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突然发现:兜里的钱,连最基本的底气都撑不起。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突然发现:兜里的钱,连最基本的底气都撑不起。
尤其是男人,到了50岁,身体的“保质期”在下降,职场的竞争力在消耗,孩子的开销在激增,父母的养老压力还在身上压着。
有时候不是不想躺平,而是根本“躺不起”。
想彻底放松下来,不为钱发愁,现实里至少要做到这三件事。
01
5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
说残酷点,很多公司招聘要求里,45岁就是一道隐形门槛。
等到50岁,你再被裁员,想找份同样薪资的工作,几乎比登天还难。
所以这个年龄段,必须要准备一笔“防身钱”,以应对失业、突发疾病、家庭意外。
我认识的一个熟人,50岁出头被公司优化了。
之前工作稳定,他觉得没必要攒太多现金,结果裁员补偿很快花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的贷款压得他喘不过气。
后来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做外卖骑手,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腰椎彻底累坏。
如果提前准备了防身钱,不至于活得这么狼狈。
现实经验是:至少要准备6到12个月的生活费用,无论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这笔钱就是你的缓冲垫。
02
50岁以后,不光是你要活着,你还要考虑怎么老下去。
父母可能还在,孩子可能还在读书,房贷车贷还没还清,生活像一张无休止的账单。
有个邻居,50岁的时候拿到一笔拆迁款,本以为可以松口气。
可转眼就帮孩子付首付,给孙子报早教班,还替弟弟还了债。
几年过去,钱全花光了,自己退休金才2000多块,一个月药费就要上千,彻底陷入窘境。
现实很残酷:不为自己留养老钱,老了就得受生活的摆布。
根据我看过的一份理财书上提到的计算方式,一个普通家庭,如果想在老年保持基本体面,50岁前至少要攒够100万以上的流动资金,再加上社保养老金,才算是勉强过得去。
不要总想着孩子以后会反哺你,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更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意愿。
养老钱,只能靠自己。
03
很多人觉得,只要有一两套房,人生下半场就稳了。
但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有个朋友,50岁名下两套房子,听起来风光无限。
可一到用钱的时候,全是空壳:孩子留学要学费,父母看病要医疗费,自己投资失误亏了一大笔。
两套房虽然在账面上很值钱,但卖不掉,租金低得可怜,现金流严重不足。
真正能让你躺平的,不是房子,而是能随时支配的资金。
如果房产多、存款少,到最后你会发现,房子不是安全感,而是压力的放大器。
所以说,男人到了50岁,除了不动产,还必须有充足的流动资金。
哪怕不做投资理财,至少也要确保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不至于被生活一脚踹到谷底。
04
到了50岁,你要想“彻底躺平”,不是靠嘴上的佛系,而是靠手里的底气。
至少要有一笔足够的防身钱,应对中年失业和健康风险;
至少要为自己的养老留足底线,不再幻想孩子会兜底;
至少要保持现金流,不要被“有房等于有安全感”的假象骗了。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你说“我不要了”,而是你说“我能养得起自己”。
来源:端庄水滴5yxt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