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亏面面观 重仓AI的昆仑万维何时盈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09:42 3

摘要:8月22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营收同比增长49.23%至37.33亿元,净利却录得负8.56亿元,同比下滑119.86%,为上市十年来同期最大亏额。

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All in AI”进入第三个年头,昆仑万维的收获季似乎路仍漫漫。

8月22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营收同比增长49.23%至37.33亿元,净利却录得负8.56亿元,同比下滑119.86%,为上市十年来同期最大亏额。

要知道,2024年公司刚交出一份首亏年报。不禁疑问,昆仑万维的AI之路是否顺遂?十年目标奔赴中如何减少转型阵痛,董事长方汉口中的2026年全面盈利多大胜算呢?

1

叫好更要叫座

商誉超51亿、大亏面面观

2023 年以来,昆仑万维「Allin AGI 与 AIGC」战略全面落地,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商业化的转变,并获得不少用户认可。然盈利表现急转直下,2021年至2023年营收徘徊在48亿至49亿元左右,净利虽有波动,最低也超过了12.5亿元。

而2024年,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15.2%至56.62亿元,净利润却首次巨亏,录得-15.95亿元,扣非后为-16.43亿元,堪称断崖式下滑。进入2025年依然没有好转,亏额还有加重迹象,较上年同期的3.89亿亏损翻了一倍还多。若此趋势延续,全年业绩难言乐观。

为何叫好不叫座、增收难增利呢?费用端的急剧膨胀不得不提。2024年,销售费同比上升42.23%达到23.04亿元;2025上半年进一步攀至18.28亿元,增幅达95.57%。管理费也同比增长33.04%至6.2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主因市场推广、渠道开支、股权激励费用增加等。尽管反映出积极拓展市场的决心,可也侵蚀了利润空间。若收入无法同步覆盖费用高增,自然会出现亏损。

在“All in AGI与AIGC”战略推动下,研发投入显著增加。2023年研发费9.7亿元,2024年增至15.4亿元,同比增59.5%,2025上半年达到7.98亿元。这些投入为长期技术竞争力奠定基础,短期则推高了运营成本,拖累利润表现。

看向经营现金流,从2024上半年的净流入1.89亿元转为2025年同期的-5.6亿元,降幅396.4%,需警惕主营业务回款能力和资金周转状况承压。

另一方面,曾经的“利润奶牛”投资收益神勇不再。据年报,从2020年的39.24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0.09亿元,2025上半年告负转为-2160.37万元。追其原因,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是一重要考量: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8.25亿元,主因持有爱奇艺股票股价下跌导致5.01亿元损失;2025上半年该项仍录得-3.77亿元,同比变动-116.68%。

还需警惕高企的商誉。2019年为15.35亿元,2024年则达到51.58亿元,2025上半年为51.46亿元。据大众新闻风口财经,高商誉多来自早年收购的海外社交及电商资产。若被收购资产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商誉减值,进一步冲击羸弱的净利表现。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指出,投资收益波动性大、缺乏可持续性,尤其在主业转型和持续高投入阶段,一旦变脸易增加公司财务压力。叠加高商誉暗含的不确定性,整体看,昆仑万维亏态有流年不利的因素,有主动转型战略调向的因素。在全力押注AI战略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盈利表现、加强资产风险管控、精细化运营,加速收入提升、尤其是新业务贡献,是其走出困境的关键。

2

多线作战利弊 AI收入贡献羸弱

公开信息显示,昆仑万维以网页游戏起家,逐步将业务拓展至移动游戏、社交网络及浏览器等领域。面对AIGC浪潮,公司选择了全面拥抱,多维布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赛道。相继推出AI大模型、AI视频生成、AI搜索、AI音乐制作和AI社交应用等多条产品线,几乎涉足所有热门AI应用方向。

AI短剧领域,公司2024年8月发布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3D大模型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短剧平台DramaWave凭借“付费+免费”混合分发模式,有效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全球用户。据财报显示,该平台年化流水收入(ARR)已破2.4亿美元,单月流水超2000万美元,呈现较强增长势头。

AI社交应用领域,Linky以个性化AI伴侣为特色。据大众新闻风口财经,截至2024年底月活跃用户达300万,峰值月收入破100万美元。在AI音乐领域,平台Mureka(又名“天工SkyMusic”)致力降低音乐创作门槛。截至2025年3月底,年化流水达1200万美元。此外,公司还推进AI游戏《Club Koala》等项目的测试,进一步扩展AI应用情景。

能够看出,昆仑万维“All in AI”步伐坚定,且已取得一定成果,产品矩阵丰富、落地迅速。考量在于,同时推进音乐、视频、游戏、社交等多条AI业务线,也增加了相应投入、运营把控难度,考验专业性、特色化的破局能力。若多线作战导致资源分散、产品趋于平庸,难打造出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将会增加转型不确定性。毕竟市场一日千里、竞品都没闲着,昆仑万维没有多少试错误判的空间。

至少目前看,看似热闹繁华的AI业务实际营收贡献有限。2024年报显示,AI软件技术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0.68%;2025上半年为6526.8万元,占比微升至1.75%。投入产出比失衡,意味着当前业绩仍高度依赖传统业务。

深入分析收入结构,昆仑万维主要营收来源仍为广告、浏览器业务和社交网络这些传统业务,“AI驱动”的短剧业务在本质上未完全脱离传统内容分发的商业模式,真正的AI技术赋能成效尚不及预期。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广告业务占比近四成,同比增长30%,Opera业务贡献23.43%,海外社交网络占19.13%。尤其Opera Ads广告系统表现突出,2025年一季度推动Opera收入同比增长41.1%。截止2025上半年,广告业务收入14.33亿元,占比仍达38.37%。

往期看,昆仑万维被一些舆论视为“追风口”代表。创始人周亚辉因热衷转型、紧跟热门赛道被称“风口捕手”。在全力投入AGI、AIGC前,公司曾追逐元宇宙、新能源等浪潮,并多次收到交易所关注函。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布局新兴赛道,有助快速捕捉市场机会、孵化第二曲线,然也考验战略持续性、资源聚焦力、业务协同性,过频换赛道易被质疑蹭热点追概念。聚焦此番AI转型,昆仑万维的广泛布局展现了决心信心,短期内多项产品落地和流水增长显示了执行效率。然而,如何平衡多线发展与资源集中、提高AI业务的实质营收、盈利质量,摆脱对传统业务的过度依赖,仍是核心挑战。能否在风口过后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形成特色壁垒,影响着转型胜算。

3

2亿加码大模型

一场“点金手”豪赌?

平心而论,昆仑万维感知市场、卡位趋势的效率意识是出众的。自2023年ChatGPT掀起全球AI浪潮以来,公司迅速响应提出“All in AGI与AIGC”作为未来十年核心战略,并于同年4月率先发布自研大模型“天工”,是国内AI领域行动最迅速的公司之一。

虽背负亏损,投入信心依然坚定。8月20日昆仑万维公告称,拟通过子公司对控股公司Skywork AI增资2亿元,并吸引关联方共同出资,以进一步支持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研发与落地。

也得益于这种坚持,昆仑万维在大模型和AIGC自研方面持续突破,现已构建起从底层通用技术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全栈式技术体系,通过持续深耕基础模型研发,在算法优化、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闭环能力。

以自研的Skywork-R1V为例,是一款专注视觉思维链推理的多模态模型,是昆仑万维在大模型算法层面积累的重要一环。能执行复杂视觉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与科学分析等任务,今年4月发布2.0,7月就迭代至3.0版本。该模型在多个权威评测集上的表现超越GPT-4V,被Kaggle列为推荐模型,体现出较强开源竞争力。

只是,除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AI相关收入,外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层面,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凭借资金、数据与生态优势,已占据大部市场份额;国际层面,闭源模型仍在多项能力上保持领先。昆仑万维虽在特定开源赛道实现突破,但能否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与用户吸引力、最终转化为可观收入,仍面临较考验。

据钛媒体,2024年11月,昆仑万维AI研究院院长颜水成在任职14个月后离职。作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权威,其曾主导“天工3.0”和“天工SkyMusic”等关键模型的研发,他的离开是否影响技术路线的连续性,有无暴露技术治理与团队稳定性方面的深层问题,值得昆仑万维深思。

此外,“All in”战略也意味着昆仑万维剥离或弱化非核心业务(如此前出售闲徕互娱部分资产),将资源高度集中于AI领域。这种聚焦有助战略贯彻,也短期削弱了原有的多元化业务根基,使得整体经营更易受到AI业务波动的影响。如果AI投入长期无法兑现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来源,公司或将面临战略回撤与财务压力的双重压力。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认为,昆仑万维以迅速而坚决的姿态投身AI赛道,在多模态大模型和垂类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展现出较强的执行能力,AI业务蕴涵“点金手”特质。然而,面对巨头竞争、高昂的研发投入、核心人才流失以及商业化不确定性,其“All in AGI”战略依然充满挑战,不失为一场豪赌。能否在持续“烧钱”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依靠更多竞争力产品落地实现规模收入,如愿2026年的全年盈利考验破局智慧。

4

长坡厚雪、前途迷雾重重

好在,敢于押注“All in AI”,昆仑万维也有实力底气、可期前景的一面。

首先,人工智能业仍处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具有广阔成长空间。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破5000亿美元。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相关IT总投资已达3158亿美元,并预计2028年至8159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9%。

2024年,中国AGI业规模已达204.93亿元,同比增长44.97%,AIGC细分市场规模也达到约209亿元。政策面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应用,逐步形成“政策引领、技术驱动、场景落地”的良性格局。随着AIGC技术日益成熟,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持续推动市场快增。

其次,凭借先发卡位、全球化布局,昆仑万维形成独特优势。公司长期坚持全球战略,业务覆盖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Opera、社交娱乐平台StarX、移动游戏平台ArkGames、休闲娱乐平台闲徕互娱以及投资板块,市场遍及东南亚、中东、非洲、欧美、南美等地区,为全球用户提供社交、资讯及娱乐服务。

2025上半年,昆仑万维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大增56.02%,占总营收比升至92.17%,显示出较强的国际运营能力。同时,公司将大模型技术与AI视频、搜索、音乐、社交等产品线深融,构建起相互赋能的AI生态特色体系。如上文自研的Skywork-R1V,快速迭代展现了企业的研发效率、创新能力、抢占市场的急迫性前瞻度。

正如方汉所言,面对资金规模上与大厂的客观差距,昆仑万维选择聚焦于音乐、短剧等垂直赛道,依托在AIGC领域积累的数据优势,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路径。

长坡厚雪,想来这就是昆仑万维、方汉重仓押注AI的逻辑底气所在。老话说,世间之事最怕认真二字、专注二字。老话也说,成事者需天时地利人和。展望2025年,仍是昆仑万维“跑马圈地、获取用户”的关键阶段,但能否在这场浪潮中明确自身坐标,成功穿越转型深水区,让这场高投入的“圈地运动”如期转入收获季,外界仍在等待两者更明确答案。

2025上半年亏损加剧,是风险出清的信号还是下坠加速的开端,如何击破前途迷雾、2026年盈利能否照进现实、重仓AI到底会给昆仑万维带来什么改变,不妨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来源:首条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