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69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位53岁的出租车司机老李,最近胃口越来越差,体重也莫名其妙地掉了10斤。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肠胃吸收不好,就吃点保健品应付过去。直到某天突发上腹剧痛,被家人送到医院,一查竟是晚期胃癌。
医生叹气:“如果能早点做胃镜,可能就是早期,手术就能解决。”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胃癌早诊早治指南(2022年版)》,我国新发胃癌患者中,70%以上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在“毫无预兆”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很多人以为胃癌来得突然,其实不然。只是那些“信号”常被误解或忽视。
胃癌早期可能会有上腹隐痛、打嗝、胀气、食欲减退等症状,但这些表现太“普通”,很容易被当成胃炎、消化不良对待。然而,症状轻不等于病情轻。等到出现剧烈疼痛、黑便、吞咽困难、体重骤减时,往往已经是晚期。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约48万人,死亡约37万人,死亡率排在所有癌种第3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而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中晚期则不足30%。
也就是说,早发现,真的能救命。
胃癌的隐蔽性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胃的“耐受性”太强。胃是一个能忍的器官,哪怕有病变,也能正常工作很久,等到反应出来,往往为时已晚。
二是检查意识严重不足。很多人觉得胃镜“太痛苦”,能拖就拖,甚至有人连“胃镜是什么”都说不清,更别提做了。
而在日本,胃癌的早期发现率高达60%以上,主要得益于他们全民定期筛查胃癌的制度,普通人40岁以后每1~2年就会做一次胃镜,早期胃癌发现率远高于我国。
不是每个人都离胃癌很近,但有些人确实被“盯”得更紧:
1.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的细菌,能长期破坏胃黏膜,引发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以上,如果不检查、不根除,就像在胃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2.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一级亲属中有胃癌患者,患癌风险会明显升高,尤其是父母或兄弟姐妹。
3. 长期胃病未治愈者
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若长期存在不治疗,癌变风险会逐年累积。
4. 吃盐太多、爱吃腌制烟熏食物者
高盐饮食和亚硝酸盐摄入过多,是胃癌的重要诱因。日本一度胃癌高发就与“咸菜文化”有关。
5. 吸烟饮酒者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炎症;酒精则会破坏胃屏障,增加致癌物暴露。
6. 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紊乱者
精神紧张、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也会影响胃部功能,促使病变发生。
很多人对胃镜望而却步,是因为“听说很难受”。但事实上,现在的胃镜检查已大不相同。
现代医院普遍采用无痛胃镜,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整个过程只有5~10分钟,检查者几乎无知觉。更重要的是,胃镜是目前唯一能全面观察胃部病变,并可取样活检的检查方式,是胃癌早筛的“金标准”。
而对于不适合做胃镜的人群,也可以选择碳13呼气试验或血清胃功能检测等方式初筛,但如果发现异常,仍建议及时做胃镜明确诊断。
国家卫健委早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指出,应提高高发癌种的早诊率。其中,胃癌和结直肠癌被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专家普遍建议:
40岁以上人群,每2年应接受一次胃肠镜检查;
有高危因素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家族史等),建议提前到35岁开始筛查,并缩短检查间隔到1年。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医院都提供“胃肠镜联合检查”服务,一次麻醉完成胃镜和肠镜,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效率。
1. 杜绝幽门螺杆菌传播
用餐时坚持公筷公勺,不共用餐具,避免口对口喂食,尤其是在家庭中传播率极高。
2. 饮食清淡,避免腌制、烧烤
少吃咸菜、腊肉、泡面等加工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 控烟限酒,规律作息
吸烟饮酒会加重胃黏膜损伤,长期熬夜也会让胃“过劳”。
4. 胃病及时治,别拖着不管
胃痛、反酸、黑便、体重骤减等症状出现时,不要光靠“养胃食物”自我安慰,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胃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不要等到出现症状才重视胃健康,等那时再查,往往已经来不及。
胃镜不是“酷刑”,而是一次保命的机会。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每一次定期检查,都是一次与胃癌“错过”的机会。
早点查,查得早,治得好。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胃癌早诊早治指南(2022年版)》
[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胃癌筛查与防治指南(2021年版)》
[4] 国家疾控局.《我国胃癌防控现状与策略分析报告》,2023年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