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一直想不通:既然Windows这么好用,国产系统为什么不直接拿来改一改,变成自己的?
很多人一直想不通:既然Windows这么好用,国产系统为什么不直接拿来改一改,变成自己的?
听起来很简单,但现实比想象残酷得多。
Windows是微软的商业软件,每一行代码都受版权保护。你可以买授权,但不能改,更不能卖。只要你敢魔改Windows,就等着收到律师函吧。
微软的法务团队是出了名的“重锤部队”,光是专职律师就有好几百人,专门盯着全球侵权案例。
有人会反驳,说国内这么多年盗版Windows满天飞,微软怎么不管?
对个人用户,它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你先习惯用Windows;
可一旦涉及到企业商业化,尤其是推出“魔改系统”,就是另一套标准了。
那个时期,番茄花园XP是装机论坛的顶流,驱动全配好、优化全完成,装机一键到位,被无数电脑爱好者奉为神器。但2008年,作者洪磊被抓,直接归零。
从那之后,萝卜家园、深度XP、电脑公司版,一个接一个销声匿迹。
既然Windows动不了,国产操作系统只能找另一条路。最终的答案就是Linux。
Linux最大的不同在于“开源”。
源代码公开透明,任何人都可以合法修改、分发、商用,只要遵守GPL等开源协议就行。这意味着国产厂商可以基于Linux打造自己的系统,而不用担心哪天被告。
所以你会看到,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国产系统,比如统信UOS、深度Deepin、中标麒麟,几乎都是基于Linux二次开发的。
不过,Linux也有天然短板:软件生态。
Windows上的应用太多了,尤其是专业软件、办公工具、游戏,各行各业几乎被它绑定。Linux虽然有替代品,但数量和体验都存在差距,这是国产系统在个人市场迟迟起不来的原因之一。
好消息是,这个局面正在改变。
华为鸿蒙OS生态壮大,云端办公、跨平台应用正在普及,WPS、钉钉、企业微信等国产工具逐渐支持Linux,浏览器里的Web应用也让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下降了。
未来办公用什么系统,可能没那么关键。
国产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早就不止在桌面端。
对企业来说,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业务操作系统。
这也是越来越多厂商转向的平台化战略,像国内的恒逸石化基于云表无代码平台通过“画表格”式的开发,让企业内部业务人员自己搭建ERP、WMS、MES、SRM等管理系统,把生产、仓储、采购、供应链的数据全部打通。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技术可控。企业不用担心某天国外厂商突然断供,所有核心数据和业务逻辑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是灵活升级。不同于传统封闭软件,企业可以随时根据业务变化做二次开发,业务人员自己就能搞定。
说到底,国产系统不碰Windows,不是因为技术上做不到,而是战略上没必要去碰。Windows是封闭的、不可控的;Linux是开放的、可塑的;国产业务操作系统则是未来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战场。
那场“番茄花园”留下的烙印至今还在发烫。国产厂商们学会了不再走捷径,而是转向更可持续、更自主可控的道路。这条路虽然难,但至少走得通。
最后,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文 | eamon
来源:无代码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