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术机器人在亚毫米级精度间挥臂起舞、医疗设备自动生成诊断报告及手术方案、协助专家远程介入手术,在AI赋能下,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手术机器人在亚毫米级精度间挥臂起舞、医疗设备自动生成诊断报告及手术方案、协助专家远程介入手术,在AI赋能下,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2025年初,ARK Invest发布《Big Ideas 2025》报告,强调医疗保健或为AI最被低估的应用领域。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3至2033年间我国医疗AI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1%。
华商基金研究员胡世超表示,AI在助力精准医学、辅助医生决策、推动医疗智能化升级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相关需求增长显著,是整个医疗产业的重要创新方向与竞争趋势,有望成为产业竞争及企业出海的关键变量。
AI医疗器械,可简单理解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供准确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比如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断系统、健康监测设备、个性化治疗系统等。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指引将应用划分为4大领域、13个类目,84项典型应用场景,其中提出AI可以赋能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医疗服务”、“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院管理”、“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等。
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要统筹提升医药工业数智化发展和智慧监管水平,并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方案要求到2027年,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更多详情参见《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依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至2024年间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1.25亿元增加至96.41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38.47%,预计2025年我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42.3亿元。
华商基金研究员胡世超认为,对医疗企业而言,通过AI赋能不仅可以有效打通医疗数据与产品场景之间的壁垒,赋予更多临床场景强有力的智能化支持,还有助于降低企业自身成本,提升运营和研发效率,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与竞争力。据行业间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千家在全国范围内注册的AI医疗器械企业。
其中,龙头公司布局AI在软硬件协同、临床数据积累、渠道推广等方面或更具优势。以医疗设备领域为例,依据中信建投证券研报信息显示,一些龙头公司具备较完整的硬件研发能力和存量设备基础,能够实现AI算法与设备的深度集成,可依托硬件优势快速落地AI功能,利用成熟的渠道进行快速推广,同时这些龙头企业可能拥有更多的临床数据,在AI模型训练和应用开发上或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全球头部厂商纷纷在AI医疗器械领域加码,我国部分领先企业也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设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加速国际化进程。
在华商基金研究员胡世超看来,AI有望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不可或缺的变量,国产龙头公司有望在国际化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来源:华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