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奥迪在华谱新篇,拥抱创新迎王者归来|高端对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03:01 1

摘要:“It’s really great.” 近日,2025奥迪中国夏季媒体沟通会期间,在与媒体共同体验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 的城市 NOA 功能时,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博士难掩兴奋,连连点赞。

“德系豪华 + 中国智慧”。

编辑|左茂轩

“It’s really great.” 近日,2025奥迪中国夏季媒体沟通会期间,在与媒体共同体验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 的城市 NOA 功能时,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博士难掩兴奋,连连点赞。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德国工程品质与中国智能方案的深度共生。 搭载第五代 EA888 发动机,既保留了奥迪燃油车的操控基因,又通过华为智驾打破燃油车的智能壁垒 —— 这是奥迪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豪华智慧性能’新答案。

半个多月前,这款全球首搭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刚完成上市,而如今在城市道路的真实场景中,具象化了奥迪 “油电共进” 战略的落地轨迹,也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豪华品牌在智能化下半场的破局思路。

半月三波重磅新车齐发

奥迪“油电共进”求破局

这个 8 月,奥迪动作频频。

8月1日,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 正式上市;8月7日一汽奥迪A5L与Q6L e-tron家族双车同步发布;8月18日,全新的 AUDI 品牌首款车型 E5 Sportback 启动预售。

短短半个多月内,南北奥迪今年及未来数年的核心战略车型悉数亮相,奥迪也由此成为 BBA(奔驰、宝马、奥迪)及传统豪华品牌中,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行动力最迅猛的企业。

“我们希望全面更新并升级在华产品线,进一步扩充产品矩阵。这一矩阵不仅覆盖传统燃油车,更将纳入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我们在新能源领域投入巨大,掌握多项先进技术;同时也已明确承诺: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车型,并采用适配中国市场的电池技术,彻底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罗英瀚在接受凤凰网汽车等小范围媒体采访时重申,奥迪已启动品牌史上最大规模的在华产品布局。

此外,他还透露, 今年 10 月奥迪将推出全新 A 系列车型,后续每年还将加速新车型投放节奏。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当下, 奥迪正积极践行 “油电共进” 策略:在稳固豪华燃油车基本盘的同时,通过密集投放新能源新品发力电动化赛道。

作为在华唯一拥有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奥迪、上汽奥迪)的豪华品牌,此番新平台、新车型的集中发布,能否助力奥迪开启发展新篇章,实现 “王者归来” 的目标?

答案尚待市场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自主与合资品牌地位已今非昔比、群雄环伺的中国市场,奥迪这场硬仗注定充满挑战。

罗英瀚也坦言 :“ 如 今我们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难与复杂程度,已与 5-10 年前截然不同。”

但从密集的产品投放和在华补强智能化策略落地来看,奥迪在思路和策略都十分清晰,并且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

一系列新车型的推出,标志着奥迪在中国即将开启一个崭新的开端。

“我们知道,奥迪在过去也经历过不少挑战,但我相信,凭借这些新车型,未来几年里,奥迪在中国一定能开启更加辉煌的新篇章。”罗英翰强调。

与中国科技企业联手

强化在华本土研发能力

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 60%,如何让燃油车重新吸引市场目光?

奥迪给出的答案是 ——“德系豪华 + 中国智慧”。

通过搭载华为智驾技术,这一德系豪华巨头与中国科技企业联手,标志着百年奥迪正以熟悉的 “技术合作” 策略吹响反击号角。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A5L Sportback 基于奥迪 PPC 豪华燃油平台打造,全系标配新一代豪华座舱与第五代 EA888 发动机,希望重新定义 “豪华智慧性能轿车”,成功突破燃油车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壁垒。

新能源领域,合作同样深入。作为奥迪基于 PPE 豪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一汽奥迪 Q6L e-tron 也是双方联合华为开发的首款车型:不仅深度定制华为乾崑智驾技术,还集成具备自动清洗加热功能的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可实现无图 L2 级全场景辅助驾驶。

“所有这些车型均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融入大量中国特有元素。” 罗英瀚强调,Q6L e-tron 家族与 A5L 家族的智能数字化信息娱乐系统、动力系统,均为适配中国用户需求开发;目前,车辆搭载的奥迪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由奥迪与华为联合研发,且车身关键位置配备激光雷达与多类传感器, “这不仅能保障辅助驾驶系统顺畅运行,更大幅提升了车辆主动安全性能”。

随着智能电动时代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度变革,过往合资公司 “导入外方全球产品” 的成功模式已不再是灵丹妙药 。 目前,在中国市场竞争,跨国车企需从管理体系、车型开发、技术创新等维度全面拥抱本土化。

事实上,包括奥迪、奔驰、宝马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的第一轮电动化产品此前都并未能在中国成功。

价格战倒逼车企控制成本,技术战则压缩新车研发周期 —— 部分中国车企放弃中期改款策略,以4年为换代周期,期间每1年左右进行一次小改款。 大量中国新能源车企压缩了产品的实验验证周期,这样的市场环境和产品迭代速度,显然不是外资品牌能妥协的标准。

但是,外资品牌能够主动改变的就是,加快自己拥抱的创新速度,以更高的效率融入中国市场智能化时代的竞争。

奥迪决心全力突破,也是速度最快的其中一家。

从去年 5 月与上汽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到今年 8 月 18 日 AUDI 品牌首款量产车 E5 Sportback 开启预售,不到 15 个月便完成新品牌从立项到量产的全流程,打破传统豪华品牌上新纪录,而这一速度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汽奥迪的这一尝试,也是奥迪在新时代对品牌的拓展与延伸 —— 主动融入年轻、科技、创新元素,适配市场与消费需求变化,为品牌注入新活力。

此外,奥迪中国设计中心总监欧德玟透露,目前奥迪中国设计团队会深入洞察本土趋势,精准分析中国用户真实需求,将观察、创意与设计专业能力结合,最终向市场部门提交涵盖内饰、外观及其他系统的完整设计提案。

不过在 “品牌祛魅” 与 “技术平权” 的行业背景下,如何最大化释放外方品牌红利、并与中方智能化技术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仍是各方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当然,更重要的是,先要站上牌桌。

AUDI E5 Sportback ,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基于上汽与奥迪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ADP)打造,搭载全新 AUDI OS 操作系统,并携手 Momenta 构建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方案,在复杂路况下的应对能力优于宝马 i5 等仅具备 L2 + 级辅助驾驶的车型。 此外,AUDI E5 Sportback 23.59 万 - 31.99 万元的预售价,意味着其将与小米 SU7、特斯拉 Model 3、小鹏 P7、蔚来 ET5T 等强劲对手正面竞争,誓要在高端纯电轿车红海市场中抢占份额。

不效仿 “快消式” 迭代

押注 OTA 升级

作为奥迪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对于奥迪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奥迪近期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受美国关税、汇率、中国市场价格战等因素冲击,尽管其营收实现正增长,但净利润仅 13.46 亿欧元。

不过,大众集团 CEO奥博穆对于奥迪的前景拥有信息,他认为奥迪将从2026 年起将迎来 “积极势头”。

但这一预判能否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迪能否在中国市场的变局中找到新平衡点。

事实上,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正深度调整: 中 国品 牌以 “价格 + 智能化” 优势击穿现有产品体系,曾经全方位领先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先后跌破 50%、40% 关口;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攻势,更在短时间内对合资燃油车形成巨大冲击。

“最重要的是保障奥迪的品牌价值与市场地位。” 罗英瀚表示,“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可能通过降本等方式应对,但核心仍需确保品牌力与产品力不受影响。”

面对中国品牌不断提速的产品更迭速度 ,他给出的破局思路是 “通过 OTA(远程在线升级)与软件更新,让新车型适配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

在他看来,奥迪不会采取 “每 12 个月推新车” 或频繁改款的策略,更不会效仿 “快消品式” 快速迭代模式 —— “奥迪积累了庞大用户基础,必须优先考虑用户真实需求,让既有用户感到满意”。

“若过于频繁地迭代改款,已购车用户会很快觉得车辆过时,且改款后车辆贬值严重。” 罗英瀚强调,“因此我们接下来的重心不会放在车辆外观、实体设计的频繁调整上,而是会加大对 OTA 与软件升级的投入。”

欧德玟则补充道,奥迪的核心优势在于 “全球合作能力”:在中国市场深入理解用户需求、针对性开展设计,同时将这些本土化经验与设计理念反哺全球团队,最终实现 “全球化布局” 与 “本地化深耕” 的双重优势。

来源:凤凰网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