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创新突围,西洋诺威施重塑农资企业生长逻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15:37 2

摘要:在我国农资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有一个名字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西洋。从1999年接过核工业276厂的“接力棒”,到2024年成为覆盖全国、产能超百万吨的农资龙头,25年风雨兼程,西洋不仅完成了从“为国造重器”到“为农造良肥”的华丽转身,更以一次次突破、

在我国农资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有一个名字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西洋。从1999年接过核工业276厂的“接力棒”,到2024年成为覆盖全国、产能超百万吨的农资龙头,25年风雨兼程,西洋不仅完成了从“为国造重器”到“为农造良肥”的华丽转身,更以一次次突破、一个个创新,为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刻下了清晰的“西洋印记”。

军工底色:

从“三线星火”里长出的农资标杆

西洋从诞生之初,就用军工底色为农资行业树立了标杆。

位于贵州省息烽县的国营核工业276厂。

时间拨回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在贵州息烽的深山里,276厂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筑起“隐秘的防线”。90年代中期,随着核工业需求变化,276厂面临转型困境。1999年,辽宁海城西洋集团接手濒临破产的276厂,组建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这一“军转民”的关键抉择,不仅让老军工基地重焕生机,更将军工领域对技术、品质的“苛刻”要求,植入到了农资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西洋接手276厂。

刚踏入农资行业,西洋就展现出“军工级”的执行力与创新力。2000—2001年,贵州西洋肥业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这个涵盖硫酸、合成氨、复合肥生产线的项目,仅用12个月就建成投产,创造了当时中国化肥行业“建设周期最短、投入资金最小、产品成本最低、见效时间最快”的奇迹。

更难得的是,西洋从起步就跳出了“重生产、轻环保”的传统模式,在行业内率先引入余热发电技术,实现节能增效。到2004年二期工程完工,西洋已形成年产120万吨肥料的产能,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硫基复合肥生产基地。

彼时,国内化肥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农民的选择少、成本高。西洋凭借自主研发的硫基NPK生产工艺,打造多品牌、多类型、全覆盖的产品体系,不仅打破了进口肥料的垄断局面,更在全国掀起了“推广硫基复合肥”的热潮,为推动我国复合肥行业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专用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品牌破圈:

推动“品质为王”成为行业共识

在2000年初的农资市场,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埋头生产、坐等客户上门”的传统模式,“品牌”意识薄弱。而西洋却率先迈出了“品牌破圈”的关键一步,用一系列“敢为人先”的操作,彻底改变了农资行业的营销格局与发展逻辑。

2002年,赵本山担当“西洋复合肥”形象代言人。

2002年,一则由赵本山代言的“西洋复合肥,种啥啥丰收”广告登陆央视,瞬间引爆全国市场。那时,农资行业几乎没有企业邀请明星代言,更别说登上央视。赵本山接地气的形象、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一下子拉近了西洋与农民的距离。这不仅让西洋的品牌知名度呈几何级增长,也让农资行业意识到:原来农资产品也能像日用品那样做品牌、做传播。

袁隆平为西洋肥业题词。

如果说明星代言打开了知名度,那么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合作,则为西洋品牌注入了“硬核底气”。2003年,西洋成立“杂交水稻专用肥研究部与开发部”,袁隆平担任技术顾问,并亲笔题词“大力发展西洋肥业,促进粮食高产优质”。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在此之前,种植业与肥业几乎是“两条平行线”,科研机构研究作物,肥料企业生产产品,两者很少联动。而西洋与袁隆平的合作,不仅开创了“良种+良肥”协同发展的先例,还为农资行业从“单纯卖产品”向“为作物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型探索了路径。

品牌的口碑,最终要靠品质来支撑。2004—2007年,西洋先后斩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复合肥行业标志性品牌”“国家免检产品”“国家无公害产品”等国家级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西洋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从源头把控养分含量,不断技改优化生产工艺,建立全流程质量检测及售后跟踪体系。

西洋以品质打造品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青睐,也让“品质为王”逐渐成为农资行业的共识。西洋用生动实践,推动了行业从“粗放竞争”走向“品质竞争”。

创新驱动:

从“老牌企业”到“行业新锐”的蜕变

2014年,西洋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次关键转折——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横空出世。这一次,西洋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是以“归零”心态,在产品、服务、技术上全面创新,完成了从“老牌企业”到“行业新锐”的华丽蜕变。

产品创新,始终是西洋的“核心武器”。2015年,贵州诺威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与多所高校合作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西洋三代、西洋85°等新型肥料。这些产品不仅养分均衡,还能改土养地,破解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等痛点,很快成为市场“新宠”。

西洋诺威施针状肥新疆昌吉生产基地。

如果说上述创新是“稳步前行”,那么西洋耗时10年研发的针状肥技术,则是一次具有“行业颠覆性”的突破。2017年,第一粒针状复合肥在西洋面世;2019年,核心设备与工艺初步定型,在全国多个省份的试验田取得成功;2021年,针状肥实现大规模量产;2022年,新疆20万吨针状肥生产线投产;2023—2024年,全球首个年产能30万吨的针状肥集成装置在贵州基地建成,50万吨/年速溶针状肥和30万吨/年高塔项目也顺利落地。

西洋诺威施速溶针状肥产品。

如今的西洋,已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全品类针状肥生产、全场景适用的企业。针状肥不仅能撒施、冲施,还能喷灌、滴灌,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需求,为农资行业产品向“高效化、功能化”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2016年以来,西洋启动“千人农化服务团”,组织上千名专业农化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病虫害防治等“贴地式”服务。技术与服务创新的双轮驱动,为西洋品牌奠定了深入人心的良好口碑。

25年再出发:

为行业破局贡献“西洋智慧”

西洋诺威施贵州息烽生产基地。

25年风雨兼程,如今的西洋已成长为集生产、研发、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资龙头企业,拥有超过160万吨的肥料年综合产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个省份、1500多个县。

西洋诺威施产能多元化,产品覆盖齐全。

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西洋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提出了更宏大的目标:未来将依托针状肥工艺,在全国范围内按“300公里运距”布局产能,最终形成30~50处“中心基地+卫星基地+超级基地”的超级生产网络;在全水溶性、协同性、聚合性、土壤可持续性等方面深入研究,提高化肥利用率;响应国家“品质农业”号召,根据不同作物的品质需求,研发定制化配方,为中国农业赋能。

西洋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农资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它用军工基因筑牢品质根基,用品牌创新打开市场格局,用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变革——这不仅是西洋的“成长密码”,更为农资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西洋智慧”。

未来,随着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农资行业还将面临更多新机遇、新挑战。兼具军工底色与创新活力的西洋,必将在农资赛道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能,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编制 | 炼 晨

审校 | 童 玲

监制 | 陆 璐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