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市民宋妍(化名)来到长宁生态绿道发现,这里仅允许私人自行车和内部租赁自行车骑行,但内部租赁自行车很不方便,导致她在全长6.25公里的绿道里走得汗流不止。对此,管理方强调此举是出于安全与生态保护的考量,今后等共享单车有更好的管理机制,再考虑开放共享单车进入
长宁生态绿道允许市民现场扫码租赁自行车骑行,也允许市民自带自行车骑行,但禁止共享单车进入,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市民宋妍(化名)来到长宁生态绿道发现,这里仅允许私人自行车和内部租赁自行车骑行,但内部租赁自行车很不方便,导致她在全长6.25公里的绿道里走得汗流不止。对此,管理方强调此举是出于安全与生态保护的考量,今后等共享单车有更好的管理机制,再考虑开放共享单车进入绿道。
视频:长宁生态绿道允许租自行车却拒绝共享单车,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纳闷:可租自行车但禁止共享单车作为一名景观设计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宋妍平时会骑着自行车在上海街头汲取灵感,她会特别关注公共空间如何呈现。
近日,宋妍从轨道交通2号线淞虹路地铁站出来后,骑了一辆共享单车,导航到长宁生态绿道(虹桥体育公园出入口),然而,她发现无论是公园还是绿道,都对共享单车发出了“禁令”。
长宁生态绿道(虹桥体育公园入口)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标识
“这里共享单车不让进,我认为很不方便。”
在宋妍看来,生态绿道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骑行、跑步和散步,目前市民可以骑着自己的单车进入绿道,也能租用仅在绿道内营运的单车,但是如果有人骑着常见的“小蓝”、“小黄”等共享单车过来,则会被保安拦下,不让进入绿道。
据了解,长宁生态绿道北至金沙江西路、南至沪青平公路,全长6.25公里,全封闭式管理,绿道沿途建有4座驿站,供市民纳凉休息。宋妍这次过来,就是打算考察学习一下几座驿站的设计。
“每个驿站之间隔的都很远,步行的话又晒又热,里面的自行车又不方便租赁。”
宋妍说,生态绿道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她从设计者的视角来看,肯定希望更多人能进入绿道亲近自然,但是管理方却限制了准进单车的类型,这让绿道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大打折扣。
同样是骑行、跑步绿道,宋妍曾到访过杨浦滨江、浦东滨江,这些绿道都呈开放状态,并未限制共享单车的进入,而长宁绿道对共享单车的限制让她觉得很是纳闷。
长宁生态绿道有市民骑行锻炼
走访:共享单车进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8月26日上午,申度新闻记者来到长宁生态绿道,当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温度超过35℃。记者从淞虹路地铁站出来,沿着天山西路一路向西,发现虹桥体育公园北门外的非机动车道上,停着十多辆“美团”、“哈啰”共享单车。
在公园入口处,一块醒目的告示牌标明,禁止共享单车入内。沿着公园的道路再走几百米,就能来到长宁生态绿道入口,这里有一扇铁门,铁门上挂着一块标识,写明“禁止社会共享单车进入绿道”。
穿过铁门,一条宽约五六米,有骑行道、步行道的道路映入眼前,此时阳光直晒气温较高,来绿道锻炼的市民不多,偶尔有穿着骑行服,骑着私人自行车的市民呼啸而过。
“我认为维持现状就行,共享单车进来一定会有乱停的情况。”
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骑行人告诉记者,现在白天天气比较热,到了晚上来绿道骑行、溜圈的人很多,而且还会有不少小朋友,如果让共享单车进来,肯定会增加安全隐患。
更让这位市民担心的是,共享单车进入绿道的话,可能会像部分地铁站出入口一样,有乱停乱放的情况。
“如果绿道里没有公用单车的话,我认为不太合理,但是有公用单车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再让共享单车进来了。”
长宁生态绿道内景
随后,记者又在步行道上碰到一位跑者,在他看来,让共享单车进入绿道也挺好的。
“这里路宽,人也不多,大家都进来锻炼有什么不好的。”
当天,记者从长宁生态绿道虹桥体育公园入口一路向北走到广顺北路入口,全长2.3公里,一路上看见了2处自行车停放点,但是这里都空空如也,没有可供租用的自行车,直到广顺北路入口,才有一处“游园自行车借还点”,这里放置了数十辆可借用的自行车。
绿道内的自行车停放点空空如也
记者扫码发现,这些游园自行车分属两家运营单位,其中一家需要提供本人的电话号码,实名认证,并且必须先充值10元才能骑行,结束骑行后进行扣费。
另一家运营商同样需要提供租车人的个人信息,并且缴纳200元押金,才能使用。
“挺麻烦的,我看见有人在这里弄了半天,才租到车。”
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他每周都到绿道来跑步,但是从没借用过这里的自行车,因为太麻烦。
在广顺北路入口处,有一位保安人员守在铁门旁,劝阻试图骑共享单车进入绿道的市民。
长宁生态绿道(广顺北路入口)停放着内部租用的单车
管理方:基于安全与生态双重考量一条公共生态绿道禁止共享单车进入,但允许私人自行车进入,且绿道内提供单车租赁,制定这一规则的初衷是什么?后续是否会允许共享单车进入绿道?对此,申度新闻记者采访了长宁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作为长宁生态绿道的管理方,绿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禁止共享单车进入绿道,主要出于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考虑。
管理方指出,生态绿道全程封闭式管理,所有入口均设有栅栏或安保人员,夜间禁止入内。而且,绿道内地形复杂,包含多座桥梁和涵洞,使用绿道内部提供的租赁单车,每日有专人检修,可以确保车辆安全性。
“我们没法确保外部共享单车都有很好的安全检修,碰到上坡或下坡的时候,万一共享单车突然坏了,那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
管理方强调,绿道内提供的单车价格和市面上的共享单车价格差不多,对于市民提到的租赁单车需实名认证和押金的问题,也是为了出现意外情况能第一时间核实到市民信息,便于提供安全保障,另外押金也会尽快退还给市民。
对于部分市民提出,是否可通过技术手段,如设置禁停区,进而开放共享单车的建议,管理方回应称,他们担心有的市民即使无法关锁,也会把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路边,进而持续计费,引起纠纷。
“如果未来共享单车管理能达到更高水平,与生态需求实现平衡,开放进入是可能的,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此外,生态功能是绿道的重要特性。管理方介绍,该绿道生态资源丰富,是多种野生动物如蛙类、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共享单车涌入,不仅可能破坏植被,还会干扰动物栖息,影响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可能存在随意停放甚至遗弃的问题,清理这些车辆需要频繁动用大型车辆,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的影响。
“作为绿地公园,肯定欢迎越来越多的人过来,但是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生态承载’的功能,所以也要考虑到人流量和生态之间的平衡。”
管理方表示,生态绿道之所以在夜间会关闭,就是因为大部分动物会在夜间活动,所以要留出时间进行生态培育。管理方直言,他们会持续探索在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力争实现两者的平衡。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