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不少人开始担心:长期待在车里,电机、逆变器这些部件会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带来健康风险?毕竟新能源车有高压系统,总让人觉得「辐射可能比燃油车高」。但事实可能和你的担忧相反——从逆变器的滤波设计、金属屏蔽罩,到车身的「法拉第笼」防护,层层措施让辐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不少人开始担心:长期待在车里,电机、逆变器这些部件会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带来健康风险?毕竟新能源车有高压系统,总让人觉得「辐射可能比燃油车高」。但事实可能和你的担忧相反——从逆变器的滤波设计、金属屏蔽罩,到车身的「法拉第笼」防护,层层措施让辐射被严格控制。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辐射甚至和燃油车相当,部分还更低。下面跟着专业工程师,一起搞懂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真相」。
长期呆在新能源汽车里,有没有电磁危害?
答主:Auto汽车工程师
先说结论:新能源汽车上的电磁辐射不会比燃油车高,比很多常用的家用电器和便携设备更低。
为什么会有电磁辐射?
这个根源要追溯到 19 世纪。
19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库仑、安培、法拉第等)电磁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学统一和理论拓展形成的完整电磁理论体系,形成了后世赫赫有名的 麦克斯韦方程组(Maxwell's Equations) ,成为现代电磁学的基石。
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 4 个方程的协同,构建了「电场与磁场相互激发、不可分割」的统一电磁理论:
库仑定律(方程组第 1 式):静止电荷产生静电场;
高斯磁定律(方程组第 2 式):磁场无「磁荷」,是涡旋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方程组第 3 式):变化的磁场激发感应电场(间接关联「变化的电压」与电场);
安培 - 麦克斯韦定律(方程组第 4 式):变化的电流(含传导电流、位移电流)激发磁场。
翻译翻译,麦克斯韦方程组揭示了电磁辐射,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叫电场辐射,主要是由变化的电压引起的,辐射的大小与电压(u) 随时间(t)变化的速率相关,一般写做du/dt。
一类叫磁场辐射,主要是由变化的电流引起的,辐射的大小与电流(i) 随时间(t)变化的速率相关,一般写做di/dt。
合称电磁场。
回到我们新能源汽车上,哪些部件容易产生辐射,也就是电压或者电流会快速变化呢?
这点很容易想到,就是 新能源汽车上的逆变器 。
逆变器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转换中枢,负责将动力电池的 直流电(DC)逆变为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AC) 。
其核心器件是 功率半导体(IGBT/ SiC MOSFET) —— 这类器件会以 高频开关模式工作 (开关频率通常为5kHz~20kHz,SiC 器件可达 50kHz 以上),直接导致电流 / 电压的「快速突变」(即高 di/dt、高 du/dt)。
比如在急加速的时候,电机输出功率上百千瓦,对应电流 3-4 百安倍。
电流通常要经过 IGBT 的调制,从电池包的直流充逆变成交流电,这就产生了电流的快速变化,这个时间通常几十 ns 内完成。
这个 di/dt 有多高,可以简单估算下,能达到 10^9A/s 量级水平。
这就是新能源汽车上面磁场的最主要来源。
电场的来源同理,也是因为 IGBT 开关通断,器件两端的电压也会随开关动作快速跳变(如从 0V 跃升至 400V/800V ),在器件引脚、线路间形成高频电场,这个时间通常也是在几十 ns 内完成。
这个 du/dt 有多高,可以简单估算下,能达到 10^9V/s 量级水平。
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解决新能源汽车上的电磁辐射是头等大事。
但好在,电磁场理论已经研究了上百年了,解决的方法也比较统一: 从源头和路径上想办法。
源头上,就像我们解决问题方式是一样的,那就是谁提出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那个家伙——电机逆变器的 IGBT。
一种办法是截断出路,让这家伙在里面自生自灭,专业话叫滤波。
滤波的原理是利用输出端口应与负载处于阻抗失配状态,使电磁干扰信号产生反射,即阻抗失配端接原则。
例如,源内阻是高阻的,则滤波器输人阻抗就应该是低阻的,反之亦然。负载是高阻的,则滤波器输出阻抗就应该是低阻的,反之亦然。
对于 EMI 信号,电感是高阻的,电容是低阻的,所以,电源 EMI 滤波器与源或负载的端接应遵循下列原则: 如果源内阻或负载是阻性或感性的,与之端接的滤波器接口就应该是容性的。如果源内阻或负载是容性的,与之端接的滤波器接口就应该是感性的。
理论是挺简单的,如果不行怎么办?
那简单,就像我们吃烧烤一样,一级滤波搞不定,就再加一级。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办法——关小黑屋,简单高效。
针对于电磁辐射的小黑屋,那就是金属屏蔽体。
根据屏蔽机理,电磁波在不同传播媒介界面,由于波阻抗的突变,电磁波会发生反射。
例如波在金属材质的屏蔽罩内发射,电磁波会发生衰减,正因这种反射和衰减作用说明了金属材料的屏蔽机理。
对空间进行隔断,将电场磁场的电磁波限制在里面,也就是阻挡一个空间内的电磁场,电磁波不会外泄到外部空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见到的电机逆变器,通常都是装在一个金属箱体里面,除了必要的线束接插口和水管进出口,都封得严严实实的。
此外,还有一些软件的措施可以从源头修理一下 IGBT。
比如采用软开关逆变器(如谐振型拓扑),降低功率器件的 di/dt、du/dt,从源头减少高频电磁场,但这个效果通常没有以上两项见效快,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就不展开了。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后台太硬必有顾虑。
万一遇到太硬核的,解决不了它,那怎么办?
比如逆变器必须要有高压线连接,高压线也会带出来大量的电磁辐射。
想去掉高压线肯定是不可能,只能从路径上想办法——半路拦截。
半路拦截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接地和屏蔽。
接地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给 IGBT 产生的干扰源找条捷径。
一种是降低接地点的阻抗,让干扰信号从这条路上 更方便(阻碍小) 通过流到车身壳体上去,避免产生更大电磁辐射。
一种是降低接地线长度,让干扰信号从这条路上 更快速(路径短) 通过流到车身壳体上去,避免产生更大电磁辐射。
另外一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屏蔽。
屏蔽原理上面已经讲了,不再赘述。
方式也就是两招。
一是充分利用法拉第笼式金属车身设计进行屏蔽。
法拉第笼是一个由金属或者良导体形成的笼子,由电磁学的奠基人、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明,并以他的姓氏命名,是主要用于演示等电势、静电屏蔽和高压带电作业原理的一种设备。
汽车外壳是金属制作的,这十分接近于法拉第笼的条件,不光是防雷击的「金钟罩」,也是防电磁辐射的「铁布衫」。
利用金属车身屏蔽,将所有电机逆变器、DC、电动压缩机、PTC 等高压电器全部封前舱内或车身底盘下面,将电池把布置于底盘下方,所有的高压线不进乘员舱,确保乘员与高压完全隔离开。
这样,可以隔绝大部分电磁辐射。
剩下的一点,就是屏蔽线缆,电机逆变器等主要高压器件的高压线,全部采用高密度的屏蔽线,阻止电磁辐射从高压线上泄露出来。
通过这么多层的防护,最后新能源汽车上的电磁辐射还会有多少辐射出来呢?
从大量测试数据来看,和燃油车一个水平,部分车型甚至比燃油车更好(提示一下:燃油车上还有个高压件,次级电压几万伏的点火线圈)。
中汽测评公布的最新一批 C-GCAP 测评结果,共 5 台车,燃油车 2 台,新能源车 3 台,其中健康版块得分前三名都是新能源汽车。
来源:小镇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