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是希望通过革命文物,把党史故事讲进人们的心里,让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近日,河南博物院"我用我心讲党史"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执行人阎国宇、志愿者吴慧青做客《善行中原》节目时这样表示。
"我用我心讲党史"21年心路历程,服务超30万人次
"我们是希望通过革命文物,把党史故事讲进人们的心里,让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近日,河南博物院"我用我心讲党史"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执行人阎国宇、志愿者吴慧青做客《善行中原》节目时这样表示。
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个生动的党史故事;一次深情宣讲,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支特殊的志愿服务团队以革命文物为载体,以党史故事为纽带,让沉淀在玻璃展柜里的历史"活"了起来,"走"进了千万人的心里。
从零开始:一支队伍的成长三部曲
阎国宇在节目中介绍,团队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初创期(2000-2004年)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开发首批红色课程;拓展期(2004-2020年)吸纳社会志愿者和"红领巾讲解员";深化期(2020年至今)完成数字化升级,2020年组建核心宣讲组、2021年与12家单位合作共建服务支队。2025年,项目荣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让文物开口:三层讲解法唤醒历史记忆
"我们的理念是'以文物为载体、以故事为纽带、以精神为核心'。"吴慧青表示,团队采用"文物+故事+精神"的三层讲解法,让听众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有温度的历史见证。"
创新宣讲:身边事说党史引发共鸣
团队开发的《郑州1941》主题宣讲用身边事讲述党史,生动解答了"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能"。团队还创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模式,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以"新时代红色传人"的形式进行培养,让人人成为红色文化传播者。
真情反馈:从青少年到老党员的感动
吴慧青分享了一个感人故事:在一次为社区"老党员老工人"安排的活动中,一位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留言:"希望多组织此类活动,让我们重温初心"。听力障碍专场的观众表示:"志愿者的热情让我找到归属感。"
社会影响:让河南红色历史被更多人了解
阎国宇表示,21年来团队累计开展宣讲超过1000场,直接受众达30万人次,线上浏览量突破1亿次。许多观众反映,原来河南有这么多感人的革命故事,为自己是河南人而自豪。不少社区书记在参加宣讲后,主动要求加入团队成为志愿者。
未来,这支团队将继续用真心诠释初心、用声音传递信仰,让革命文物背后那些炽热而坚韧的精神力量,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来源:大娃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