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菟丝子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寄生性和传播能力的植物,近年来在我国的园林、农田甚至自然生态系统中确实呈现出蔓延趋势,对经济和生态造成显著影响。
菟丝子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寄生性和传播能力的植物,近年来在我国的园林、农田甚至自然生态系统中确实呈现出蔓延趋势,对经济和生态造成显著影响。
一、 菟丝子简介
包含多个物种,如中国菟丝子 南方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等 目前我们在园林上或经济作物上常见的为日本菟丝子。
科属:旋花科菟丝子属 一年生全寄生性草本植物
别名:无根草、豆寄生、黄丝藤、金丝藤
核心特征:自身没有功能性的根和叶,完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赖寄主植物提供水分、矿物质和有机养分才能生存和繁殖。
所以一旦被菟丝子缠绕的植物,就仿佛被“吸血鬼”抓住,不断地吸收抢夺寄主的养分,直到让寄主植物不断衰弱甚至死亡。
形态特征:
茎: 细长、丝状、缠绕,颜色多为黄色、橙色或黄绿色、少数种类带红色,像一团乱麻覆盖在寄主上。
叶: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成微小的鳞片状,无叶绿素。
花:小,簇生或成团,白色、黄白色或淡粉色。
果实:蒴果,近球形。
种子:细小直径约1-3mm,形状多样近圆形、卵形等,颜色多为黄褐色至深褐色。种子数量巨大,是其主要繁殖和传播体。
关键结构 -吸器:当菟丝子的茎接触到合适的寄主时,会迅速在接触点形成吸器。吸器穿透寄主的表皮和皮层,深入维管束,主要是韧皮部,与寄主的输导组织相连,建立寄生关系,从中吸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
二、 对寄生植物的危害
菟丝子的寄生对寄主植物造成系统性、渐进性且通常是毁灭性的危害:
1. 掠夺营养和水分:通过吸器直接从寄主的维管束中夺取水分、矿物质尤其是氮、磷、钾等和光合产物糖类等。导致寄主营养不良。
2. 阻碍生长:寄主植物因养分水分被掠夺而生长迟缓、矮小、叶片变黄、变小、提前脱落。
3. 削弱光合作用:茂密的菟丝子茎蔓覆盖寄主植物冠层,严重遮挡阳光,阻碍寄主自身的光合作用,形成双重剥夺。
4. 导致萎蔫甚至死亡:严重寄生时,寄主植物极度衰弱,出现萎蔫,最终整株或部分枝条枯死。对于幼苗或长势弱的植株,危害更快更致命。
5. 降低产量和品质:对农作物而言,直接导致大幅度减产大豆等受害严重时可减产20%-80%,果实变小、品质下降。
6. 破坏景观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受害植物失去观赏价值,景观效果被破坏,甚至导致珍贵苗木死亡。
7. 传播植物病害:菟丝子茎蔓连接不同植株,可能成为某些植物病毒病、植原体病如丛枝病等系统性病害传播的桥梁。
8. 生态破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大量菟丝子爆发会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三、 菟丝子的生长特点
1. 寄生性:绝对依赖寄主生存。种子萌发后,幼苗必须在几天内找到并成功寄生到合适的寄主上,否则会因耗尽自身储存的养分而死亡。
2. 寄主广泛:可寄生的植物种类非常广泛包括
农作物:大豆、花生、马铃薯、苜蓿、甜菜、胡萝卜、番茄、辣椒、瓜类等。
园林植物:一串红、菊花、杜鹃、冬青、女贞、黄杨、紫薇、柳树、杨树等多种乔木、灌木和草本花卉。
杂草:藜、苋菜、马唐等多种杂草也是其寄主,成为重要的传播源。
3. 生长迅速:一旦成功寄生,其茎蔓生长速度极快,能迅速缠绕覆盖寄主植物。
4. 强大的繁殖能力:单株能产生成千上万粒种子。种子成熟后落入土壤或随其他途径传播。
5. 种子休眠与寿命长:菟丝子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5-10年甚至更久)。这种持久的土壤种子库是其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不同环境条件如温湿度变化、土壤翻动、寄主根系分泌物刺激可打破休眠使其萌发。
6. 环境适应性:适应性强,从农田、果园、菜地、苗圃、公园绿地、路边、荒地到河岸灌丛都能生长,尤其在阳光充足的开阔地更易泛滥。
四、 传播方式
菟丝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广泛传播:
1. 种子传播 (主要方式):
土壤传播:种子落入土壤中,形成持久种子库,随农事操作(耕作、灌溉)、动物活动、风雨侵蚀等在田间或区域间传播。
水流传播:种子可随雨水、灌溉水、洪水漂流到下游地区。
动物传播:鸟类、啮齿类动物等取食菟丝子果实后,种子可随粪便排出传播;种子也可附着在动物皮毛上进行传播。
人为传播:
混杂种子:菟丝子种子混入农作物种子尤其是豆类、牧草种子、花卉种子、苗木携带的土壤中进行远距离传播。这是其扩散到新区的主要途径。
农机具和交通工具:粘附在农机具、车辆轮胎、鞋底上的种子或带有种子的土壤被携带。
有机肥:使用含有未腐熟菟丝子种子的农家肥或绿肥。
带土苗木/草皮:调运的苗木根部携带的土壤或铺设的草皮中可能含有菟丝子种子或断茎。
2.营养体 (茎段) 传播:
在生长季节,菟丝子的茎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人工拔除、机械操作或动物活动造成的断茎,如果落在潮湿土壤或有寄主植物的地方,断口处能迅速形成新的吸器再次寄生,继续生长蔓延。这种方式在局部地块内扩散非常快。
五、 有效的防除方案
防治菟丝子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策略,结合多种方法,并注重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单一方法效果有限。
1. 化学防除 (除草剂):
喷施防除:
选择合适的药剂:淇林徒斯菁(一款专为防除菟丝子设计的药剂)
1套兑水60斤,对菟丝子均匀喷雾防除 喷施前可使用木棍对菟丝子进行敲打,以利药剂渗入,提高药效。喷施药剂时一定要喷湿喷透,让菟丝子充分着药。使用前要详细咨询淇林技术老师,严禁盲目加大用药量。
适用范围:主要针对园林植物 黄杨、红花檵木、女贞、海桐、龙柏、福建茶等灌木和小乔木及三叶草(草花类植物禁用)。
淇林徒斯菁 是一款主要针对园林绿化植物防除菟丝子而研发的药剂,但是目前有很多农作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上也经常发生菟丝子的危害,一般不推荐使用,但是在菟丝子爆发不防除不行的情况下,针对于小乔木或株高较高(超过30公分)的经济作物,可自行小面积实验(务必实验不可直接大面积使用),对防除菟丝子的效果认可,以及药剂对经济作物无害或伤害可接受的前提下再使用。
用药时期:在菟丝子旺盛生长、大量缠绕寄主,但寄主作物/植物处于抗药性相对较强或价值较低的时期(如大豆开花前,林木落叶期或休眠期,草坪低修剪后)。
封闭处理:在易发生菟丝子的地块儿,在菟丝子未发生前,可以使用封闭除草剂(如淇林封杂)对地块儿进行封闭处理,可对大部分未出土的菟丝子种子进行封闭杀灭,大大减少菟丝子萌发危害的机率。
2. 预防措施 :
严格检疫:购买种子、苗木、草皮时,务必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从疫区调入要特别谨慎,遵守植物检疫规定。 使用纯净种子、腐熟有机肥、清洁农机具和鞋履、清除田间/绿地杂草。
3. 物理/机械防除:
人工拔除:适用于小面积发生或早期发现时。
关键点:务必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一旦开花结籽,拔除过程中种子极易散落。
彻底清除:尽可能将菟丝子茎蔓连同其在寄主上的附着部分一起清除干净,避免残留茎段再生。
移除寄主:对于被严重寄生且价值不高的寄主植物如杂草、低价值作物或花卉,最好连根拔除并销毁。
妥善处理:拔除的菟丝子植株必须集中带离田间/绿地,深埋或焚烧,切勿随意丢弃或堆肥。
修剪:对于高大寄主如果树、绿篱上发生的菟丝子,可及时剪除被寄生的枝条,并同样要妥善处理剪下的部分。需反复进行。
土壤覆盖:在苗床或行间覆盖厚的黑色地膜、无纺布或秸秆等覆盖物,可阻止土壤中的菟丝子种子萌发或幼苗出土后因无法接触寄主而死亡。
菟丝子凭借其全寄生特性、强大的繁殖力、种子长寿命和多样的传播途径,成为很破坏性的恶性杂草。其危害严重,防治困难。有效的策略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对于已经发生菟丝子危害的区域,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减少损失。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