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秘书回忆,赫本经常深夜进入总统房间,发出令人陶醉的笑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6 13:55 2

摘要:先从人物背景说起吧。约翰·肯尼迪生于1917年5月29日,在马萨诸塞州一个有钱有势的爱尔兰裔家庭长大。他爸是商人兼外交官,家里政治氛围浓厚。

说起约翰·肯尼迪和奥黛丽·赫本的那些事儿,很多人都觉得像八卦杂志里的头条,带点神秘又有点不可思议。

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那位年轻的总统,赫本则是好莱坞的优雅女神,两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坊间总有传闻说他们有过一段隐秘关系。

尤其是肯尼迪的秘书玛丽·加拉格尔在回忆中提到,赫本常在深夜时分出入肯尼迪的住所,还从房间里传出那种让人听了就觉得愉快的笑声。

这事儿最早见诸报端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本书里,但到现在还是争议不断,有人信以为真,有人觉得纯属炒作。

先从人物背景说起吧。约翰·肯尼迪生于1917年5月29日,在马萨诸塞州一个有钱有势的爱尔兰裔家庭长大。他爸是商人兼外交官,家里政治氛围浓厚。

肯尼迪上哈佛,毕业后二战时当海军军官,还因为指挥鱼雷艇受伤拿了紫心勋章。战后他从政,1952年当选参议员,从1953年1月开始任职。

那时候他33岁,已婚,妻子是杰奎琳·布维耶,两人1953年9月12日在罗得岛纽波特结婚。肯尼迪的私生活从年轻时就乱七八糟,他爸的影响很大,老肯尼迪自己就公开带情妇回家,家里人习以为常。

肯尼迪继承了这点,婚后也没收敛,传闻中他和各种女性纠缠不清,包括女演员、秘书和实习生。

他健康问题也不少,背痛严重,靠药物维持,那些药据说还刺激了他的性欲,导致他三天没女人就头疼,这话是他自己对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说的。

肯尼迪1960年当选总统,1961年1月20日就职,任内处理古巴导弹危机啥的,但私德有亏,丑闻不断。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年仅46岁。

奥黛丽·赫本呢,生于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原名埃达·凯瑟琳·范·赫姆斯特拉·拉斯顿。她童年过得苦,二战时在荷兰亲历纳粹占领,饿肚子是家常便饭。

战后学芭蕾,当模特,1951年进电影圈。小角色演了几年,1953年主演《罗马假日》,演逃出宫殿的公主安妮,一炮走红,1954年3月25日拿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之后片子接不停,《萨布丽娜》《蒂凡尼的早餐》啥的,让她成了优雅的象征。婚姻上,她1954年9月25日嫁给梅尔·费勒,1960年1月17日生儿子肖恩,1968年12月离婚。

1969年1月再嫁意大利医生安德烈亚·多蒂,1970年2月8日生儿子卢卡,1982年离婚。晚年和荷兰演员罗伯特·沃尔德斯一起,从1980年起相伴到她走。

赫本1988年开始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去非洲亚洲穷地方帮忙,1993年1月20日在瑞士因阑尾癌去世,63岁。她一生低调,形象干净,没啥负面新闻。

现在来说这个传闻的源头。最早公开提这事儿的是一本1996年出的书,叫《杰克和杰姬:美国婚姻肖像》,作者是克里斯托弗·安德森。

这书主要讲肯尼迪夫妇的婚姻,但里面挖了不少肯尼迪的绯闻,其中就包括和赫本的。安德森说,两人关系从1950年代初开始,那时肯尼迪是新参议员,赫本刚因《罗马假日》出名。

肯尼迪迷这部电影,常引用里面台词。他通过家族关系认识赫本,两人发展成情人关系。

书里引用肯尼迪的秘书玛丽·加拉格尔的话,她说1953年看到赫本走进办公室,大家都惊呆了,她优雅得像天鹅,手里拿着细长的红色雨伞。

安德森还描述赫本有种让人陶醉的笑声,屏幕上看到的那种,但私下她还有性感顽皮的一面,公众不知道。

书里提到,有人看到赫本深夜从肯尼迪乔治城住所出来,但没人真觉得他们在恋爱。这段关系据说维持三年,到肯尼迪当总统前低调结束,为彼此前途着想。

这个秘书回忆的部分,就是标题里那句。玛丽·加拉格尔是肯尼迪的白宫秘书,后来写回忆录,书里确实提过赫本,但没那么详细。安

德森的书把这些拼凑起来,添油加醋,说赫本深夜进出房间,笑声令人陶醉。英文里用的是“intoxicating laugh”,翻译成中文就成了“令人陶醉的笑声”。

但仔细查,这书的时间线有问题。肯尼迪1953年9月结婚,赫本奥斯卡是1954年3月,书里说事发在赫本获奖后,但肯尼迪那时已婚。

加拉格尔回忆是1953年,赫本那时还没获奖。更重要的是,书里信息来源是“熟悉的人”或“有人看到”,匿名,没实名证人。

赫本1993年去世后,这书才出,也不用顾及隐私,但作者还是用模糊表达,可能怕法律麻烦。很多历史学家觉得这纯属为了卖书编的,缺乏硬证据。

为什么这个传闻这么持久?一来,肯尼迪的风流史太有名了。他情人多得数不过来,玛丽莲·梦露是最出名的,1962年她唱“生日快乐”给他,之后几个月她死,传闻说他兄弟涉入,但事实是她只和他有过一夜情,没想当第一夫人。

其他还有安吉·迪金森,说和他相处是“最兴奋的七分钟”;白宫实习生咪咪·阿尔福德,写书爆料;甚至东德间谍和黑手党情妇。

肯尼迪的药物的确让他精力过剩,纪录片里说他从小病多,靠可的松啥的维持。这些丑闻养活了不少媒体和作家,安德森的书就是典型,销量好因为名人效应。

赫本形象纯洁,把她拉进来更刺激,对比她优雅外表和私下“顽皮”一面,读者爱看。

二来,时代背景。1950年代美国,名人隐私保护好,没狗仔队到处拍。肯尼迪家族有钱有势,媒体不敢乱报。赫本在欧洲拍戏多,生活圈子小。两人如果真有事,也容易瞒住。

但现在信息时代,旧闻翻出来就变病毒式传播。像“赫本为什么做肯尼迪情人”这种话题,头条上讨论热烈,但多是臆测,说赫本缺爱,肯尼迪风趣追她。

实际情况,赫本童年父亲抛弃她,战时创伤大,她确实情感脆弱,但婚姻记录显示她选伴侣稳重,没乱来迹象。

再说真实性。历史学家多认为这是假的。肯尼迪档案库和赫本传记都没提。赫本儿子肖恩·费勒写母亲传,没字提肯尼迪。

杰奎琳知道丈夫外遇多,但日记没赫本。安德森书被批时间错乱,比如说赫本获奖后肯尼迪和杰奎琳刚传绯闻,但他们1953年已婚。

书里其他绯闻如索菲亚·洛伦,也没证据。肯尼迪确实爱电影,喜欢《罗马假日》,但这不等于和女主角有事。

加拉格尔回忆录《我的肯尼迪生活》里提赫本来访,但没说深夜或笑声,只说印象深刻。安德森可能夸大,为书加料。1996年书出时,赫本刚走三年,肯尼迪遇刺33年,趁热炒旧闻。

最后,传闻反映时代对名人的好奇。肯尼迪代表权力顶峰,赫本是美貌巅峰,两人凑一起,故事性强。但剥开看,就是没凭没据的闲话。

想了解真肯尼迪,去读官方传记;赫本,看她电影和慈善纪录。别让八卦遮住他们贡献。肯尼迪推民权,太空计划;赫本帮无数穷孩子。这比深夜笑声有意义多了。

来源:安琪不是酵母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