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是面向特定“潜力股”企业,同样是小范围试点,上海的零租金政策,与笔者之前分析杭州、广州等城市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跟上零租金步伐,上海动作也挺快。
就在几天前,临港集团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
关键词:创业空间零租金、居住空间零租金。
说白了,就是办公免租、公寓免费。
同样是面向特定“潜力股”企业,同样是小范围试点,上海的零租金政策,与笔者之前分析杭州、广州等城市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往深了看,还有一个关键点:靠长期投资,让产业生态活起来。
背后是国企兜底
上海的零租金政策,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超级个体。
什么意思?
简单说,“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公司”,主要围绕某个人开展工作,并能够完成从产品开发到变现全流程。
这和大家熟悉的“个体户”差不多,只是更聚焦高价值商业变现。
“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核心就两点:帮企业省钱,找对潜力赛道。
先看怎么省钱,主要有2项举措:
创业空间零租金,“三免两减半”:首期拿出10万㎡场地,前3年零租金,到期后还能再享2年租金减半。
居住空间零租金:同样拿出10万㎡,第一年免租,到期后续租,还有2年优惠。
但福利不是谁都能领,专门瞄准8大新赛道。
比如,做大飞机、芯片的硬核科技,给自动驾驶标数据、给医院看影像的数据加工,还有现在比较火的跨境直播、短剧基地、游戏创客等,专挑有成长潜力的“好苗子”。
跟杭州、广州等城市比,上海政策门槛更友好。
其他城市主要提供厂房出租,对企业审核更严。上海主要以办公楼租赁为主,对小创业者比较包容。
为什么这些地方敢“让利”?关键就在于:背后有国企兜底。
以上海临港集团为例,这是一家保障性国企,他们的定位不是“赚快钱”,走的是“耐心资本”路线:
考核不看短期利润,主要看后续能不能把人气聚起来、把未来产业孵化出来。
逻辑很简单,先“舍”租金,用国企资源托底,让创业者敢来闯;等产业做起来、人气旺了,再赚长期收益。
就相当于,从“房东”变成了和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伙人”。
国企既发挥科技服务优势,又扛起链主企业责任,带动小微初创企业跑起来。
这种“国资园区带头让空间”的模式,已经在全国近10个城市铺开,其中就包括深圳、苏州、北京、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
为什么大家都走上了这条路?
一边是地方头顶着招商压力、“钱袋子”紧张,另一边又得完成经济指标、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是一线城市,都想抢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
广东某城市招商人提到:“之前重点跟进一个项目,想招进来,但对方负责人摇摆不定。后来才知道,江苏、浙江等地的竞争对手,也在谈这个项目。”
零租金刚好卡准了需求,不仅成本低、门槛友好,还绕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补贴政策的红线,用场地资源,把产业政策落到实处。
这种“既合规又解渴”的做法,既帮初创企业活下来,也能抓住未来产业的“种子”。
零租金只是“引子”
来源:谷川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