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收官就“凉凉”?品牌营销最痛的,不是没人看,而是看完就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6 14:53 2

摘要:在“996是福报”的职场语境下,“班味”早已不是调侃,而是压在年轻人肩头的隐形重担,据《2024中国职场压力白皮书》显示,60%的职场人每周工作超50小时,46%的人“除工作外几乎无社交”。

在“996是福报”的职场语境下,“班味”早已不是调侃,而是压在年轻人肩头的隐形重担,据《2024中国职场压力白皮书》显示,60%的职场人每周工作超50小时,46%的人“除工作外几乎无社交”。

当KPI、加班、内耗成为生活主旋律,如何为这群“精神过载”的群体提供情绪出口?

今日头条与奇瑞瑞虎8 PLUS乘风版联合打造的《去班味吧》,用一场“逃离-挑战-治愈”的慢旅行,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不是靠说教,而是让汽车成为“移动的情绪疗愈舱”。

截至收官,节目全网播放量破2.7亿,10次登上热搜,网友“泪水打湿蛋炒饭”直言:“看完就想立刻出发,班味真的被吹散了!”

这场看似“反传统”的营销实验,究竟如何用“慢综艺+汽车”的组合拳,击中了年轻人的情绪痛点?

1、从“功能堆砌”到“情绪共生”

当汽车营销还在参数堆砌的迷宫里打转,瑞虎8 PLUS已悄然踏上“情绪共生”的破局之路。

在汽车行业,“性能参数+极限场景”曾是营销的黄金法则,发动机马力、百公里加速、越野爬坡能力……这些冰冷的数据被反复强调,仿佛汽车只是一堆数字的集合体。

网友“山川志”吐槽:“看多了参数,反而忘了车到底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

当用户对这种“硬广”逐渐产生免疫,传统营销陷入了困局,品牌该如何从“功能展示”转向“情绪共鸣”呢?

《去班味吧》给出了关键解法:用真实生活场景替代实验室数据,让汽车成为“生活方式的提案者”。

瑞虎8 PLUS乘风版在节目中,彻底摆脱了“背景板”的命运,深度融入旅程,成为“情绪伙伴”。

在汕头站,这里弥漫着市井烟火,是文化共鸣的温床。嘉宾驾驶着瑞虎8 PLUS穿梭于汕头街头,品尝着粿条、手打牛肉丸,感受着英歌舞的非遗魅力。此时,瑞虎8 PLUS的15.6吋2.5K高清屏播放着当地文化纪录片,SONY殿堂级音响流淌出轻音乐,将“吃、看、听”的感官体验完美融为一体。

网友“肆意的放纵↙”评论:“开着瑞虎8,连吃碗粿条都变得有仪式感了!”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摇身一变成为了“文化探索的移动客厅”,让人们在旅途中也能沉浸于文化的熏陶。

南昆山站,这里道路崎岖,是极限挑战的舞台。面对“中国秋名山”的五连弯,瑞虎8 PLUS的1.6TGDI鲲鹏动力发动机输出澎湃动力,L2级智能驾驶辅助确保安全,540度全景影像让泊车轻松自如。

嘉宾“唐九洲”在节目中感叹:“弯道再急,有瑞虎8陪着,心里特别踏实!”

这种“硬核性能+情绪安全感”的绑定,让年轻人在挑战中自然地建立起对品牌的信任。汽车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安全感的“情绪伙伴”。

黑排角站,这里是治愈之旅的起点,是自由与宁静的港湾。收官站的海岸自驾中,瑞虎8 PLUS的1930L超大后备箱装下帐篷、赶海工具,甚至嘉宾“吴楠”的宠物狗;全车78.9%的软包面积和健康气味管控,让长时间驾驶也不疲惫。

网友“玲玲”直言:“班味拜拜!瑞虎8 PLUS提速,自由心跳一路不降温!”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承载自由生活的第三空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一片自由的天地。

瑞虎8 PLUS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4E营销模型”的理论支撑。根据“4E营销模型”(Experience体验、Exchange交换、Evangelism传教、Everyplace全域),品牌需通过“体验”建立情感连接,再通过“交换”实现价值认同。

《去班味吧》的成功,正是这一模型的实践。

在体验层,通过美食、非遗、赶海等场景,让观众“云体验”逃离班味的快乐;

在交换层,将瑞虎8 PLUS的性能(动力、安全、空间)与“治愈”“自由”“信任”等情绪价值绑定;

在传教层,嘉宾的真实反馈(如“唐九洲”的“躺平不一定在家躺着”)引发网友共鸣,形成自发传播;

在全域层,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将节目内容精准推送给旅行、汽车、生活方式兴趣用户,实现“从曝光到共鸣”的闭环。

2、从“无人问津”到“双向奔赴”

传统平台困局早已显现:流量分散如沙,用户触达似雾。信息爆炸时代,品牌内容越“用力”越难被看见。

网友“木易不易”的吐槽道破真相:“打工人急需这趟祛班味之旅,但以前根本刷不到相关内容!”当品牌砸下重金,内容却困在“自说自话”的孤岛,如何让“对的用户”看见“对的内容”?今日头条的“全链路运营”,给出了破局答案。

精准触达的底气,藏在算法与兴趣的“双重密码”里。

节目《去班味吧》的传播,是今日头条“精准武器”的实战演练。三大策略环环相扣:

内容共创,让达人成为“品牌扩音器”。30余位抖音达人发布“瑞虎8 PLUS挑战五连弯”短视频,三位艺人工作室同步释出花絮,综艺热度秒变社交话题;

垂类渗透,让达人成为“精准导火索”。8位汽车与旅行达人用深度体验内容,直击400多万核心受众,达人“此夏2”的“黑排角赶海攻略”视频播放量超500万,评论区“求瑞虎8 PLUS链接”的呼声此起彼伏;

算法分发,让兴趣成为“内容指南针”。平台兴趣标签将节目推送给“旅行爱好者”“汽车发烧友”,网友“抖音转换789号”感慨:“小康生活不是呆在高楼大厦,而是驰行大自然中,这说的不就是我和瑞虎8 PLUS吗?”

从“广撒网”到“精准捕捞”,今日头条用算法拆解用户兴趣,用共创激活社交传播,让品牌内容从“被看见”到“被需要”。

品牌传播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的螺旋上升。

《去班味吧》的每一步都踩中节点:热搜话题#去班味吧#和达人内容引爆“注意”,垂类达人的深度体验点燃“兴趣”,算法推荐将用户导向节目正片或品牌官网完成“搜索”,网友“吕哥”的“有约的吗一起去?”留言触发“行动”,用户自发创作的“瑞虎8 PLUS治愈瞬间”短视频则掀起“分享”热潮。

正如网友“木易不易”从“刷不到”到“被治愈”的转变,今日头条的传播策略让品牌内容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用户“双向奔赴”,用户因兴趣停留,因共鸣行动,因分享扩散,品牌则因精准触达实现声量与销量的双重增长。

从“流量孤岛”到“传播生态”,精准不是终点,共鸣才是关键。

当传统平台还在为“流量分散”焦虑时,今日头条已用“算法+共创”构建起“用户-达人-品牌”的共生生态:算法解构兴趣,让内容找到“对的人”;共创激活社交,让“对的人”成为传播节点;AISAS模型串联链路,让每个节点都成为品牌声量的放大器。

网友“抖音转换789号”的感慨,或许是对这种生态最好的注脚:“以前觉得品牌广告是打扰,现在却觉得瑞虎8 PLUS和我的生活这么近。”

当品牌内容从“自说自话”变为“与用户对话”,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奔赴”,声量的放大,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3、品牌如何用“情绪资产”构建用户忠诚度?

节目收官就“凉凉”?

品牌营销最痛的,不是没人看,而是看完就忘。

短期营销像放烟花—热闹时满天星,散场后只剩烟。

网友“大吉大利☆”的吐槽戳中痛点:“节目好看,但瑞虎8 PLUS到底好在哪?还是得自己查参数。”

当用户记住的是节目剧情而非品牌价值,当“情绪共鸣”随节目收官烟消云散,品牌如何把“一时的热闹”变成“一世的资产”?

《去班味吧》的“情感沉淀”策略,给出了破局思路。

让品牌从“自说自话”变成“用户代言”。

节目收官不是终点,而是用户“情感入股”的起点。今日头条发起的“我的去班味计划”征文活动,像一根线,串起了用户与品牌的情感珍珠。网友“Y~YING”的分享真实动人:“单班味儿太沉,就靠这景减负,感谢瑞虎8 PLUS,让我找回生活的勇气。”

这些UGC内容没有华丽的广告词,却因真实而更有力量。用户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界:瑞虎8 PLUS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治愈生活的伙伴。当品牌与“治愈”“自由”等价值观深度绑定,用户从“旁观者”变成“代言人”,品牌的“情感资产”便开始积累。

让品牌从“节目道具”变成“生活入口”。

节目里的瑞虎8 PLUS是“去班味”的载体,节目外的瑞虎8 PLUS是“去班味”的通行证。奇瑞推出的“瑞虎8 PLUS去班味路线图”,把节目中的汕头、南昆山、黑排角变成官方推荐旅行路线,今日头条的持续攻略推送,像一张地图,引导用户把节目中的向往变成现实。

网友“桔子水晶”的评论充满期待:“穿越这广阔的天气,太棒了!下次一定要开着瑞虎8 PLUS去!”

当汽车从“节目道具”升级为“生活方式的入口”,品牌便不再局限于“卖产品”,而是在“卖生活”。用户驾驶瑞虎8 PLUS的每一次出行,都是对品牌价值观的“身体力行”,品牌的“场景资产”便在此间生长。

让品牌从“产品提供者”变成“精神共同体”。

最高级的营销,是让用户觉得“品牌懂我”。奇瑞把节目中的“环保理念”(如清理海滩垃圾)延续到线下,发起的“瑞虎8 PLUS绿色出行计划”,像一座桥,连接了品牌与用户的“精神世界”。

当用户自驾瑞虎8 PLUS时主动清理垃圾,当他们在社交平台分享“绿色出行”故事,品牌便不再是“外来的宣传者”,而是“同行的价值观伙伴”。网友“爱了”的评论道出心声:“今天刚去零号大坝旅游了,瑞虎8 PLUS就是我的快乐搭子!”。

这种“从产品到价值观”的升级,让品牌成为用户“自我表达”的符号,驾驶瑞虎8 PLUS,不仅是出行,更是对“逃离班味、追求自由”生活态度的宣言。品牌的“精神资产”,便在此间沉淀。

从“功能性利益”到“情感性利益”,再到“自我表达性利益”,瑞虎8 PLUS的营销实践,完美诠释了“品牌资产金字塔”的底层逻辑。

基础层,瑞虎8 PLUS的动力、安全、空间满足出行需求,这是品牌的“生存根基”;中间层,节目中的治愈场景让用户将品牌与“自由”“治愈”关联,这是品牌的“情感纽带”;顶层,用户通过驾驶瑞虎8 PLUS表达生活态度,这是品牌的“精神图腾”。

当品牌从“解决需求”升级为“表达自我”,用户记住的便不再是“瑞虎8 PLUS有什么参数”,而是“瑞虎8 PLUS代表什么生活”。这种“刻进用户DNA”的品牌认知,才是真正的“长期价值”。

结语

当“班味”成为时代症候,汽车营销的“情绪革命”才刚刚开始。

《去班味吧》的成功,本质上是汽车行业从“功能营销”向“情绪营销”转型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在物质过剩的时代,年轻人需要的不是一辆“更快、更强、更大”的车,而是一个能承载他们情绪、治愈他们精神的“生活伙伴”。

奇瑞与今日头条的这场“双向奔赴”,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营销范本,更揭示了一个真理:最好的营销,从来不是“说服”用户,而是“成为”用户的一部分。

正如网友“曾好”在评论区写的:“班味拜拜!瑞虎8 PLUS提速,自由心跳一路不降温。”这场由汽车发起的“情绪革命”,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幸福柑桔rs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