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皇子大摇大摆抽出扇子,接过凤药的茶饮了一口赞道:好丫头,好茶,好手艺,好家教。
书接上回
六皇子大摇大摆抽出扇子,接过凤药的茶饮了一口赞道:好丫头,好茶,好手艺,好家教。
几位想问在下也可以相告,不过为着脸面,你们还是不要问的好。此事对你家并无妨害,过去就算了成不?
自然是不成的。牧之已打定了主意,也放松下来笑道:此事必定有个说法。
俗话说得好,没家贼引不出外鬼呀。六皇子哈哈一笑,翘足而坐。
、几个爷莫名其妙互相看了看,大老爷问:六皇子有话直说吧。
李宗将怜悯地地看着三老爷:那我就说了?
他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抖开,是宫中专用的金花盏。
纸上工整地用梅花小楷写着常家粮食所藏处所及数量,并指明是大房所藏。
那一笔字正是出自常瑶之手。
别人不认得,三爷已是气得头发晕,站起身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待他醒来,已躺在自家床上,三夫人坐在床侧。
他气恼地看了这女人一眼,继夫人其实是无所谓的,管好内院便罢了。
他也不知道为何三夫人养出的常瑶为何这么愚蠢。
这些日子儿女不好过他知道,大家都不好过。
他私下问过大哥,大房里也常不够吃。
云之就无所谓,没脸色也没抱怨。
大嫂总安慰大哥,一家子一起挨饿总能挨过去,饿不死,不必那么焦急,下人没撵走一个拿着私房钱贴补家用。
反观自己屋里,稍晚拿回粮,三夫人便每每挎着脸,别的姨娘也对她颇有微词,说她不会管家。
明明先夫人留下那么多陪嫁,该花销时总紧得很,对自己女儿却明显偏心。
又不是她的钱。
三爷懒得理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没成想常瑶给他戳个大窟窿。
这样一个对自己家都不忠心的女子,哪个世家会娶她?
大家族里,官宦沉浮是寻常事,下了大牢再起伏的人多得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心胸不开阔,难有善终。
只是忌玮家中有心志不坚之人,抗不住风浪。
说得难听点,常瑶没有大家之风。
这些夫人们,耳报神灵得很,这么大的事怎么瞒得住,正当婚配的年纪,她竟惹出这么一番事。
三夫人前些日子唠叨瑶儿的婚事,他心中本看好了一个公子。
他父亲是个道台,这公子才学很好,心思敏捷,将来必有好发展。
家中关系简单,公子之母是从宫中出来的宫女,他向宫里老人儿打听过,从前最老实勤快的。
公子之父古板正直,未曾纳妾,瑶儿嫁过去不必面对太复杂的关系。
他私里观察,自己女儿空有好颜色并无好心智,处世轻浮急躁,不合适嫁到大世家。
这样的家庭,虽不是望族,也能过得幸福。
他和那公子的父亲提了提,对方是乐意的,和公子商量了就能回话。
曾节骨眼儿常瑶闹出这样的事来。
前些日子风传女儿与六皇子过往甚密。
他提醒夫人,别让瑶儿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六皇子若娶常家爱女,必是娶大哥家的云之。
三夫人托着脑袋守在三爷床边,听到响动回头,却见三爷一张脸阴的像要下暴风雨。
她想问却给吓住了,三爷道;把常瑶叫过来l丫头会说小姐不舒服,躺下了。
三夫人壮起胆子:即是不舒服,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不迟啊。
今天就算是病死抬也要太过来。
三爷拍着床板吼道:去!把这个有胆子做,没胆子认的东西拉过来。
不必拉,女儿自来请罪。
常瑶走入房中,在地上跪下:是女儿举发,大伯家的确藏了粮。
大爷家有粮母亲也知道,大伯同父亲一样领宫中份例,他紧挨怎么有多余的匀给二伯伯和我们,即是私藏了,依律。。。
三爷像盯着什么脏东西般盯着女儿,抬手一记耳光,重重打在她脸上,半边脸一下红肿起来。
这一下没收力,将常瑶打得跌坐在地上,眼泪立时便流下来。
父亲心中,大伯家比自己家重要得多,云之姐姐也比我重要得多。
从小父亲就没正眼看过我一眼,也不理会母亲,现在才来训导,不觉得晚了吗?
你想攀皇宫里的高枝且看看自己够不够分量!三爷低吼着。
是女儿不够分量,还是父亲不会做官,才让人家瞧不上我?
三爷听到这許逆之言,抬手又要打被夫人抱住手臂,哭着说:瑶儿还不快给你父亲认错?
住宿你教出的好女儿,我请的老师净教她些什么?
将她关在自己房里,不许出来。
都滚出去!
常瑶不等丫头来扶,自己爬起来,回房去了。
三夫人哭哭啼啼:姑娘说得也不是全错呀,这是我们的亲女儿,你何必如此?
好歹她占着嫡女的身份,有点子想头也正常。
大爷家这次不也没什么事吗?
常三爷坐在床上叹着气:你们娘俩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以为大哥出事咱们家还能有好儿?
兄弟之间一向同气连枝,这么简单的道理,她读过书都不通,我与她没什么好说的,唉,常家这次丢脸丢大了。
六皇子拿出金花盏时,扫向他的轻蔑眼神比刺他一刀都让他难受。
他哪来的脸去见自己的两个哥哥。
他常老三宁可再坐次大牢,也不想经历这种局面。
我只告诉你,这皇城里,她想嫁去谁家做主母已是难了。
你们娘俩好自为之吧。
三爷觉得疲劳难耐翻身躺下。
三夫人去看常瑶,女儿隔着门问:母亲外头请来的好人儿去了哪里?出事了要我来顶缸,不是她说得真真的吗?连多少斗藏在哪都知道,怎么没搜到。
再拍门屋里没有一点动静。
六皇子志得意满,骑在马上,常瑶的表情足够他回味好几天的。
且等几天,此时她必定在受责罚。
他兴冲冲地先去紫兰殿给母亲请安。
熹贵妃看儿子心情大好问他:一大早打哪来呀。
来源:走近生活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