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在小区门口,总能看到王阿姨开着老年代步车送孙子上学,车停在路边时,她总不忘多瞅两眼有没有交警,嘴里还念叨“没上牌,怕被查”。其实不光王阿姨,很多家里有老年代步车的人,都有过这种“偷偷摸摸”上路的经历——车是买了,可没合法身份,上牌、保险都没着落,万一出点事
早上在小区门口,总能看到王阿姨开着老年代步车送孙子上学,车停在路边时,她总不忘多瞅两眼有没有交警,嘴里还念叨“没上牌,怕被查”。其实不光王阿姨,很多家里有老年代步车的人,都有过这种“偷偷摸摸”上路的经历——车是买了,可没合法身份,上牌、保险都没着落,万一出点事,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但现在,这个难题终于有解决的苗头了!最近,《四轮低速电动车 通用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从车辆速度、重量到安全配置都划了明确标准,这意味着咱们常说的“老年代步车”,终于要摆脱“无规可依”的状态,朝着合法上路的方向走了。今天就把新规里的关键信息、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大家最关心的点说清楚,家里有长辈用代步车的,或者自己打算买的,都得仔细看。
首先得搞明白,这个团体标准到底定了哪些“规矩”,毕竟是关系到上路安全的大事。第一个核心是速度和重量,新规要求最高车速不能超过40公里/小时,整车质量(不含电池)不能超过750公斤。为啥要卡这两个数?主要是考虑到代步车的主要用户是长辈,反应速度和操控能力跟年轻人不一样,速度慢一点、车身轻一点,能减少失控的风险,也能降低和其他车辆碰撞时的伤害。
第二个关键是安全配置,这也是以前老年代步车最让人担心的地方。新规明确要求,车辆必须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急刹车时能防止车轮抱死跑偏;还要有安全带、前后防撞结构,车身得经得起一定程度的碰撞;电池也得符合安全标准,防止充电时起火或者行驶中出现漏液、短路的问题。另外,车身显眼位置还得标注“低速电动车”字样,方便交警识别,也能让其他车主提前留意,避免追尾。
可能有人会问,团体标准不是国家标准,是不是没那么管用?其实不是的。虽然它暂时不是强制性的,但这是行业里第一次统一规范,以后生产厂家要想把车卖出去,肯定得按这个标准来,不然没人敢买——毕竟谁也不想买辆不符合规范、以后可能没法上路的车。而且这个标准也为后续出台国家标准打了基础,相当于先把“框架”搭起来,再慢慢完善细节,对消费者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为啥说这个新规特别及时?你去菜市场、小区周边看看就知道,老年代步车的需求真的很大。很多长辈年纪大了,考驾照不方便,骑自行车又怕累,开代步车去买菜、拿药、接孙子,单程就几公里,刚好够用。可之前没规范的时候,市面上的车乱七八糟的——有的车速度能飙到60公里/小时,比电动自行车还快;有的车连基本的防撞梁都没有,看着就单薄;还有的用劣质电池,充电时还出过起火的新闻。
更麻烦的是“身份问题”。因为没标准,这些车没法上牌,也买不了正规保险。长辈们上路时,要么躲着交警,要么看到检查就赶紧绕路。万一出了交通事故,不管责任在谁,因为车没合法身份,理赔都特别难,有时候明明是对方的错,最后还得自己掏腰包修自己的车。有次邻居张伯伯开代步车被汽车蹭了,对方保险公司说“你这车上不了牌,不属于合法车辆,没法赔”,最后只能自己花钱修,别提多憋屈了。
现在新规出来,这些问题就能慢慢解决了。对生产厂家来说,得按标准生产,那些质量差、超标的车会被淘汰,市面上的代步车会越来越安全;对长辈来说,以后买符合标准的车,说不定就能上牌、买保险,上路不用再提心吊胆,出了事故也能走正规理赔流程;对其他车主来说,代步车速度慢、有统一标识,在路上行驶时能提前预判,交通事故的风险也会降低。
当然,大家肯定还有疑问:以前买的那些“超标”代步车怎么办?总不能直接报废吧?从各地之前的管理经验来看,大概率会有过渡期,比如允许超标车在1-3年内继续使用,或者推出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引导大家换合规的车。不过具体怎么实施,还得等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细则,大家可以多关注当地车管所或者社区的通知,有消息了及时了解。
其实老年代步车的问题,本质上是“需求”和“规范”没跟上的问题。长辈们需要一款安全、方便的短途代步工具,而之前的市场没能提供符合规范的产品。现在新规落地,相当于把“需求”和“规范”衔接起来了,既满足了长辈们的出行需求,又保障了道路安全,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你呢?家里有没有长辈用老年代步车?你觉得新规里的速度、安全配置要求合理吗?或者你对以后代步车上牌、保险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讨论,把这些跟长辈出行安全有关的事弄明白。
我是寒星,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江雨朦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