个别旅客的便利。呕吐可能是肠胃炎、流感甚至其他传染病的征兆,高空飞行可能加重症状或引发机舱内传播风险。机组人员的决策基于规则,而非“刻意刁难”。
但另一方面,航空公司是否在沟通和后续协助上欠缺温度?承诺协助送医和改签却未兑现,确实加剧了乘客的困境。若能在拒绝登机时提供更清晰的解释、更落地的帮助(如联系地勤陪同就医),或许能减少误会和冲突。
建议女子可尝试与航司进一步沟通:“如果认为处置不当,可提交投诉并提供证据,寻求第三方调解。”
来源: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