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正被“围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0:26 2

摘要:比亚迪在巴西被日本公司指控4G通信侵权,吉利在德国被诺基亚盯上5G专利,欣旺达的电池技术也在欧洲被LG与松下的合资公司告了。这不像是偶然,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专利围剿。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补贴退坡、芯片短缺,眼看着电动车扬帆出海,却有人早已在深水里布好了网。

比亚迪在巴西被日本公司指控4G通信侵权,吉利在德国被诺基亚盯上5G专利,欣旺达的电池技术也在欧洲被LG与松下的合资公司告了。这不像是偶然,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专利围剿。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补贴退坡、芯片短缺,眼看着电动车扬帆出海,却有人早已在深水里布好了网。

专利战表面是法律纠纷,实质是商业博弈的延伸。你规模小的时候没人注意,一旦销量起飞威胁到既得利益者,诉讼便接踵而至。回顾手机行业发展历程,三星与苹果、华为与高通之间的专利拉锯持续多年,目的从来不仅是维护创新,更是拖慢对手扩张步伐。中国新能源车在电池、电控、智能化领域进步显著,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逐渐打开欧美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开始动摇。通信模块、电池设计、车联网系统成为常见诉讼切入点,并非偶然。这些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专利分布密集,极易触发侵权争议。国际巨头借助专利壁垒发起攻势,要么逼迫你支付高额许可费,要么利用诉讼程序延缓你上市节奏。他们不是在维护正义,而是在保卫市场。理解这一点,才能看透专利战背后的真实意图。

有人质疑中国车企是否真的侵犯他人专利,答案并不简单。在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存在大量标准必要专利,意味着只要你生产符合通讯标准的设备,就难以完全避开这些专利。比亚迪、吉利使用的4G/5G模块必然涉及此类技术,是否构成侵权往往取决于谈判细节和法律解释。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三电系统、整车集成等领域拥有大量自主专利,如刀片电池、超充技术等已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我们并非技术追随者,而是重要创新者。问题在于,国际专利游戏规则仍由老牌巨头主导,他们通过长期布局形成交叉封锁,新兴企业即便拥有创新,也常陷入被动应对。专利之争不仅是法律抗辩,更是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储备,没有应对国际诉讼的经验,很容易陷入赢了案子、输了市场的困境。

面对专利围剿,中国车企必须转变应对策略。短期来看,需要组建专业知识产权团队,积极应诉、善于谈判,避免不战而退。华为与高通达成专利交叉许可的经验值得借鉴,既尊重知识产权,也捍卫自身利益。中长期而言,必须将专利提升至战略高度,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构筑自己的专利池。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自主技术纳入标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行业联盟等形式形成合力,增强对外许可和谈判能力。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新兴领域专利门槛尚未完全固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突围机会。车企还应将知识产权风险纳入产品规划,提前进行专利排查与规避设计,减少潜在纠纷。只有真正拥有硬核技术实力和知识产权筹码,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写在最后:别人出招,我们接招。这不是退缩,而是清醒。中国新能源车出海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硬仗。专利诉讼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多。但反过来看,这也是一种认可。他们不用价格战、不用舆论战,而是拿起专利武器,恰恰说明我们真的威胁到他们了。市场在我们手里,时间在我们这边。他们可以拖延,却无法阻止。最终能定义未来的,从来不只是专利纸上的文字,更是路上跑的车、用户口中的口碑,和一个国家持续创新的决心。同意的点赞、点在看,不同意的留言来杠,转发也是一种赞赏。

来源:车市老爷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