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在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周敏教授用一根细如发丝的支气管镜,将患者自身气道干细胞精准“播种”到肺泡区域。术后第3天,朱先生在家属搀扶下走了200米;1个月后,他独自爬上医院6楼——全程未吸氧。
15万元“换”一颗肺,值吗?
据了解,作为中国第三大致死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群体,平均每8人中就有1位时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如同身负巨石。
2025年3月,在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周敏教授用一根细如发丝的支气管镜,将患者自身气道干细胞精准“播种”到肺泡区域。术后第3天,朱先生在家属搀扶下走了200米;1个月后,他独自爬上医院6楼——全程未吸氧。
花15万恢复肺功能,有人视其为“呼吸自由”的希望,也有人发声:如此高昂的费用岂不是将普通百姓拒之门外?
研究揭示,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均可导致患者肺泡发生不可逆损伤、肺功能逐年衰退,日常呼吸“如针扎般痛苦”,最终因呼吸衰竭或心血管并发症走向生命终点。
传统疗法依赖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逆转肺组织损伤,患者需终身用药且面临免疫力下降风险。但临床数据显示,经干细胞干预后,超过70%的患者肺换气功能显著提升,运动耐量增强,生存期明显延长。
尽管成效惊艳,但15万元/疗程的定价却引发社会热议,有患者留言:“这个价格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更有媒体质疑:“如此高的门槛,究竟是医学进步的里程碑,还是资本炒作的泡沫?”
然而,有专家持不同意见。传统疗法虽年支出仅1-3万元,但叠加误工、护理等隐性成本,5年总费用可达15-40万元;而干细胞疗法单次干预即可获得长期收益,从病程管理角度看具有潜在经济性优势。
此外,相较于美国约72万元、日本高达120万元的定价,国产疗法的成本已大幅压缩,且从其他细胞成果的发展趋势来看,该技术的门槛未来有望进一步下探——
曾经备受争议的CAR-T“抗癌神针”,最初上市定价高达120万元一剂,而近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宣布,其团队已研发出成本不足10万元的CAR-T细胞成果。同时,贴上即可缓解心衰的iPS心肌片,日本也已将其门槛从250万元降至5万元。
有专家预测:照此趋势,干细胞“换肺”亦有望逐步实现成本下探,让更多患者受益。
美国生物学家乔治·戴利曾断言:“如果20世纪是药物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时代。”这个预言在近年来的科学进展中正显现出惊人的前瞻性。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通过激活人体内源性修复机制,正在逐步颠覆传统医学“治标不治本”的短板。糖尿病、癌症乃至延缓老化等曾被视为无解的难题,如今在干细胞领域相继迎来突破性进展。
以慢阻肺为例,常规手段只能暂时缓解气道痉挛,而干细胞技术已实现肺泡上皮细胞的定向再生,从根源改写肺功能衰退的进程。在业内看来,尽管单次治疗成本高达15万,但却标志着人类已真正实现了“功能性治愈”。
有学者评价道:“干细胞让我们得以窥见生命运作的基本法则。”
事实上,不仅呼吸系统疾病受益于此。2月17日,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报道了一则案例:一名癌症患者在接受细胞疗法后,不仅实现长达十九年的“无癌生存”,还成功生育两名子女。
而在大众更关注的抗老领域,由日本诺奖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口服干细胞缓老成果赛偌瑞stemax也引发广泛关注。据悉,其专利成分Revistem干细胞焕活因子已经《Cell》证实:通过口服即可激活人体内源性干细胞,修复机体再生潜能,改善机体老态。
据业内透露,自2020年通过京JD东进入国内市场以来,该制剂便以3.2万元的门槛迅速在北上广深35-65岁高净值男性群体中走俏,成为该人群的“止衰刚需”。翻阅赛偌瑞stemax评论区可见,“精力和体力都大幅提升”、“容光焕发,看起来年少许多”等反馈十分常见。
但从现实来看,“干细胞虽展现出攻克重症、延缓老化的潜力,却暂难解‘贫困’之题。”
《人民日报》曾提出:“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平等享受生命的馈赠。”
据悉,目前海南地区的干细胞疗法虽仍属于自费项目,但普惠化趋势已然十分明显。以上海为例,“沪惠保2024版”已将细胞抗癌药纳入特药清单,最高报销额度达50万元。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干细胞有望通过基本医保、商业保险等多层次支付体系,进一步惠及普通民众。
恰如刘中民教授在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上所言:“未来三到五年内干细胞门槛有望降至万元级别,真正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
来源:青优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