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石龙山村的“蒲公英超市” 里热闹非凡,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学子们正穿梭在货架间,认真挑选着开学所需的物品,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这边几位同学围在行李箱专区,比对着不同尺寸的拉杆箱;那边有人拿起成套的牙刷、洗发水放进购物篮,还有人捧着大容量的收纳箱,盘算
8月22日,石龙山村的“蒲公英超市” 里热闹非凡,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学子们正穿梭在货架间,认真挑选着开学所需的物品,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这边几位同学围在行李箱专区,比对着不同尺寸的拉杆箱;那边有人拿起成套的牙刷、洗发水放进购物篮,还有人捧着大容量的收纳箱,盘算着如何规整宿舍用品。
为弘扬优良学风、培育良好村风,石龙山村在 “蒲公英超市” 积分兑换管理办法中特别增设条款,凡是本村考上大学的学子,都能凭录取通知书在超市兑换物品。这不仅是对孩子们寒窗苦读的肯定,更用 “蒲公英” 的温暖传递着村庄对教育的重视;从鼓励家长重视子女学业,到带动全村形成 “勤学向善” 的风气,小小的积分兑换机制,正悄然为乡村的未来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蒲公英” 播下 “亮点子”,积分浇灌生活甜。为充分发挥特色蒲公英积分兑换机制的激励作用,向城镇各村“蒲公英超市”结合自身实际,量身定制了独具特色的管理办法,制定属于本村的“亮点子”,让积分兑换贴合村情、惠及民生,点亮群众生活。石龙山村以志愿服务为导向,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和贡献量化为积分,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力量。徐园村聚焦乡风文明建设,以“美在农家” 、“好媳妇好婆婆” 表彰为核心抓手,引领群众争创文明、争当模范。郭东村深挖“小郭泥塑”文化底蕴,将积分兑换与文化宣传深度融合,鼓励群众积极投身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让“小郭泥塑”在积分激励下焕发新生机。陈庄村依托 “博士村” 优势,将学习带动作为积分兑换的重点方向,激发全体群众学习热情。前街则把积分兑换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让维护村容村貌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推动前街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徐皇路村围绕 “幸福家园” 建设,着重凸显慈善公益精神,把积分兑换与慈善公益活动深度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慈善公益的积极性。每村的“亮点子” 或许不同,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 让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幸福。从家风文明到文化传承,从环境改善到互助友爱,这些扎根乡土的智慧,正编织出一幅家家有欢笑、村村有活力的美好画卷。
“蒲公英” 织就“治理网”,积分兑换育新风。向城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蒲公英超市” 为重要依托,创新将 “积分制” 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将积分兑换与深化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进行有机融合,让这一机制真正扎根乡土。为确保积分制落地见效,向城镇细化积分兑换标准,涵盖人居环境整治、清廉村居、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等多个维度,完善积分管理制度,建立清晰的积分登记、公示流程,确保积分增减公开透明,让村民对积分 “看得见、算得清、信得过”。向城镇以“小积分”兑出“大能量”,群众从乡村事务的 “旁观者” 变身 “主人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自觉传承优良家风,热心投身志愿服务。“蒲公英超市” 已成为教育引导群众的 “实践课堂”、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服务 — 积分 — 激励 — 再服务” 的良性循环持续运转,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蒲公英” 定期 “结硕果”,积分兑换暖人心。向城镇各村“蒲公英超市” 定期兑换物品,在超市货架上米面油、日用品、儿童文具、老人保暖袜等物资丰富,既统一规范又兼顾群众生活需求。群众持积分卡有序排队,凭积分兑换心仪物品。积分高的家庭可优先挑选,更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维护村容村貌。这一机制如蒲公英种子,播撒 “付出有回报” 的理念。统一标准藏着治理巧思,定期兑换凝聚参与热情,让“蒲公英” 的温暖浸润向城镇每寸土地,成为激活乡村治理的生动注脚。
下一步,向城镇将持续深耕“蒲公英超市” 这一治理载体,在物品兑换种类上做足 “民生文章”,以文明积分为纽带,推动形成 “家家传家风、村村兴文明” 的生动局面,将推动基层治理从 “单向管理” 向 “多元共治” 升级,让群众在积分累积与兑换中切实感受参与感、成就感,持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来源:兰陵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