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奇迹 医者的温度——致达州市中心医院的感谢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8 00:51 1

摘要:近日,达州市中心医院收到一位99岁老人发来感谢信。“刘成医生给我吸痰时都会先哈热气暖管子。”“婆婆要加油!”……信中讲述了患者在该院治疗的真实经历,表达了患者对医护人员“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工作精神的认可与暖心服务的诚挚感谢,现将感谢信刊登于下:

生命的价值,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与坚守;医学的精神,在于细致入微的关怀与追求。

近日,达州市中心医院收到一位99岁老人发来感谢信。“刘成医生给我吸痰时都会先哈热气暖管子。”“婆婆要加油!”……信中讲述了患者在该院治疗的真实经历,表达了患者对医护人员“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工作精神的认可与暖心服务的诚挚感谢,现将感谢信刊登于下:

尊敬的中心医院领导、重症医学科郑祥德主任、刘成大夫及全体医护人员:

提笔时,窗外的阳光正温柔地洒在母亲新剪的银发上。这位刚过完99岁生日的老人,此刻正笑吟吟地听着孙辈们从世界各地带回的趣闻。而两个多月前,我们差点永远失去这样的天伦之乐——请允许我用这封信,诉说这个关于生命、爱与专业的故事。

一、生命的至暗时刻

2025年5月13日,本该是母亲百岁寿诞筹备最温馨的日子,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员难得齐聚,母亲开心得像孩子,房间的空气都是香甜的,相册里收集着四代同堂的合影。突然,母亲因脓毒性休克陷入昏迷,瘦弱的身躯被推进ICU,身上插满了管子,望着她不足35公斤的体重和监测仪上跳动的数字,我们握着病危通知书的手不住颤抖。“高龄+多器官衰竭+极度营养不良”,当这些医学术语和“存活率”联系在一起时,连从美国赶回的医学博士女婿都红了眼眶。

二、照亮黑暗的三束光

第一束光:医院的守护

作为子女,我们曾暗自担心:地市级医院能应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吗?但当我们看到贵院ICU配备的ECMO、床旁超声等先进设备,了解到医院近年打造的“黄金一小时”急救体系时,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更感动的是,院领导亲自组织多学科会诊,那句“达州700万父老的健康托付,我们必须扛得住”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何为“医者父母心”。

第二束光:学者的担当

在郑祥德主任的办公室墙上,“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牌匾旁贴着一张便签“生命之托重于泰山”。这份信念渗透在每个细节里:24小时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每天两次的跨学科病情讨论,甚至为预防压疮特别定制的悬浮气垫床。当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家看到你们为百岁老人量身定制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脱口而出的“这个方案好,敢于突破,多数医院都不敢尝试”,当母亲出现罕见的抗生素耐药时,刘成医疗小组连夜查阅国际文献,第二天就拿出三套备选方案,连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都感叹:这个用药很大胆,但计算得很精准”,这无疑是对学科建设最好的褒奖。

第三束光:医生的匠心

永远记得刘成大夫那天的眼神——他轻轻扶正眼镜,指着CT片上一处阴影说:“这里确实风险很大,但如果我们调整给氧方式配合俯卧位......”那一刻,我们仿佛看见探险家在悬崖边找路。后来才知道,这个“冒险”的方案需要医护每15分钟调整一次参数,而你们就这样守了三天三夜。当母亲第一次睁开眼认出孙子时,护士站爆发的掌声让整个病区都湿润了眼眶。永远记得每次做纤支镜时医生都会在通过母亲声门时,轻轻抚摸着母亲说:“婆婆别怕,我们慢一点来......”那一刻,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一个医者将心比心的温柔,永远记得刘成大夫多少次下班后依然坚守岗位,上下班前后都要到病房询问病情,查看呼吸机参数,引流管等细节,连护士都劝他歇歇吧,他却说张婆婆的病情不稳定,我再看看。

三、温暖的回响

现在,母亲总爱念叨ICU里的事:“刘成医生给我吸痰时都会先哈热气暖管子。”那个我梳头的护士总是说:“婆婆要加油......”而更让我们动容的是,出院那天刘成大夫递来的手写卡片:正面是用药的时间表,背面是居家注意事项,连床的扶手的尺寸都作了标注,最下方写着:“张婆婆,下次过寿我来讨块蛋糕”——原来真正的医者,连患者出院后的生活都装在心里。

值此母亲康复之际,我们全家想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最深深的敬意向您们鞠躬致谢:

一谢医院筑起生命长城!

二谢学科引领医疗精进!

三谢医护创造生命奇迹!

窗外,母亲正和曾孙女击掌玩花,阳光把她们的笑容镀上金边,就像贵院给予我们的——在绝望处播撒希望,用专业延续爱的时光。

患者张敏家属 谨呈

来源:健康接好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