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90万变7千,我没说话,甲方催单领导求我,我:请勿打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8 11:38 2

摘要: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坐在角落工位上的张明头也不抬,继续整理着桌上的文件。

张总,求您了,就这一单,您出马肯定能拿下!"

"我说了,请勿打扰。"

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可是客户指名要您负责,这个项目关系到公司明年的业绩......"

"嘟嘟嘟——"电话被张明无情挂断了。

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坐在角落工位上的张明头也不抬,继续整理着桌上的文件。

几个月前,这样的场景根本不可能出现。那时的他,是公司最忙碌的销售总监,客户见面排到深夜,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

而现在......到底张明做了什么?使他无情的拒绝领导的求助...

01

张明加入博雅广告公司三年整。

第一年,他从普通业务员做起,每天背着厚重的方案包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那时候他住在公司附近的老式公寓里,月租一千二,房间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

"小张,这个客户你去跟一下。"部门经理刘哥总是这样吩咐他。

那些被前辈们挑剩下的小客户,张明从来不嫌弃。一家卖保健品的小公司,预算只有两万块,其他同事都不愿意接。张明却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做了十几页的方案,从产品定位到媒体投放,事无巨细。

客户老板姓王,五十多岁,在会议室里翻看方案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小伙子,你这个方案做得不错啊。"王总放下手里的文件,"比那些大公司的还要细致。"

"王总,我们虽然是小团队,但绝对用心。"张明诚恳地说,"这个预算虽然不多,但我保证给您做出大公司的效果。"

那一单,张明拿了四千块提成。虽然不多,但那是他在博雅的第一笔收入。

第二年,张明的业绩开始起飞。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被同行看不上的中小企业,其实最需要专业的广告服务。大公司有自己的品牌部门,小公司又舍不得花钱,但那些年营业额在几千万的中型企业,正处于品牌建设的关键期。

"刘哥,我想专门做中型企业的业务。"张明找到部门经理。

"那些客户单子小,你确定?"刘哥有些意外。

"单子小,但客户多。而且这些老板都很实在,只要你真心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信任你。"

事实证明,张明的判断是对的。

那一年,他服务了二十多家中型企业,从餐饮连锁到制造业,从教育培训到医疗器械。每个行业他都深入了解,每个方案都量身定制。

年底的时候,张明的业绩排在部门第三。提成拿了十八万,在公司年会上还获得了"最佳新人奖"。

"各位同事,张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专业精神!"老板在台上拍着他的肩膀,"这就是我们博雅需要的人才!"

台下掌声雷动。

那一刻,张明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张明被提拔为销售总监。

公司给了他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还配了助理。工资涨到两万,奖金另算。老板亲自找他谈话。

"小张,公司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才。"老板坐在真皮沙发上,"销售总监这个位置,责任重大。"

"老板,我一定不负众望。"张明认真地说。

"好!我就喜欢你这股干劲。"老板点点头,"今年公司的目标是营业额突破五千万,销售部是主力军。年终奖我可以先承诺,按业绩提成,保底三十万,上不封顶。"

三十万!

张明心里一阵激动。这个数字,是他老家县城一套房子的首付。

"老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我相信你。"老板站起身,"对了,下个月有个大项目,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全年品牌推广,预算三百万。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

房地产公司!三百万的预算!

张明知道,这是老板对他的信任,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明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带着团队,深入研究那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定位、目标客户、竞争环境。为了做出完美的方案,他甚至亲自去楼盘现场体验,和销售人员聊天,和购房者交流。

"张总,您这么认真,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地产公司的市场总监李总笑着说。

"李总,专业的事情就要专业地做。"张明回答得很干脆,"您这个项目投入这么大,我们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

方案汇报的那天,地产公司来了七八个高管,包括副总裁。张明足足讲了两个小时,从品牌定位到传播策略,从媒体规划到执行时间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密。

"这是我见过的最详细的广告方案。"副总裁在会后对李总说,"就是他们了。"

合同签订的那一刻,张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三百万的合同,按照公司规定,他可以拿到三十万的提成。

但这只是开始。

有了这个标杆项目,其他客户也纷纷找上门来。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年度广告预算一百五十万。一家科技公司的产品发布,预算八十万。还有几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开始重视品牌建设。

到了年中的时候,张明手里已经有了八个大项目,总金额超过一千万。

"张总,您真是我们的财神爷啊!"助理小王兴奋地说。

"别这么说,这都是团队的功劳。"张明虽然嘴上谦虚,心里却很满意。

按照这个势头,今年的年终奖肯定不止三十万。说不定能拿到九十万,甚至更多。

九十万!

张明已经开始盘算,用这笔钱在市区买套房子,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

然而,命运往往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02

9月15日,公司来了一个新人。

"各位同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王强,我的大学同学,以后担任销售副总。"老板在周会上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张明正在看手机上的客户消息。

他抬起头,看见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男人站在会议室前面,西装笔挺,头发梳得很整齐,正在对大家微笑。

"王强有十年的销售管理经验,在上一家公司做到了华南区总经理。"老板继续介绍,"他的到来,将为我们的销售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

会后,王强主动找到张明。

"张总,久仰久仰。听老李说,你是我们公司的销售王牌。"王强伸出手。

"王总客气了,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张明和他握手,觉得对方的手有些凉。

"以后我们就是搭档了,多多指教。"王强笑着说,"有空我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我对你的客户管理模式很感兴趣。"

张明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安。

这种不安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第二天,王强就开始了他的"改革"。

"各位,我观察了一下我们目前的销售模式,发现一个问题。"王强在销售部门会议上说,"我们的客户资源过于集中在个人身上,这对公司来说是有风险的。"

"什么风险?"销售经理刘哥问。

"如果负责的人离职了,客户关系可能会断裂。"王强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图,"所以我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团队作战。"

团队作战?

张明皱了皱眉头。

"具体来说,每个大项目都要有一个团队来负责。主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但具体的客户接触、方案制作、合同谈判,都要有专门的人员参与。"王强看了张明一眼,"这样既能保证服务质量,也能培养更多的人才。"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张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张总,你那个房地产项目,我安排小李来协助你。"王强在会后找到张明,"小李虽然经验不多,但学习能力很强。让他多接触大客户,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小李是去年刚入职的大学生,人很聪明,但缺乏经验。

"王总,这个项目比较复杂,我担心......"张明想要拒绝。

"没关系,有你指导,不会有问题的。"王强拍拍他的肩膀,"再说,你也不能总是一个人扛着所有的项目,要学会放权。"

张明无法反驳,只能同意。

一开始,小李确实只是"协助"。客户会议的时候,他在旁边记录,偶尔提一些问题。方案制作的时候,他负责收集资料,整理数据。

但渐渐地,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张总,李总今天找我聊了聊项目进展。"小李某天兴奋地跑到张明办公室,"他说我的想法很有创意,让我多参与方案讨论。"

"什么想法?"张明问。

"就是关于线上推广的那部分,我建议增加一些新媒体平台的投放。"小李说,"李总觉得很有道理。"

张明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没有表现出来。毕竟,小李的建议确实不错。

接下来的几周,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

客户的电话开始直接打给小李。方案讨论会,小李的发言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连合同细节,都是他在和客户确认。

"张总,您看这个合同条款,我觉得可以再优化一下。"小李拿着合同草稿找到张明。

张明看了看,发现上面很多地方都做了修改,签名栏里,小李的名字排在了自己前面。

"这是客户要求的?"张明问。

"是的,李总说希望我们的项目经理能够更多地参与合同管理。"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觉得有些不太合适,但王总说这是公司的新规定。"

新规定?

张明去找王强。

"王总,关于项目负责人的问题......"

"张总,你是不是觉得权力被分散了?"王强打断了他的话,"我理解你的想法,但你要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没有这个意思。"张明说,"我只是担心客户关系会受到影响。"

"客户关系是公司的,不是个人的。"王强的语气有些严肃,"一个成熟的销售总监,应该把重点放在团队管理上,而不是具体的业务执行。"

张明无言以对。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张明手里的几个大客户,都被安排了"协助"人员。那个连锁餐饮企业的项目,被分给了销售经理刘哥。科技公司的产品发布,交给了另一个资深业务员老陈。

表面上,张明还是这些项目的"主负责人",但实际上,他的角色越来越边缘化。客户见面,他成了陪同。方案汇报,他成了助手。合同签订,他甚至不用到场。

"张总,您最近怎么这么清闲啊?"助理小王开玩笑地问。

张明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11月底,一个更大的变化来了。

"张总,公司决定调整销售部的架构。"王强找到张明,"你以后主要负责销售策略和团队培训,具体的客户管理交给各个项目经理。"

"什么意思?"张明问。

"就是说,你不再直接负责具体的客户项目,而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筹销售工作。"王强解释道,"这样你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战略问题,也能更好地发挥你的管理才能。"

这不是升职,这是架空。

张明明白了,但他没有反抗,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好的,我明白了。"他平静地说。

"张总,你的配合我很欣赏。"王强似乎有些意外,"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应该有这样的大局观。"

12月初,公司开始进行年底业绩统计。

财务部的小张拿着一份表格找到张明。

"张总,这是您今年的业绩汇总,请您确认一下。"

张明看了看表格,愣住了。

上面显示,他今年的个人业绩是70万元。

70万?

那个300万的房地产项目呢?那个150万的连锁餐饮项目呢?还有其他几个项目,加起来超过1000万啊!

"小张,这个统计是不是有问题?"张明指着表格问。

"没有问题啊。"财务小张说,"这些项目都被归为团队业绩了,按照新的规定,项目经理是主要负责人,您是协助。所以业绩分配是项目经理70%,您30%。"

30%?

张明算了算,那个300万的项目,他只能分到30万的30%,也就是9万。其他项目也是类似的比例。

"这个新规定是什么时候出台的?"张明问。

"上个月王总发的文件,说是为了激励项目经理的积极性。"财务小张翻出一份文件,"您看,这里有您的签字。"

张明看了看,确实有自己的签字。那是王强拿给他的一堆文件中的一份,当时他也没仔细看,以为是常规的流程调整。

按照新的业绩统计,张明今年的提成是7000元。

7000元。

从90万,到7000元。

"张总,您还有什么问题吗?"财务小张问。

"没有了。"张明把表格还给她,"谢谢。"

当天晚上,张明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霓虹灯。

三年了。

从一个背着方案包四处跑业务的小员工,到年收入近百万的销售总监,再到现在的7000元年终奖。

这就是职场。

第二天,张明照常上班,照常工作,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同事们都觉得奇怪。按理说,这么大的损失,任何人都会有反应。申诉,抗议,甚至离职都是正常的。

但张明什么都没做。

他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偶尔参加一些会议,做一些培训,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就像一个真正的"战略顾问"。

老板也很满意。

"张明这个人,大局观强,配合度高。"老板在高管会议上表扬他,"这样的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

王强也很满意。

"张总的转型很成功。"他在部门会议上说,"从业务员到管理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所有人都很满意,除了张明自己。

03

1月份,新的一年开始了。

张明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没有客户要见,没有方案要做,没有合同要谈。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各种会议,听取各个项目经理的汇报,偶尔提一些建议。

"张总,春节后有个大项目,需要您指导一下。"刘哥找到他。

"什么项目?"张明问。

"还是那家房地产公司,他们今年又有新的推广计划,预算500万。"刘哥有些兴奋,"李总指名要我们来做。"

500万的项目?

张明心里一动。按照之前的业绩分配,这个项目他只能拿到15万的提成。但总比没有强。

"需要我做什么?"张明问。

"主要是方案策划,您的策划能力大家都认可。"刘哥说,"具体的客户对接,我来负责。"

张明点点头,开始投入到方案策划中。

他花了整整一周时间,研究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设计传播策略。方案做了50多页,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密。

方案汇报的那天,地产公司的李总亲自参加。

"这个方案做得很棒。"李总看完方案后说,"创意新颖,执行可行,预算合理。"

"谢谢李总。"刘哥笑着回答。

"不过......"李总话锋一转,"我有一个要求。"

"您说。"刘哥有些紧张。

"我希望张总来负责这个项目。"李总看了张明一眼,"去年的合作中,我发现只有张总真正理解我们的需求。其他人......"他顿了顿,"专业度还是差了一些。"

刘哥的脸色变了。

"李总,我们现在的团队作战模式......"

"我不管什么模式。"李总打断了他的话,"我只认专业。如果张总不能直接负责这个项目,那我们就考虑换合作伙伴。"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断上演。

那家连锁餐饮企业的老板找到公司。

"我要找张总谈谈新一年的合作计划。"

"张总现在主要负责战略工作,具体项目由我们的项目经理负责。"王强解释。

"项目经理?"餐饮企业老板皱了皱眉头,"去年那个小伙子吗?说实话,他的专业水平让我很担心。有几次方案讨论,他的回答都答不到点子上。"

"我们会加强培训......"

"培训?"老板摇摇头,"我们不是实验室,不能拿项目来做培训。要么张总负责,要么我们换公司。"

科技公司那边也传来类似的消息。

"张总的方案总是很有针对性,执行效果也很好。"项目负责人在电话里说,"但接替的那个人......"

"有什么问题吗?"

"怎么说呢,感觉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讲技术创新,他讲品牌形象。我们要精准投放,他说大众传播。总之就是不匹配。"

不到一个星期,张明原来负责的几个大客户,都表达了类似的意见。

要么让张明重新负责项目,要么更换服务商。

老板坐不住了。

这几个项目的总价值超过800万,如果真的失去这些客户,公司今年的业绩将会大幅下滑。更严重的是,这些都是标杆客户,一旦他们离开,其他潜在客户也会对公司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

"王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板在办公室里问。

"老李,这些客户可能对我们的改革还不太适应。"王强有些尴尬,"给我一点时间,我去和他们沟通。"

"沟通?"老板的语气有些不耐烦,"人家要的是专业服务,不是听你的管理理念。"

王强去找了几个客户,但效果并不好。

"王总,您的团队作战理念我理解,但我们要的是结果。"房地产公司的李总直接说,"张总做的方案,我们执行后效果很好,业绩提升了30%。但现在这个项目经理,方案做得华而不实,执行起来问题一大堆。"

"我们会改进......"

"改进需要时间,但我们等不起。"李总很坚决,"要么张总回来,要么我们解约。"

类似的对话,在其他几个客户那里也在重复。

王强回到公司,心情沉重。

"老李,客户那边确实有些意见。"他对老板说,"但我觉得这是短期现象,等新的项目经理适应了,情况会好转的。"

"短期现象?"老板看了看桌上的文件,"这几个客户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下周三之前必须给答复。如果不同意他们的要求,就准备解约。"

800万的合同,说解约就解约?

王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我们......"

"我们什么?"老板站起身,"去找张明,看看他的想法。"

但当他们找到张明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回答。

就在所有人以为张明会默默承受这一切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300万的房地产客户突然提出要更换服务商。紧接着,另外两个大客户也相继表达了类似意见。公司瞬间陷入危机。

老板和王强急匆匆找到张明,准备好了各种道歉和补偿方案。

可当他们推开张明办公室的门时,却发现他正在收拾东西。桌上放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似乎装着什么文件。

"张总,我们谈谈好吗?"老板小心翼翼地说。

张明抬起头,脸上的表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那不是委屈,不是愤怒,甚至不是无奈,而是一种近似于轻松的神色,就像终于卸下了重担的人。

他缓缓从牛皮纸袋里抽出几张纸,放在桌上。第一张是辞职报告,第二张是工商局的营业执照,第三张......竟然是三份客户合作意向书!

"其实,我一直在等你们来找我。"张明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砸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老板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王强的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

来源:嗣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