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犯困是大病的征兆,经常犯困的人,可能和这3种疾病有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5 17:1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02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门诊上来了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他工作不算辛苦,晚上也能睡满7小时,但白天总是提不起精神,早上上班不到两个小时就开始打哈欠。最开始他以为是自己“身体虚”,还特地买了些保健品。结果越吃越困,甚至坐着都能睡着。

检查后发现,他其实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这恰恰是很多人“总犯困”的真正原因之一。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但如果你总是无缘无故地犯困,甚至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就不能再用“休息不好”来解释了。经常犯困,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有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就是白天睡不醒、晚上还睡不够。

这不是小事。

偶尔一次犯困,大多数时候确实是因为前一晚没休息好、饮食不规律、压力太大等。但如果你每天都觉得疲惫,即使睡满了8小时还是提不起精神,这就要提高警惕了。

医学上把这种状态称为过度日间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指的是在正常生活中出现强烈的睡意,甚至无法控制地打盹或入睡。

根据《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24年发布的研究数据,中国城市成年人的日间嗜睡发生率接近13.3%,且其中超过六成的人并未意识到这是疾病信号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只是累了,但实际上,犯困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报警器”

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每天睡着,却没休息好

这是目前门诊上最常被忽视的一种“睡觉病”。你可能以为自己睡了一整晚,但其实你的呼吸在夜里反复暂停,氧气供应不足,让身体始终处于“缺氧+惊醒”的状态。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晚上打呼噜,白天困得不行。

如果你有以下几个特点,就要高度怀疑:

体重偏胖,脖子较粗

睡觉打呼噜声音大,有憋气、停顿

早上醒来头痛、口干

白天精神差,开会、开车都容易犯困

这类人建议尽早做一次睡眠监测,确诊后可通过佩戴呼吸机、控制体重等方式改善症状。

别把“打呼噜”当成睡得香,很多人正是被它悄悄拖垮的。

2. 甲状腺功能减退:身体“慢”下来,人也困了

甲状腺是个调节身体能量的“发动机”。如果它出问题了,整个身体的代谢就会变慢。甲减患者常常出现:怕冷、便秘、皮肤干燥、体重增加,以及——犯困。这种困不是睡不饱,而是那种整个人像被“钝化”了一样,做什么都乏力

尤其是中年女性,如果同时出现月经紊乱、脱发、情绪低落等问题,更要考虑甲状腺功能异常。甲减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通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控制激素水平,症状很快就能改善。最怕的是不查,任由它拖着你“越来越困”。

3. 抑郁症:不是不想清醒,是清醒太痛苦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印象还停留在“情绪不好”。但实际上,睡眠问题恰恰是抑郁最早、最常见的信号之一。有些患者晚上睡不着,白天却睡不醒;也有人一整天都想躲进被窝,不愿面对任何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

情绪低落超过两周

对以前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

总觉得疲惫、没力气

开始回避社交,甚至怀疑自己没价值

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犯困”了,而是可能陷入了抑郁状态。抑郁症是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疾病,不是意志力问题。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越早求助,越容易走出来。

身体的异常,往往不是一下子发生的。很多慢性病,都是从一些“小毛病”开始的——比如困得不行、睡不醒、注意力涣散。但遗憾的是,太多人习惯了“扛一扛”,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

如果你总是:

白天没精神,晚上却睡不着

即使睡了很久,还是疲惫不堪

开车、上班时常常控制不住地打瞌睡

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注意力开始下降

那就不是“累了”这么简单了。及时就医,查清楚背后的原因,才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你在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下,不到10分钟就能睡着,甚至坐着都能打盹,那就不是正常的困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艾普沃思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这是一种国际常用的自评工具。分数越高,表示日间嗜睡程度越严重。当然,最靠谱的,还是去医院做一次系统评估。

我们经常会对“总犯困”的人贴上“懒”“不自律”的标签。但真相是,很多人不是不想清醒,而是身体真的撑不住了

困,并不都是坏事。它是身体在提醒你:我累了,该检查一下了。不要忽视这个信号,也不要轻易归咎于“压力大”“没睡好”。真正的健康,是不困、不累、有精气神。

参考资料: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24年第8期:“中国成人日间嗜睡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第12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与诊疗建议”

《中国睡眠研究会指南(202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柳叶刀·精神病学》2023:“抑郁障碍的识别与干预:来自全球的循证研究”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精灵天使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