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杨树林子村的土豆田活像座 “金元宝加工厂” ——农机铁臂来回翻耕,黑褐色泥土里,圆滚滚的土豆迫不及待探出“脑袋”;农户们草帽压额、橙围裙翻飞,粗糙的手掌在土坷垃里扒拉,草帽沿的汗珠直往下掉,却挡不住眉眼间堆起的笑褶子。
初秋的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杨树林子村的土豆田活像座 “金元宝加工厂” ——农机铁臂来回翻耕,黑褐色泥土里,圆滚滚的土豆迫不及待探出“脑袋”;农户们草帽压额、橙围裙翻飞,粗糙的手掌在土坷垃里扒拉,草帽沿的汗珠直往下掉,却挡不住眉眼间堆起的笑褶子。
8月25日,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杨树林子村农民正在收获土豆。(李富 端木 郭仕达 摄)
让土豆 “赶早集” 的秘诀,藏在农人的“四季错位术”里:播种前40天,种薯被塞进暖棚 “困觉催芽” ,像裹了层“电热毯”;播前15天,按芽眼切块、埋土“二次催芽”,仿佛给种子上了“发条”;覆膜种植+促早熟调节剂,又给幼苗套上 “防晒衣” ,硬生生把上市时间往前拽了20多天!超早熟品种6月下旬就抢滩市场,单价1.5元/斤起;中早熟土豆8月登场时,亩产七千多斤已成常态。“农机一轰,土豆自动和泥土分家,当天采收当天运,新鲜得能‘掐出水’!”种植户拍着车斗里的麻袋笑,这些“金蛋蛋”凭着形体规整、淀粉含量高,早被浙江、广州的客商“盯死”,订单像雪片似的飞。
更绝的是这片土地的 “连环创富戏” :土豆刚谢幕,白菜就接棒!“土豆收完种白菜,每亩再赚一千块!”农户蹲在田埂边算账,脚边堆着的橙黄麻袋里,装的不仅是土豆,更是“一地双季”的盼头。采收季里,“围裙军团” 最是热闹——大叔开农机颠得满脸土,却咧嘴喊“机器比人快三倍!”;大婶们头巾包得严实,手指在泥里扒拉土豆,嘟囔“这金蛋蛋,擦把泥就值钱”,日结工钱往兜里塞时,连褶皱里的土都透着喜劲儿。
这颗“抢鲜”出道的金疙瘩,不光打破赤峰“一年一季”的老规矩,更给产业玩出 “新花活” :对市场,它是 “时间刺客” ,提前抢占空窗期,让外地客商追着订单跑;对农户,它是 “就业磁石” ,采收季日均百人务工,“家门口挣现钱,踏实!”;对王府镇而言,顺着“早熟逻辑”,土豆还带着大葱、胡萝卜“抱团闯市场”,从品种培优到品牌打造,把土地里的“金点子”,变成农户腰包里的 “硬通货” 。
如今,这片土地上,农机轰鸣是致富鼓点,麻袋堆叠成金山银山,早熟土豆的“抢鲜”故事,仍在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章节。(李富 端木 郭仕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