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炎热的八月,大家家里冰箱居然提前空了大半格。我那天开门,发现本来屯着的冻饺子和小葱肉丸全消失,满脑子疑惑。有朋友憋着不说,后来才知道,一场来自东北的美食风暴正要袭来——其实是从与辉同行的黑龙江直播专场开始。
炎热的八月,大家家里冰箱居然提前空了大半格。我那天开门,发现本来屯着的冻饺子和小葱肉丸全消失,满脑子疑惑。有朋友憋着不说,后来才知道,一场来自东北的美食风暴正要袭来——其实是从与辉同行的黑龙江直播专场开始。
把哈市红肠切成片,热锅煎一煎,那个味道直往鼻梁冲。有人说,真正的东北餐桌,是要靠红肠和五常大米撑起来。奇怪的是,我邻居居然早就订好了几袋鹅蛋,还特意让我帮着留意有没有特价。谁在乎能不能吃完,重要的是抢!大鹅、木耳,甚至酸菜,还跑到小区超市抢购,一下子都成了预售。气氛有点像年前备年货那阵,激动得眉毛都飘起来。
打那以后,手机里蹦出的推送全是“黑龙江特产已补货”。宇辉这三天,直播间里背景永久变成了森林深处和松林边缘。听说林里驯鹿悠哉晃悠,远远看东北虎溜圈,好像随时要闯屏。但屏幕外,大家盯得紧的是“下单”按钮,哪管虎是不是侧脸帅。
有人开玩笑说,这三天的黑龙江特产销量比自己家楼下超市一年都多。2.16亿,数字报出来的时候,全网怔住了。有人瞪眼查是不是有错别字,“万”没写成“千”?没想到,是实打实的480万单,被牛气冲天的下单速度带上了热搜。
涨粉14万+,这个数字也不知怎么就写进了那天我朋友的备忘录。他觉得,比起噱头铺天盖地,最扎实的是那些看得见、吃得着的好物。黑龙江农村的大米,直播间里就能切身感受到那股踏实劲。
奇怪的是,大家更爱看的不是啥“明星走秀”,而是红松林和土气的交响乐队。现场东北民族舞蹈,脚下踩着木板,“咚咚哒哒”地敲着节奏。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空气里浮着松脂和汗珠。朋友晚上没事还学了两句当地话,结果被家里人笑,东北腔都溜出来了。有趣的是,舞台小乐队居然和自然景色融在一块儿,谁录了小视频发阿姨朋友圈都成了新潮人。
这次产品安排堪称“土味盛宴”,什么高端不高端的,铺满一桌子都是地道农特产。有人专门数了数,说自己下单买了七样,涨粉还顺带涨了体重。坑位费据说一分没收,朋友心里感叹但嘴硬:“做公益都能这样大场面,东北老铁是真能整。”不奇怪,宇辉干脆就是帮黑龙江打了广告,大家嘴上唠嗑,心里其实说不定已经把下次旅游攻略做好。
原来,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直播间给的画面。驯鹿又灵又懒,东北虎一拉镜头就自带气场,漫步松林里能听到松子掉地。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喜欢看的未必是特写大鹅,而是那种东北大地的宽厚气息,像比空气还重。
农村阿姨刷手机、年轻人下单、老头子念叨米的品种……黑龙江这场直播不单是卖货,也莫名带起一股子回乡恋。有人说,这直播像是远在天边亲戚突然一通电话,耳边全是带着泥土味的声音。
舞台边上,直播的光打在松林里,很久没见过那么干净的绿色。有观众截屏,说这像是自己小时候在松江村捡蘑菇的下午,埋头钻草丛结果被蚊子咬了一腿。你信不信,有人觉得这就是自然的馈赠,无需雕琢也能温暖。
其实,东北老百姓日子适用,就是靠这些土特产。直播间卖出的大米、鹅蛋,真真切切能让农民口袋多点厚实。那些数字背后,是一粒米、一只蛋被真心喜欢的经历,不是简单算法能囊括的。
按说,这种推广方式并不多见,直播间里反复强调不收坑位费,小商户都能跟着沾光。谁家有点好的豆腐干,都能上屏露脸。有人倒腾了一件自制的熏肉挂进直播,说以后还要多推黑龙江小城特产。
品尝美食和欣赏大自然,意外变成一种仪式感。三天里我反倒觉得,屏幕那头仿佛拉近了“远方”的距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冰雪之地,而是邻居家弄堂里随手递出的烟熏鸡。
交响乐、民族舞蹈,和驯鹿的镜头偶尔闪回一起,大家热议到底哪个最接地气。有人居然背下了一个舞蹈动作,还试图用抖音挑战东北民舞,结果被评为“脚下不扎实”。我琢磨着,东北那种憨厚劲、恣意舞步,只有在白雪和林间才能舞明白。
而这三天的后劲,直到现在还有余温。每次刷手机,东北特产广告和松林晨曦照全蹦出来。朋友们买到红肠后还专门组局,在家复刻直播间吃播场景,坐在饭桌边,讨论谁能把鹅蛋煮到“现捞”口感。
据说这场黑龙江之行之后,已经有人计划去看东北虎实地巡游。到底是被美景吸引,还是馋嘴的诱惑,谁也没给个准话。但我觉得,只要能让家里冰箱多一袋茄子和土豆,夏天的换季也不那么单调。
这次的成功,其实不只是数字的堆叠。卖货、旅游、粉丝互动,被“三天”揉碎了。甚至很多人写下观后感,里面全是哈市的回忆。有人把“赢麻了”当成口头禅,也变成了特产发货的好兆头。
你有没有想过,下次直播里还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东北特产?比如,鱼皮冻还是松树花?不妨写写你的最新想法:假如屏幕那头是你记忆里的黑土地,又能拾到哪些日常小确幸?
来源:皮孩战士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