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T1实车体验解析:A0 级纯电选车,这些细节值得留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16:46 1

摘要:​8 月 22 日北汽极狐T1开启预售,5 款配置、6.88 万 - 9.38 万元的定价,加上 “大容量、随心开、好精致” 的标签,让这款 A0 级纯电新车进入不少用户的选车清单。作为近期关注该细分市场的普通消费者,我实地体验了这款车,从日常用车的真实场景出

​8 月 22 日北汽极狐T1开启预售,5 款配置、6.88 万 - 9.38 万元的定价,加上 “大容量、随心开、好精致” 的标签,让这款 A0 级纯电新车进入不少用户的选车清单。作为近期关注该细分市场的普通消费者,我实地体验了这款车,从日常用车的真实场景出发,拆解它的表现究竟如何,或许能给同样在选车的你一些参考。

空间体验:日常通勤与短途出行,空间够不够用?

A0 级车的空间一直是我选车时的重点考量 —— 毕竟要兼顾日常通勤、偶尔带家人短途出行,空间局促会直接影响体验。极狐T1的轴距 2770mm,数据上比同级别多数车型有优势,实际体验后,确实感受到了这种优势带来的改变。​

我身高 173cm,调整好前排驾驶坐姿后,后排腿部能留出两拳左右的距离,膝盖不会顶到前排座椅。带父母出门时,父亲身高 178cm,坐在后排表示 “不挤”,但母亲身高 165cm,提到 “头顶离车顶有点近,虽然不压抑,但能明显感觉到空间余量不多”。后来注意到,车顶线条从 B 柱后有轻微下滑,这可能是影响头部空间的原因,如果你家人身高普遍超过 180cm,建议实际坐进去感受下。

​“大床模式” 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功能,毕竟偶尔会在户外露营。实际操作时,按下车内按键,前排座椅 15 秒左右就能完全躺平,座椅和地板形成的平面很规整,铺个小垫子就能临时休息。不过有个细节要注意:切换这个模式时,后排必须是空的,否则前排座椅会碰到后排乘客,所以这个功能更适合单人或两人出行时用。​

储物方面,后备厢放两个 20 寸行李箱无压力,还有 74L 的下沉空间,我用来放充电线、急救包这些常用物品,不用和行李箱堆在一起。车内的收纳空间也挺实用,门板上的储物格能放下保温杯和折叠伞,中控下方的镂空区域刚好塞下我的双肩包,不用堆在副驾座椅上。3.3kW 外放电功能我还没机会试,但露营群里有人反馈 “煮个火锅、给投影仪供电够用”,这点对喜欢户外的人来说有加分作用。

​实车体验小贴士:建议带常用物品去体验,比如婴儿车、行李箱,看看后备厢能不能轻松放下;如果经常需要后排坐人,最好让家人一起去试乘,感受头部和腿部空间是否符合预期。​

驾驶辅助:新手友好吗?复杂路况能不能帮上忙?

我开车 3 年,不算新手但也不算老司机,对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是 “实用、不鸡肋”—— 能帮我减少倒车、高速通勤的压力就够了。极狐T1的驾驶辅助功能,有些地方带来惊喜,有些地方则存在 “提升空间”。

​泊车辅助使用频率较高。我家小区的车位比较窄,之前开老车每次倒车都要调整好几次。极狐T1支持的泊车场景较多,我试了垂直泊车和侧方泊车,晴天光线好的时候,系统很快就能识别到车位,方向盘自动转动的幅度平稳,基本不用我手动干预。但有次傍晚去商场,地下车库光线暗,车位线有点模糊,系统识别车位的速度慢了不少,最后还是我手动调整了一把才停进去。​

540° 全景影像在过窄路时作用明显。有次路过老小区的窄巷,两边停满了车,我通过中控屏能清楚看到车轮和路沿的距离,还有底盘下方的情况,不用担心蹭到马路牙子。不过中午阳光强的时候,屏幕会出现轻微过曝,需要手动把亮度调亮,不然看不清细节。​

高速通勤时,自适应巡航功能减轻了不少压力。设定好车速和跟车距离后,车辆能自动跟上前车,不用频繁踩油门和刹车。但遇到前方是摩托车时,系统识别会慢半拍,有次前车是辆电动车,系统没及时识别到它减速,还是我自己踩了刹车,这点需要留意。

​低速转向辅助带来意外体验。我们小区门口的胡同很窄,之前开老车掉头要倒一把才能过去,极狐T1一把就能掉过来,转向时方向盘力度较轻,不用费力气。不过车速超过 20km/h 后,这个辅助功能就会减弱,转向手感会变沉,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习惯后觉得这种调校符合驾驶逻辑。​

实车体验小贴士:不同光线和路况下,驾驶辅助功能表现会有差异,建议在晴天、傍晚、地下车库等不同场景下都试一下;高速辅助功能仅为辅助,不能完全放手,遇到非机动车多的路段,要多留意前车情况。​

外观内饰:颜值和质感,日常看久了会不会腻?

选车时,外观和内饰是 “第一眼印象”,但更重要的是 “看久了不腻、用着舒服”。极狐T1的设计,我认为属于 “耐看型”,但有些细节用起来会发现小问题。​

外观上,它的线条流畅,不像部分 A0 级车看起来 “小气”。前脸的 LED 灯带点亮后辨识度较高,晚上开车时,朋友反馈 “老远就能认出是你的车”。不过车漆方面,我体验的是流光银色(金属漆),摸起来质感不错,但旁边一辆晨曦白色(非金属漆)的试驾车,车门上有几道细小划痕,销售说明 “非金属漆硬度一般,日常停车要注意防剐蹭”。

​内饰的双联屏是当下主流设计,15.6 英寸的中控屏尺寸较大,操作流畅,点开导航、切换音乐都没有卡顿。但有个小缺点:屏幕容易沾指纹,我开车时习惯用手触屏操作,一天下来屏幕上会残留不少指纹,需要经常用湿巾擦,若有防指纹涂层会更便利。​

座椅的材质是 Microcloud 纤维绒,触感柔软,坐久了也不会觉得硌得慌。我体验的车型带座椅加热,上周降温时试了下,大概 3 分钟就能感觉到暖意,冬天开车会比较舒服。不过销售提示 “这种材质长期使用可能会起球,最好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刮蹭”,所以我打算以后套个薄坐垫保护一下。

​车内异味是我关注的点 —— 之前坐过部分新车,异味重到让人头晕。极狐T1的车内异味较轻,坐进去只有淡淡的皮革味,销售介绍用了吸附降解材料,我特意查询相关数据,甲醛含量低于国标,这点让我比较放心,毕竟要经常带孩子出门。

​实车体验小贴士:内饰材质的耐用性需要长期观察,建议用纸巾擦拭座椅和中控,看看是否容易沾灰;屏幕防指纹问题可以问销售有没有解决方案,比如贴防指纹膜;车内异味可以在提车后多开窗通风,加速异味消散。​

交互与安全:日常用着顺手吗?安全有没有保障?

车是每天都要开的,交互是否顺手、安全是否有保障,直接关系到用车的 “安心感”。极狐T1在这两方面,有让人觉得 “方便” 的地方,也有需要注意的细节。​

车机互联是我每天都会用到的功能 —— 我用的是华为手机,连接 HUAWEI HiCar 顺畅,几秒钟就能连上,导航、音乐能直接同步到车机上,不用再低头看手机。同行的朋友用苹果手机,试了 CarPlay,反馈 “连接稳定,没出现断开的情况”。不过语音助手偶尔会 “听不懂” 我的指令,有次我说 “打开空调 23 度”,它却调成了 26 度,后来发现是我说话时车窗开着,噪音影响了识别,关上车窗后识别准确性提升。

​物理按键的保留让我满意。空调温度、音量调节用物理按键控制,开车时不用盯着屏幕找图标,盲操作就能完成,比全触控的设计更安全。中控屏的菜单层级不复杂,想找 “座椅加热”“外放电” 这些功能,点两下就能找到,不用在很多页面里来回切换。​

安全方面,我最关心电池 —— 毕竟纯电车的电池安全是底线。销售介绍电池有十层防护,还展示了针刺测试的视频,视频中没有出现爆炸起火的情况。不过我更在意实际用车中的安全,比如雨天涉水会不会有问题,销售说明防水等级是 IP68,“正常雨天行驶没问题,但不建议长时间在深水路段开”。还有电池保障承诺,条款里提到 “正常使用中因质量问题起火才会赔付”,具体哪些情况算 “正常使用”,建议大家提车时仔细询问,避免后续有纠纷。​

车身安全方面,A 柱、B 柱用了热成型钢,销售表示 “碰撞时能保护驾驶舱不变形”,但目前这款车还没参加 C-NCAP 碰撞测试,实际碰撞表现如何,还需要时间验证。不过主副驾气囊、前排侧气囊这些配置均有配备,基础安全保障具备。

​实车体验小贴士连接手机互联时,建议测试常用功能,比如导航语音、音乐播放是否顺畅;电池保障承诺的条款要逐条确认,不清楚的地方让销售写在合同里;如果经常在雨天开车,问问销售有没有具体的涉水深度建议。​

综合感受:这款车适合谁?哪些地方需要再考虑?

体验完极狐T1,我认为它更适合像我这样的用户:预算在 7 万 - 9 万之间,日常以城市通勤为主,偶尔带家人短途出行,喜欢户外露营,对空间、实用性和基础安全有要求。​

它的优势清晰:空间在 A0 级车中处于宽敞水平,驾驶辅助能帮新手减少压力,内饰异味小,适合有孩子的家庭。但也有需要考虑的地方:后排头部空间对高个子乘客不太友好,屏幕容易沾指纹,非金属漆硬度一般,这些细节可能会影响长期用车体验。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重实用性多于 “花里胡哨的功能”,可以去 4S 店实际体验下;但如果你的需求是 “经常跑长途”“后排要坐三个成年人”,可能需要再对比下同级别其他车型。毕竟选车没有 “标准答案”,只有 “适合自己” 的选择。

​最后想提醒大家:选车时别只看参数和销售介绍,一定要亲自试驾、试乘,甚至可以多体验几次,不同路况、不同场景下的表现,才能真正反映一款车的真实实力。​

来源:星夜几许寄余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