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无房无贷?28岁博士拒打工:靠父母接济,自称清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02:28 1

摘要:“给别人打工了你还想财富自由?开什么玩笑呢!”28岁的张炘炀斜靠在出租屋的旧沙发上,银行卡余额只剩几千块,却对镜头笑得坦然。

“给别人打工了你还想财富自由?开什么玩笑呢!”28岁的张炘炀斜靠在出租屋的旧沙发上,银行卡余额只剩几千块,却对镜头笑得坦然。

这个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的“神童”,如今成了网友口中“啃老啃得理直气壮”的争议焦点。他拒绝找工作,靠父母每三个月打款一万块生活,

甚至翻出12年前的旧账:“他们欠我一套北京的房子,现在该值一千多万了!”父母的“全包式教育”造出“巨婴博士”

张炘炀的人生早被按下加速键:2岁认字两千、5岁上小学、10岁高考,父母为陪读辞去工作,连吃饭都喂到初中。这种“除了学习啥都不会”

的培养模式,让他在16岁读博时彻底失控。导师张跃辉一针见血:“啥事都是父亲包办!三顿饭都吃不到嘴里,还搞什么科研?” 当同龄博士生泡实验室写论文时,

他因不会剥鸡蛋被同学嘲笑,沉迷网游逃避现实,甚至以“不买房就不答辩”要挟父母——像极了小孩撒泼要玩具,只不过赌注是博士学位。

三次人生拐点:父母亲手掐断的出路

回溯张炘炀的转折,父母的三次决策埋下祸根。第一次在2005年,10岁的他高考505分想复读冲985,父亲为保“全国最小大学生”虚名,

强塞他进二本院校;第二次是2008年,大学导师推荐14岁的他去德国公费留学(德国规定满14岁可独立入学),父亲却因“怕孩子不回国”拒绝,

逼他在北京读研;第三次最致命:2011年他预判北京房价将涨,逼父母200万全款购房,父母却租房骗他“已买”,最终错过楼市暴涨。

如今他冷笑:“当年能买卫生间的钱,现在只够买块瓷砖!” 这像极了炒股散户——明明嗅到风口,却被家人硬拽离场。

“啃老有理”背后的扭曲逻辑

如今的张炘炀活成社会反面教材:辞去宁夏师范学院教职,蜗居上海出租屋,日均餐费17元,零食靠直播薅羊毛。面对“啃老”指责,

他振振有词:“家产够我混吃等死!打工能财富自由?” 更引发众怒的是他对父母的态度:“不愿意养我?不愿意也得愿意!” 这种理直气壮的索取,

源自父母早年“唯成绩论”的驯化——从小被告知“只管学习,其他别管”,让他把亲情异化为债务关系,甚至将买房谎言视为“父母欠的债”。

神童悲剧背后的教育产业链

张炘炀父亲曾出书《神奇的学习》鼓吹跳级秘笈,如今反成“拔苗助长”典型案例。类似故事在神童圈层不断重演:辽宁盘锦12岁女孩被父逼考中科大少年班, 抑郁休学;

武汉“天才少年”覃瑶14岁读研,因多门挂科跳楼。这些家庭往往陷入同一陷阱:把早慧当商品,用“最小大学生”噱头博关注,换家长虚荣心与经济收益,却把孩子压榨成空心人。

躺平是无声反抗?专家戳破幻想

对于张炘炀自诩“清醒躺平”,教育心理学家李松蔚直言:“这是典型习得性无助——父母长期包办让他丧失抗压能力,啃老成了唯一安全区。”

更残酷的是,他幻想中的“家产”实则缩水严重:父亲街道办退休金每月四千,母亲教师退休金六千,而他在采访中炫耀“父母给钱”时,

老人正为省公交费步行三公里送钱。这种割裂感,恰似《变形记》里城市少年对着镜头喊“我命由我不由天”,却不知父母已卖房凑节目费。

张炘炀的银行卡数字仍在三位数徘徊,父母的下一次汇款已在路上。

来源:职场t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