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乱局之下,我们为什么要透过地理看历史?

摘要:前不久,拿到的由鹿柴文化选题策划、人民日报出版社再版的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透过地理看历史》《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系列书籍,正是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深层逻辑。

当今的世界,表面上看,文明进步,而实际上,暗潮涌动,局部充满动荡、冲突、战争、饥饿等。

对于这点,我们从每天的热搜上,可以更多感受到。

目前世界主要乱局表现为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叙利亚政权更迭引发地区动荡,伊朗内政问题加剧中东局势复杂性。

欧洲方面,德国政府因内部分歧和能源政策失败解体,法国则面临通胀、移民问题等多重危机。

亚洲地区,韩国政治危机升级,总统尹锡悦面临弹劾,而朝鲜半岛局势也因朝韩关系紧张而备受关注。

此外,俄乌冲突依旧没有平息迹象,全球大国间的博弈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

等等情形下,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贸易摩擦硝烟弥漫,地区动荡频繁发生,全球似乎陷入了一片乱局之中。

让身处难得安定环境下的我们,不得不关注世界局势变幻。尤其是透过地理的视角去剖析历史,在今天这样的世日下,显得尤为重要。

前不久,拿到的由鹿柴文化选题策划、人民日报出版社再版的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透过地理看历史》《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系列书籍,正是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深层逻辑。

李不白,湖北黄冈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专业,后从事地图编辑工作十数年,编辑出版各类地图册近百种。

他从小喜欢文学,因文学而读历史,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其《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作品,就是他的力作。

这套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精美的地图佐证科学的观点,还原了历史本来真实面目。

地理,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依托,从远古时期就开始塑造着人类的历史轨迹。山川河流、海洋沙漠,这些自然地理要素既为人类文明的孕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古代,由于地理阻隔,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各自演进。例如,东方的华夏文明在黄河、长江流域的滋养下,发展出了以农耕为主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儒家文化圈和封建政治架构。

而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则因地中海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出了繁荣的海洋贸易和城邦政治,其哲学、科学思想也在这种开放与交流的氛围中蓬勃发展。

李不白在《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中着重阐述了地理因素在大航海这一伟大历史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源于欧洲当时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经济状况。

欧洲大陆内部,众多国家林立,资源竞争激烈,而东方的财富——香料、丝绸、瓷器等,对欧洲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然而,传统的陆路贸易通道被奥斯曼帝国等势力牢牢把控,于是,欧洲人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海洋。

在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中,航海家们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的船队更是完成了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这一伟大理论。

这些壮举不仅仅是航海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对地理认知的巨大飞跃。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地理因素在全球格局的演变中持续发挥着关键影响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在美洲建立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富,开启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时代。

随后,荷兰凭借其优越的航海技术和商业组织能力,成为“海上马车夫”,掌控着全球的贸易网络。英国则凭借其岛国的地缘优势,在相继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等竞争对手后,建立起了庞大的“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

这些帝国的兴衰荣辱,无不与地理因素紧密相连。英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称霸世界,除了其先进的工业技术和政治制度外,其对海洋航线的控制、对殖民地地理位置的战略布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仅使其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还将印度作为其在亚洲扩张的战略支点,进一步控制了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

这套书,恰似一把开启深度理解之门的钥匙,为我们在迷茫的世界乱局里点亮了一盏明灯。

看当今世界乱局,地理因素依然是理解诸多问题的核心视角之一。在中东地区,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其成为世界各大国竞相角逐的舞台。

历史上,这里曾是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等伟大文明的发祥地,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势力划分,埋下了诸多矛盾的种子。

如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领土争端、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教派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等,都使得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从地理角度看,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方对中东地区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争夺,而这种争夺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解体后的地缘政治重塑以及西方殖民主义时期的势力划分。

在东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备受关注。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焦点。历史上,朝鲜半岛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近代以来,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政治格局。二战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别由美苏两国托管,这种人为的分裂以及背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导致了朝鲜半岛长期的紧张局势。

如今,朝鲜的核问题、南北关系的缓和与波折等,都与该地区的地理和历史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随着全球视野的日益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而透过地理看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全球关联性。

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人员流动等都在跨越地理界限。然而,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些交流与互动。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基于对沿线国家地理和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而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

通过加强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旨在实现互利共赢,重塑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格局,促进沿线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这一倡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沿线各国的地理环境,如中亚地区的沙漠、山脉等地理障碍,以及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和贸易传统等。

这套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增强历史文化自信,以及地理自信,还能够为我们应对未来的挑战提供有益的借鉴。

李不白在这套书中提醒我们,地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人类的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

例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交通网络的扩张、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对地球的地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改变又进一步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城市的兴起导致了人口的聚集和产业的集中,从而改变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交通网络的完善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快速流动,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作为走向复兴梦想的中国,我们需要以此为鉴,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从本书诸多的事实演绎中,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地理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这包括国土面积的大小、国土质量的优劣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劣。

中国拥有东亚最好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的中心,边疆有山川之固,东南部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些自然条件为中国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一面镜子,地理则是这面镜子的框架。只有理解了地理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

面向未来,坚定走好自己的路,我们需要站在地理与历史的交汇点上,以更加宏观、深邃的视角审视世界,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全球秩序贡献智慧与力量。

无论是国际事务的决策者、历史文化的研究者,还是关注世界局势的普通民众,都应当重视这种透过地理看历史的研究方法,让历史的经验与地理的智慧在当代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中发挥更大时代价值。

最后,想说一句,这本书不是科班教材,但比教材有过之而无不及,内容丰富详实,语言流畅生动,融汇地理人文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值得品阅和拥有。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评论员解筱文)

来源:解筱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