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留侯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曾隐居张良洞(今耒阳市大义镇)。洞内岩壁有“洞灵源•汉佐张良书”摩崖石刻。相传张良隐居期间,常年断绝饮食,垂直钓以净化心境,习吐纳以畅通经脉,饮茶水以洗濯六腑,最终练成“辟谷”奇术传之后世。竹
▲竹海午时茶传统制作技艺:炒茶。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留侯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曾隐居张良洞(今耒阳市大义镇)。洞内岩壁有“洞灵源•汉佐张良书”摩崖石刻。相传张良隐居期间,常年断绝饮食,垂直钓以净化心境,习吐纳以畅通经脉,饮茶水以洗濯六腑,最终练成“辟谷”奇术传之后世。竹海午时茶就是张良辟谷的时候,根据百草药理、时令变化,通过反复配方,研制了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祛湿功效的茶品,并将制茶技艺广播乡邻。
此后,每逢端午,耒阳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将十几种中药材与茶叶一道,以祖传之法精心加工,制成一种以驻气、养颜、祛毒、调理为主要功效的具有药性的特色茶品,即为茶,也作药。这一茶品,因须在农历五月初五午时这一特定时间内制作,故而被称作“午时茶”,又因源自今蔡伦竹海张良洞,是为“竹海午时茶”。
竹海午时茶制作流程颇为复杂。需经配药、熬药、发酵、炒茶、烘焙等工序。首先,将甘草、菊花、白扁豆、金银花、生麦芽、薄荷、陈皮、藿香、桂皮等十几味中药材以适当比例进行配置(配药);而后,量取调配好的中药材置于砂罐中进行熬煮,先用武火熬煮半个小时,再以文火熬煮一个小时,然后将药汁倒出,如此反复两遍(熬药);再将两遍熬药所得药汁倒入茶中,均匀搅拌后,将其置于恒温处发酵约4个小时(发酵);发酵后的茶叶需经揉捻后再放入铁锅内与药渣进行混合、翻炒,当茶叶受热时,将剩余的中药材撒入锅内一起翻炒,待闻到茶叶散发出淡淡的焦香味时,即可出锅(炒茶);最后,出锅后的茶叶放入焙篓中,用文火进行烘焙,并每隔20分钟翻动一次,直至完全烘干成品(烘焙)。
▲炒制好的竹海午时茶。
长期以来,竹海午时茶的制作技艺在耒阳当地代代相传。但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老艺人的老去,这一传承形式日趋脆弱。为避免这一古老的传统制茶技艺消失,其保护单位湖南水木芙蓉茶叶有限公司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与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家一起对竹海午时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研究和改良,使其配方更加科学,口感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2016年,竹海午时茶在第八届湖南省茶博会上荣获金奖。随着竹海午时茶生产性保护的展开,现今午时茶已逐渐回归耒阳百姓家庭,成为老百姓居家的日常茶饮。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龙玛丽。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境 整理)
来源:掌上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