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里总有让人瞬间炸毛的时刻:早上赶时间,地铁里被人踩了一脚;工作时,同事不小心弄错了你的文件;回家后,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这些小事像火星,一碰到就容易点燃情绪的炸药桶,脱口而出的可能是指责,随手做的可能是摔东西,可事后往往会后悔——不过是件小事,怎么就闹
想要学会“向内看”,其实不用刻意去做多么复杂的事,做好这几点,生活自会慢慢顺起来。
1. 给情绪“留一秒缓冲”,别被冲动牵着走
生活里总有让人瞬间炸毛的时刻:早上赶时间,地铁里被人踩了一脚;工作时,同事不小心弄错了你的文件;回家后,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这些小事像火星,一碰到就容易点燃情绪的炸药桶,脱口而出的可能是指责,随手做的可能是摔东西,可事后往往会后悔——不过是件小事,怎么就闹得这么僵?
“向内看”的第一步,就是给情绪留一秒缓冲。去年我在公司负责一个项目,眼看要到截止日期,合作的同事却漏做了一份关键数据。当时我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手指已经按在了拨号键上,想劈头盖脸骂他一顿。但就在接通前的一秒,我突然停住了:我现在这么生气,是因为他做错了事,还是因为我害怕项目出问题?
我深吸了一口气,走到茶水间倒了杯温水,看着杯子里的热气慢慢飘走,情绪也跟着平复了些。后来我找到同事,没有指责,而是说:“现在数据漏了,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补,争取不耽误进度。”没想到同事特别愧疚,主动加班把数据补了回来,还多做了一份备份。那之后,我们的合作反而更顺畅了。
人在情绪上头时,就像被蒙住了眼睛,只会盯着“别人错了”“事情糟了”,却忘了问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来?”给情绪留一秒缓冲,不是软弱,而是不让冲动毁掉本该顺利的事。当你能在情绪里“看见”自己,就不会轻易被外界的人和事带着走,反而能稳住局面,把“坏事”扭成“转机”。
2.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别跟自己较劲
朋友小林曾是个“完美主义者”:工作报告里不能有一个错别字,出门前要对着镜子调整半小时穿搭,就连跟朋友聚餐,都要提前查好餐厅的评价、路线,生怕出一点差错。可越追求完美,她越累:报告改了七八遍还是觉得不满意,耽误了提交时间;因为纠结穿什么错过了电影开场;聚餐时总在担心“菜点得合不合大家口味”,根本没心思吃饭。
那段时间,小林失眠严重,脸色也差,还总跟自己生气:“为什么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直到有一次,她因为赶一份“完美报告”熬夜,第二天在会上晕了过去。醒来后,医生跟她说:“你不是身体不好,是太跟自己较劲了。人哪有那么完美的?”
那天之后,小林开始试着“向内看”:她发现自己追求完美,其实是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行”,是想通过“完美”证明自己的价值。可这种证明,反而让她丢了自己。后来她改了改:报告写完后检查一遍,没有大问题就提交;出门前选衣服,超过十分钟就随便拿一件;聚餐时让朋友点菜,自己跟着吃就好。
奇怪的是,当她不再追求完美,反而过得更顺了:报告提交及时,还得到了领导“效率高”的夸奖;穿简单的衣服出门,反而有人说“你今天看起来很舒服”;聚餐时不用纠结,反而跟朋友聊得更开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完美:有人脾气急,有人有点懒,有人做事慢半拍。“向内看”不是要把这些不完美改掉,而是要接纳它们——我知道自己脾气急,但我可以在说话前多等一秒;我知道自己有点懒,但我可以每天少做一点,慢慢积累。当你不再跟自己较劲,不再用“完美”的标准苛责自己,反而能放松下来,把精力放在该做的事上,自然会有好事找上门。
3. 每天留10分钟“独处”,听听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现在的人总被“忙”包围:早上被闹钟叫醒,匆匆忙忙上班;白天被工作填满,开会、改方案、接电话;晚上回到家,刷手机、看剧,直到困得睁不开眼。我们忙着应付外界的一切,却很少有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今天开心吗?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而“向内看”,恰恰需要这样一段“独处”的时间。我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前会关掉手机,坐在书桌前,开一盏小台灯,安安静静地待10分钟。有时候会回想今天发生的事:“今天跟同事聊天很开心,因为我们聊到了喜欢的书”“今天加班有点累,但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挺有成就感的”;有时候会想未来的事:“我其实不想一直做重复的工作,想试着学一门新技能”。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样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后来却发现,这段独处的时间,帮我理清了很多思路。之前公司有个晋升机会,很多人都争着要,我一开始也心动了,觉得“晋升就是好的”。但那天晚上独处时,我问自己:“你想要晋升后的高薪,还是想要能自由学习的时间?”我才发现,我真正想要的是后者——晋升后会更忙,根本没时间学新技能。
后来我放弃了晋升,而是申请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岗位,利用空余时间学了剪辑。没想到半年后,公司要做短视频宣传,没人会剪辑,我主动接手了,做得还不错。领导不仅给我涨了工资,还特意给我留了学习时间。
独处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让你在嘈杂的世界里,听见自己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好选择,不是因为“选项不好”,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每天留10分钟独处,跟自己聊聊天,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也会越来越容易抓住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向内看”带来的好运。
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外界的苛责,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满;你对外界的焦虑,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确定。而“向内看”,就是把这面镜子转过来,照见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渴望。
当你能给情绪留一秒缓冲,就不会再因为冲动毁掉关系;当你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不会再因为较劲消耗自己;当你能在独处中听见自己的声音,就不会再因为迷茫选错方向。
越懂“向内看”的人,越能稳住自己的节奏,也越能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顺境。就像张阿姨,就像小林,也像曾经迷茫的我——我们都不是天生幸运的人,只是学会了从自己身上找力量。
从今天开始,试着“向内看”吧:生气时停一秒,纠结时问自己,睡前留10分钟。慢慢你会发现,生活里的好事,其实一直都在,只是需要你先看见自己,才能看见它们。
来源:认真的饺子DzUd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