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再次加码苏州工业园区。8月27日,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落地园区。根据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内,博世计划在园区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研发和生产先进的全栈式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座舱软硬件相关产品,助力苏州打造智能网联
□ 本报记者 孟 旭
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再次加码苏州工业园区。8月27日,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落地园区。根据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内,博世计划在园区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研发和生产先进的全栈式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座舱软硬件相关产品,助力苏州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外资巨头以“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彰显出对中国市场潜力、苏州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心。苏州工业园区这片以开放与创新为底色的发展高地,也正以其成熟的产业生态、前瞻的战略布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吸引着全球优质资本深度布局。
5000余家外企扎根金鸡湖畔
今年4月,三星电子与苏州中方财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续期合作签约,延长合作期限30年,继续合资运营苏州三星电子;同样在4月,德国易福门智能传感器生产研发基地在园区奠基,该项目是易福门在中国的首个生产研发基地,总投资约1亿美元;今年8月,亚马逊全球开店苏州跨境服务空间在园区启用,这是亚马逊全球开店在国内的首个本地化服务空间,也是其深耕区域市场的重要里程碑……既有“回头客”,也有“头回客”,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外商投资热度持续攀高。
外商投资热潮不减的背后,是园区长期坚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服务和高效能创新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420亿美元,吸引外资企业超5200家,10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投资了189个项目。2024年,园区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9.91亿美元,同期增长2.1%,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12.37亿美元,占比62%。今年上半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5.94亿美元,在苏州全市领先。
扎实而稳健的发展成果,让众多外资企业吃下定心丸,有了重仓园区的底气。以博世为例,自1999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博世与园区的互动从未停止——2005年,博世苏州研发中心成立;2014年,博世苏州启动工业4.0项目;2018年,博世苏州新研发中心启用;2021年,博世宣布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博世智改数转赋能中心”;2023年,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园区奠基;今年2月,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在博世苏州启用……而刚刚签约落地的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为双方合作再添新的里程碑。
一批外资企业积极向先进制造、研发中心、功能中心、区域总部等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转型,推动园区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成为外资涌入的新热点。
截至去年底,园区已有全球“灯塔工厂”3家、“近零碳工厂”8家,均为外资企业;拥有省级跨国公司总部76家,占全省近20%,居全省各县(区)第一,成为江苏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2023年,园区作为中国唯一获奖单位,获得联合国“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凸显出其在利用外资等方面的领先地位。
产业生态就是核心竞争力
在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签约前,会场上的一个小细节让外籍嘉宾倍感贴心——自助选择的矿泉水分为常温和冷藏两种类型——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早晨喝冰水的习惯,这是专门为外籍嘉宾准备的。苏州人的这份细致,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极致化的专业主义和人文关怀,这让不少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老外记忆犹新。
这样的细致植入到对外招商、政务服务等流程中,便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近日,松下生产科技项目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项目从竣工规划核实到竣工验收备案,仅用时14个工作日,再次刷新园区产业项目投用速度。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为何能持续成为外资青睐的热土?答案不言而喻。开发建设以来,园区结合辖区实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体系,较早实现了从土地成本、优惠政策招商,向综合服务、产业集群招商转变,从“一站式服务”向“一网通办”升级,实现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从龙头引领,到链式反应,最终形成聚集之势,园区以强大的“磁吸效应”向世界证明,成熟的产业生态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三星是园区第一家外资企业,在园区开发建设之初就率先布局。作为三星家电的主要配套商,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韩国浦项集团也于2005年在园区落地投资,成立浦项科技。近年来,得益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参与,浦项科技捕捉到产业变革的信号,从专注于家电电机马达的研发生产,敏锐转向新能源汽车驱动马达领域,踏上转型升级之路。
“如果我们希望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就必须在中国保持领先。”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商务执行副总裁、博世汽车电子事业部中国区总裁蓝思明介绍,最初,博世苏州的重点是生产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等全球性技术产品。但近年来,一个新的趋势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是在本地自主开发的,如智能座舱平台和城区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此外还有一些方案在中国率先应用,如智能解耦制动系统。正是这些变化坚定了博世增资园区的决心。
携手应对全球化新局
今年7月,GRESB(格睿思)全球不动产可持续发展评级体系入驻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GRESB是针对不动产和基础设施领域ESG绩效评级的权威机构,其评级指标与国际主流的ESG框架、协议和披露标准相结合,被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广泛认可。
“落子苏州工业园区,是GRESB深耕中国市场、助力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布局。”GRESB中国首席代表邓耀华透露,GRESB将立足园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启动针对制造业企业工厂园区的专项调研,调研结果将作为GRESB评级全球标准修订的重要参考。他鼓励园区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ESG标准制定,展示自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本土实践与全球标准双向适配、良性互动,是园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当前,园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和自贸区平台作用,聚焦外资企业项目发展诉求,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加快先行先试步伐。
仅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方面,园区就推出并落地了研易达、研易购、生物原材料进口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从国家政策支持、到辖区内部门协同创新、再到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一批园区外资企业凭借丰富的跨境业务场景,率先享受先行先试政策红利。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也因此深度参与到园区发展进程中,携手园区应对全球化新局。今年7月,X-Power IBM赋能创新中心在园区开业,这是继微软之后、第二家落户园区的人工智能领域外资企业创新中心,也是IBM中国业务转型的标杆项目。该中心聚焦汽车零部件、电子、医疗器械三大行业,依托IBM在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领域的全球技术体系,为园区及周边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表示,希望以创新中心为载体,加强与园区在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助力园区“人工智能+”行动。
从开发之初以政策和成本优势吸引外资,到如今依靠完善的创新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留住外资、发展外资,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利用外资之路。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园区将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立足外贸外资领域“第一梯队”定位,引领更高水平开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