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一份心理调适指南,伴学生、家长、教师温暖开启新学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7 22:39 2

摘要:新学期即将拉开帷幕,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会面临心理转换与适应期。大连市教育局联合大连教育学院,为大家提供一份实用的心理调适指南,帮助大家梳理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新学期即将拉开帷幕,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会面临心理转换与适应期。大连市教育局联合大连教育学院,为大家提供一份实用的心理调适指南,帮助大家梳理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学生篇

一、和情绪“打个招呼”——先接纳,再溯源

开学前几天,有些同学心里是不是像揣了只小兔子?一会儿期待见到好久不见的同学,一会儿又盯着没写完的暑假作业发愁;既盼着体育课和大家一起跑跳打闹的欢乐,又怕早起上学的闹钟“催命”。这些“兴奋又焦虑”的小情绪,其实超正常!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就像天气有晴有雨。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能说出自己的情绪,比如“我现在有点焦虑,因为担心作业写不完”,大脑的紧张感就会减轻,就像给膨胀的气球找到放气口。所以当你感到烦躁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在担心什么呀?是作业没收尾?怕早上起不来?还是觉得新学期课程会变难?找到情绪的“小源头”,接纳它,就迈出了调适的第一步。

二、给心情“松松绑”——小方法,大作用

开学前后心里慌慌的、静不下来?别慌,这几个超简单的放松小技巧,随时都能帮你给心情“降温”。

呼吸放松法:感到紧张时,试试“4-7-8呼吸法”: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再用嘴巴慢慢呼气8秒,重复3-5次,你会发现心跳变慢了,心里也没那么慌啦。开学前每天练几次,上课如果“走神儿”也能偷偷用。

肌肉放松法:如果在课桌前坐久了觉得浑身僵硬,悄悄做个“肌肉放松操”:先用力攥紧拳头10秒,感受手臂肌肉紧绷的感觉,然后慢慢松开,体验肌肉绷紧放松后的舒服劲儿。从手到脚逐组肌肉放松,紧张感会悄悄跑掉。

三、给想法“换个滤镜”——换角度,添动力

“开学作业肯定多,想想就头疼”“每天上课坐一整天,肯定很无聊”……别让这些负面想法占满脑袋!试试用“积极对话小技巧”,用“虽然…但是…”句式给想法“换个滤镜”给自己“打气”。比如“虽然开学作业会很多,但是认真完成后能学到新知识呀!”“虽然上课要坐很久有点累,但是跟着老师思考问题、答对时超有成就感呢!”这样的话能帮你从纠结中找到积极的小光亮。

四、用行动“搭座桥梁”——动起来,更安心

光想不做可不行,这几个小行动帮你快速融入开学节奏。

小目标拆解法:把“适应新学期”分解为一个一个小任务:“今天花20分钟检查暑假作业,把没写完的列个清单”“明天定好闹钟,比今天早起10分钟试试”“开学第一天,主动和3个同学说‘好久不见’”。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点个赞,成就感会悄悄发芽。

开学前3天“环境预热”:整理书桌,把暑假作业和文具分类放好;画一张“新学期作息表”,贴在床头提醒自己;翻翻暑假拍的照片,准备和同学分享有趣的瞬间,提前找回社交感。

开学后3天“主动出击”:第一天上课前,和同桌聊聊暑假最开心的事;遇到难懂的知识点,课后找老师问一句;每天放学后花5分钟记“小进步”,哪怕是“今天上课没走神”也值得记录。

同学们,从假期到开学的适应就像爬山,刚开始可能有点累,但每一步都在向上。别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和鼓励。

家长篇

一、理解孩子焦虑,促适应

1.接纳焦虑,倾听理解

开学前后,孩子总是念叨不想上学,情绪低落、烦躁,一写作业就发脾气,抱怨老师、同学、学校各种不好,这些都是孩子开学前后常见的焦虑反应。很多时候,孩子带着情绪说一说,发泄一下,是在倾述和调节,家长不要着急和焦虑,更不要总插话指导或打断孩子表达。家长只需简单的倾听和理解,就会给孩子心里的“焦虑气球”慢慢放气,等他把情绪说透了,那些“不想上学”的别扭,就会悄悄变轻。

2.分析焦虑,探法寻策

当焦虑情绪被觉察,被分析后,其自身影响将大大降低。家长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对焦虑情绪进行具体分析,了解焦虑的内容和背后的需要与感受,然后再与孩子一起,探索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如:孩子说“我害怕开学”,家长可以说:“嗯,妈妈能理解你的心情,那你具体在担心什么呢?”假如孩子说“我担心开学后作业太多写不完”,家长可以说:“嗯,开学后是会有很多作业,那我们一起想想开学后怎么安排写作业会更从容呢?”若孩子年龄较小,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你这种担心妈妈小时候也有,后来我发现每天放学先把作业列个小清单,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实在不会就记下来问老师,慢慢就不会慌啦!”若孩子年龄较大,则引导孩子挖掘自身已有的成功经验或同伴的好方法,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

二、关注自身情绪,促成长

1.觉察情绪,明确影响

开学将近,孩子熬夜懒床,家长会生气;看到孩子磨蹭拖拉,家长会着急;听到孩子抱怨不想上学,讨厌学校,家长会担心。家长有情绪就会忍不住对孩子催促、埋怨、指责,讲大道理,不仅没解决开学焦虑,还激化亲子矛盾。所以,当面对孩子开学前后闹情绪,被各种问题困扰时,家长首先要对自身的情绪波动进行觉察,先稳住自己的情绪,按下亲子互动“暂停键”,避免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等心里平静些了再跟孩子聊,这时你说的话,孩子更容易听进去;你给的建议,他也更愿意试着做。

2.放松情绪,成长自我

家长觉察到情绪波动,可以立即做两至三个深呼吸,绷紧放松大块肌肉以稳定情绪(方法参照学生篇)。开学前后,咱们也可以主动给情绪“充充电”,比如抽10分钟做件自己喜欢的事——泡杯茶看会儿书、跟着视频跳支操,哪怕只是整理下家里的小角落,都能帮你转移注意力,找回心里的平静;每天出门散散步、陪家人打打球,身体动起来时,体内会产生“快乐激素”,烦躁感自然会减少;要是心里压得慌,别忘了跟家人朋友聊聊——说说自己的担心,听听别人的建议,心里会轻松很多。如果负面情绪一直没缓解,也别硬扛,拨打青少年服务台心理热线“12355”或者专业心理援助热线“12356”,会有专业的老师帮你分析,给你科学的建议,帮你慢慢找回从容的状态。

教师篇

新学期的铃声响起,教师也迎来了特殊的“角色切换期”——从相对自由的休假状态,切换到满课表、多任务的工作节奏,心里是不是悄悄冒起过“不想上班”的念头?会担心课没备好、担心学生适应慢,甚至怕出现突发状况……还要琢磨怎么帮学生调整情绪、收心学习,希望下面这份“既安己心,又暖生心”的开学调适指南能帮助你。

一、勤做心灵“SPA”,重启工作热情

1.身心能量重启术

忙到紧绷时,试试“身体扫描”:闭上眼睛,逐一感受肩膀、脖子和额头有没有紧绷着,心里默念“放松”“放松”“放松”,伴随呼吸让这些部位慢慢松下来,像卸下包袱一样轻松。

要是觉得脑子乱,用“感官回归”拉回注意力:用耳朵找3种声音,比如窗外的鸟鸣、办公室的键盘声、自己的呼吸声;用身体感知3种触感,如椅子托着后背的稳、手指碰手指的软、脚踩地面的实;用眼睛寻3件喜欢的东西,如桌上的小盆栽、抽屉里的明信片、杯子上的花纹。无评判的回到当下,焦虑会悄悄退减。

还有“积极锚定”小技巧:想想开心的事,如上次学生追着你说“老师这节课我听懂了”,或是和同事一起吐槽后又互相打气,甚至只是自己圆满上完一节课的成就感,这些瞬间会像“能量小电池”,帮你找回底气。

2.环境改造滋养心

不用大动干戈,给办公桌添点“小温暖”就好:放一盆好养的绿萝,叶子蔫了浇点水,看着它慢慢舒展;摆一张家人的合照,改作业累了抬头看看;甚至可以把常用的笔换成喜欢的颜色,这些小改变会让办公环境更有“归属感”,忙里偷闲时,盯着绿植发会儿呆,就是给大脑的“迷你假期”。

二、做好心理缓冲,守护学生情感

1.给学生“适应时间”,别急着“赶进度”

学生刚从假期回来,可能上课走神、作业拖沓,这不是“偷懒”,是“假期综合征”的正常反应。咱们不妨多给点耐心:前两周先减少作业量,课堂上多穿插小互动,比如让学生分享暑假趣事,不用急着逼他们“立刻进入状态”,循序渐进的引导,比催促更有效。

2.多份关注,给学生“温暖支撑”

开学后多留个心眼:班会时问问“大家开学最期待的事是什么”,日常观察谁总低着头、谁上课不举手,遇到情绪低落的学生,拉到走廊聊两句“是不是还没适应呀”,不用讲大道理,认真听他说就好。如果知道学生假期经历了家庭变故,别忘联系学校心理老师,一起帮孩子渡过难关。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