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假期,烟台龙口市石良镇丰仪店村的“抗战学堂”里,都会挤满来自周边中小学的孩子们,他们观看实物展示、聆听抗战故事,绘画心中的英雄。丰仪店村党支部书记慕泉欣说,红色基因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字,它长在乡亲们的故事里,活在娃娃们的画笔下。
83年前,53位抗日英雄在这里壮烈牺牲;
山村父老自发立碑,年年祭拜,缅怀先烈;
“钢八连”的战旗、无名烈士的画像、战斗展览馆里的“抗战学堂”……
伟大的抗战精神在这个红色山村代代相传,书写了一部跨越时空的抗战“教科书”。
每到假期,烟台龙口市石良镇丰仪店村的“抗战学堂”里,都会挤满来自周边中小学的孩子们,他们观看实物展示、聆听抗战故事,绘画心中的英雄。丰仪店村党支部书记慕泉欣说,红色基因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字,它长在乡亲们的故事里,活在娃娃们的画笔下。
1942年3月30日,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在丰仪店村阻击日寇时,在村南山坡上发生了惨烈战斗,“钢八连”53位指战员壮烈牺牲,乡亲们目睹了战斗经过,参与了打扫战场、运送伤员和掩埋烈士。
无名烈士的英勇壮举感动了百姓,每年春节他们摆上碗筷为烈士祭拜,正月十五为烈士送灯,清明节为烈士扫墓,把烈士当成亲人对待。83年代代相传,年年坚守,持续至今。
山村父子接力祭奠八路军烈士,是对“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当代诠释。村民慕贵福回忆起爷爷慕泉利和父亲慕香布在世时缅怀先烈的场景,历历在目。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丰仪店战斗展览馆于2021年4月开馆,接待省内外参观人数累计达到10万人次。展览馆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张张新旧照片,这些照片串联起村庄岁月——变的是村民的面容,不变的是胶东大地对英烈的永恒追思。
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史料,丰仪店村不仅丰富了党史资料,更有效扩大了红色故事传播面,也吸引更多人志愿加入到革命精神的传承中,参与到山村红色文化的建设中。抗日无名先烈生前所在部队——济南第一团“钢八连”指战员,专程来到丰仪店村将连队战旗、连队信件赠予战斗展览馆。丰仪店战斗时任“钢八连”指导员王济生之女王英,向村庄捐赠其父亲生前撰写的书籍,牢记战斗历史,践行初心使命。
每逢寒暑假和纪念日,展览馆里的“抗战学堂”,都会迎来老党员、老英雄、戍边战士、海疆官兵,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抗战知识和国防知识学习活动,几年间,10万名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暑假,“抗战学堂”请来了无名烈士所在的部队“济南第一团”的团旗设计者——百岁老人孙佑杰。
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孙佑杰老人对战争岁月的记忆依然清晰。他回忆道,1948年济南战役胜利后,作为部队宣传干事的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设计了“济南第一团”团旗。当时的华野九纵27师文工队队员、龙口籍战士杜秀彬与战友们连续绣制了三个昼夜,用一针一线将胜利的荣光绣进了这面团旗。这面团旗现在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老人动情地说,“没想到它又把我和丰仪店联系在了一起。”
丰仪店村党支部书记慕泉欣介绍,在抗战学堂,每一次讲完抗战故事,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画出心目中的抗战英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学堂选出了80幅优秀的作品,为小画家们颁发了“抗战小学士”证书。
指导孩子们绘画的龙口市石良镇石良中学美术老师冯硕说,虽然孩子们没见过这些英雄,但在他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有这样一次活动,英雄的形象就通过画笔刻在了他们的心里。
龙口市润新小学经常组织师生到抗战学堂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长山其华说,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课本以外的历史的温度。我们不仅要让年轻人知道历史,更要让他们理解历史,书写历史,将伟大抗战精神,代代传承!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