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脚步渐近,一则关乎2亿零工群体的新规正引发全网关注:“不缴社保”的私下约定将被判定为无效,哪怕双方签字画押,也无法撼动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法定权利。而这场社保权益的“破冰行动”,正从千万骑手群体率先撕开一道口子——当外卖箱里装的不仅是餐食,更承载着一个群
9月的脚步渐近,一则关乎2亿零工群体的新规正引发全网关注:“不缴社保”的私下约定将被判定为无效,哪怕双方签字画押,也无法撼动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法定权利。而这场社保权益的“破冰行动”,正从千万骑手群体率先撕开一道口子——当外卖箱里装的不仅是餐食,更承载着一个群体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基本期待,零工经济的社保困局,终于迎来了破局的曙光。
一、“不缴社保”约定为何一律无效?法律早已划下红线
长期以来,不少平台与零工之间存在一种“潜规则”:以“自愿放弃社保”为由,每月多给几百元补贴,让劳动者签下免责协议。这种看似“你情我愿”的约定,实则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根据《社会保险法》,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就像纳税一样,不能通过约定免除。哪怕劳动者手写“本人自愿放弃社保,一切后果自负”,一旦发生工伤、医疗纠纷,法院仍会判定协议无效,平台必须补缴社保并承担赔偿责任。
9月起,多地法院已明确将此类约定纳入“无效条款”清单,这意味着:骑手、网约车司机等零工群体,哪怕签过放弃协议,也有权要求平台补缴社保,法律将为其“撑腰”。
二、为何从骑手开始破局?他们是零工社保困局的“缩影”
外卖骑手群体之所以成为破局的起点,源于其庞大的规模与典型的权益困境:
- 数量庞大,问题集中:全国外卖骑手超千万,其中80%以上为灵活就业身份,多数未缴纳社保。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风险高发,却常因“没社保”陷入“看病难、维权难”的困境。
- 关系模糊,责任难定:平台常以“合作关系”“个体工商户”为由,否认与骑手的劳动关系,借此逃避社保责任。而新规通过司法案例明确:若骑手受平台严格管理(如指定工作时间、服从派单规则),即使签了“合作协议”,也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平台必须担起社保责任。
- 示范效应显著:骑手群体的社保问题解决了,就能为网约车司机、直播达人、家政阿姨等其他零工群体提供“可复制的答案”。就像当年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从建筑行业率先突破一样,骑手的“破冰”,将为整个零工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样本。
三、破局之后,骑手能享哪些社保权益?现实利好正在显现
对骑手而言,社保权益的落地不是抽象的“权益”,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
- 工伤有兜底:送餐途中遇车祸,过去可能只能靠平台人道主义赔偿,现在若被认定为工伤,医疗费、伤残津贴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平台再难“甩锅”。
- 医疗有报销:缴纳职工医保后,日常感冒发烧、住院治疗可按比例报销,避免“一场小病拖成大病”的困境。
- 养老有积累:养老保险的缴费记录,会像银行存款一样逐年累积,哪怕未来换工作、换城市,社保年限也能接续,晚年生活多了一份底气。
目前,已有多地平台开始试点“骑手社保套餐”: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个人承担部分从收入中代扣,平台承担单位缴纳部分。虽然每月收入可能少了几百元,但换来的是“生病能报销、工伤有赔偿”的踏实。
四、破局之后,挑战仍在:如何平衡“保障”与“灵活”?
零工社保的破局,并非毫无争议。有人担心:强制缴纳社保会增加平台成本,可能导致骑手收入下降或岗位减少。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解决之道不在“退回老路”,而在探索更灵活的保障模式:
- 分层分类保障:对全职骑手,按劳动关系缴纳职工社保;对兼职骑手,可推广“灵活就业社保”,由平台与个人按比例分担费用,缴费基数和比例更灵活。
- 利用技术降成本:通过大数据统计零工的实际工作时长,按“多劳多缴、少劳少缴”动态调整社保费用,避免“干一天活缴一个月费”的不合理负担。
- 政府补贴托底:对吸纳零工较多的平台,可给予社保缴费补贴;对收入较低的零工群体,可减免部分个人缴费,让社保成为“负担得起的保障”。
结语:社保,是给零工群体的“安全网”,也是给经济的“定心丸”
2亿零工群体支撑起了中国灵活就业的半壁江山,他们送外卖、开网约车、做家政,用汗水浇灌着城市的运转。但长期缺乏社保的“裸奔”状态,不仅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也让整个社会面临“风险积累”的隐患——当劳动者不敢消费、怕生病、怕变老,经济的活力也会受影响。
9月的新规,与其说是对平台的“约束”,不如说是对整个社会的“托底”。从骑手开始的社保破局,撕开的不仅是权益保障的口子,更是给千万零工群体的一颗“定心丸”:哪怕工作灵活,也能有稳稳的幸福;哪怕穿梭在风雨里,身后也有法律和制度的支撑。
当每一个骑着电动车的背影,都能在社保的“安全网”下安心前行,零工经济才能真正走向健康可持续的未来——这,或许就是这场“破局”最珍贵的意义。
来源: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