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得有多无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诈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6 16:33 3

摘要:懒惰催生“懒药”,急躁催生“诀窍”,虚荣催生“名牌”,侥幸催生“赌局”,孤独催生“社交”,恐惧又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保险……

hi,我是胖胖。

在胖胖看来,商业从不神秘,它只是在反复采撷人性。

懒惰催生“懒药”,急躁催生“诀窍”,虚荣催生“名牌”,侥幸催生“赌局”,孤独催生“社交”,恐惧又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保险……

世界就是这么赤裸:因缺所需,因惧而买,哪里有人的软肋,哪里就有现成的买卖。

只要人性的欲望还未满足,生意便永无枯竭。

当然,生意的赤裸不仅仅在于欲望本身,它更显现在规则的缝隙里,在法律和道德的灰色地带中。

8月23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起案件:

18名被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被告人,除一名90后男性外,清一色都是生完孩子的女性。

她们从上家购进名为“kiss so”(又称“吻瘦”)和“纤so坊”的防弹减肥咖啡,通过朋友圈、美容店等渠道销售,却不知道这些咖啡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和酚酞。

法院判处其中六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12年,其余判处缓刑。

在新闻报道中还指出,这些“宝妈们”大多初高中学历,是为了补贴家用才走上微商之路。

她们自己也喝这些咖啡,甚至推荐给亲朋好友,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含有危险药物。

供应商张洪伟早在2024年就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判刑十三年,但却没有供出上游或生产厂家。

而令人讽刺的是,这些产品至今仍在各大电商平台公开销售,销量惊人。

世上从来没有完全无害的商业行为,只有被蒙蔽的消费者和自认为聪明的卖家。

懒惰、虚荣、侥幸、恐惧,这些人性的软肋被一次次利用,却很少有人去追问,这背后的规则是谁制定的,谁在放任它继续运作。

案例中的宝妈们被认定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罪名确实成立,但是否“明知”则成为争议的焦点。

庭审中,多名被告人表示,她们根本不清楚咖啡含毒,一切只是出于自己的减肥需求和生活所迫。

法律讲究“明知”,而现实中的微商链条往往信息模糊,证据缺失,谁能完全辨别真假?

生产者提供的营业执照、检测报告都模糊不清,包装上标注的产地和保险承保信息真假难辨。

胖胖这里不是为这些从业者开脱。

任何捷径都需要付出代价,而谁成为那个付代价的人,往往取决于信息不对称和规则的设计。

很显然,她们是代价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是唯一的,最主要的责任方:

她们是整个商业生态链条中,被最先收割的一环。

她们也在用自己的风险、自由、尊严和未来,偿还那一笔被掩盖的“隐形成本”。

胖胖记得有一个词叫“正本清源”,意思是要把事情的根源理清楚,把链条的源头看清楚。

这个“正”,按胖胖的理解,是不能等到个体被收割、被判刑之后才去补救,而应该从一开始就提前介入:

规范生产、规范销售、规范监管,让规则本身不再留空白。

对吧?如果一开始她们的选择就是正的,那么违法的产品根本就不会在市场上流通。

也就是说,从生产端、供应端,到销售端,每一个环节都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不是把风险和责任转嫁到信息最不对称的环节。

有问题从来不止她们。

上游的供应商张洪伟,利用虚假资质、模糊信息,将危险产品包装成美丽诱人的咖啡;

而平台、监管、规则的缺位,则为这种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正本清源,是要看到整条商业链条如何运作:

谁在制造、谁在传播、谁在默许。

这不是在淡化法律责任,而是如果只盯着被告人,就像只砍掉树上的果子,却忽略了腐朽的根须和枝干。

商业的赤裸不仅在于人性的欲望,更在于制度和规则留下的空洞。

谁在这些空洞里获利?谁在承受风险?谁又在假装视而不见?

社会问题从来不能只看表面,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规则、信息和资源的失衡。

像案例里还提到,宝妈们的朋友圈、微博、抖音账号都成为了销售渠道。

所以,现在的社交网络也不仅是情感交流的平台,也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它把亲密关系和信任转化为交易的资本,也让普通人在无意识中成为商业链条的一环。

这种情况下的责任划分,本身就比单纯的法律判罚更复杂、更值得反思。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一群自我意志被裹挟的人,能做出多大程度的自主选择?

在整个链条设计面前,谁又能真正掌握主动权?

人性的小软肋被无限放大,正是规则漏洞和不透明操作给了作恶根源者最大的便利。

这,也是制度和规则在背后推动的必然结果。

果实不良,其根必腐。

虽说胖胖也极度反感微商,但那些被判刑的宝妈们、被消费的信任、被蒙蔽的自由,不过是整个链条失衡、规则空洞的显影。

法律只是对果实的裁决,却无法触及腐朽的根须;如果只会放大个体的过错,却忽略规则的缺陷,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再想想,根为什么腐烂呢?

或许取决于土壤……

来源:胖胖说他不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