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社普法说丨三明:基层普法焕新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6:51 1

摘要:“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结合人社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营造社会尊法学法守

“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结合人社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营造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为总结提炼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全面展示各地“八五”普法工作成效,现开设“福建人社普法说”专栏,对创新典型案例进行展播。今天推出第七期《三明:基层普法焕新颜》

三明:基层普法焕新颜

“八五”普法以来,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将普法工作与人社服务深度融合,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法治宣传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市人社系统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的过程中,各县(区、市)人社局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普法实践经验,以清流、将乐两县为例:

普法,多举措共筑法治防线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清流县劳动用工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关系愈发复杂,鉴于部分企业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用工管理不规范,劳动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淡薄,为进一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清流县民社局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多举措共筑法治防线。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宣传海报进工地。通过深入全县建筑工地,在入口处、企业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96333劳动保障维权宣传海报,海报图文并茂并嵌入“扫码维权”动态二维码,工人扫码可跳转至欠薪反映平台。工作人员还现场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手册并讲解,确保农民工理解相关内容。

2.乡镇圩日摆摊宣传。利用各乡镇圩日,在集市中心设置咨询台,摆放各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通过悬挂横幅、播放广播吸引群众。工作人员主动发放资料,解答群众关于劳动用工、工资拖欠等问题,并准备印有宣传标语的小礼品免费发放,提高群众参与度。

3.联合其他部门下企业宣传。与清流县检察院、总工会等部门深入各类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如对建筑施工企业重点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工伤保险知识;对制造业企业侧重于劳动合同签订、工作时间等法律法规。通过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实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

(二)工作成效

一是农民工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晓度大幅提高,主动咨询法律问题的人数增加,开始主动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了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二是乡镇圩日摆摊宣传覆盖更多群众,每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份,接受咨询100余人次,群众和小微企业主学到实用法律知识,小微企业主表示将加强用工管理;三是企业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大幅上升,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违法违规行为减少,劳动纠纷案件数量下降。

(三)创新点及有效反馈

一是宣传形式上,采用海报、摆摊、联合宣传多种形式结合,打破单一模式;二是宣传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和行业特点需求制定,精准有效;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合宣传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最终,劳动者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增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提升,劳动纠纷减少,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

三、经验启示

通过此次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加强部门协作是关键,各部门发挥优势共同推进普法;二是精准普法是核心,了解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三是创新宣传形式是动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影响力。

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继续推进人社普法:一是深化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开展培训和业务交流;二是强化精准普法力度,持续调研,根据需求变化调整宣传方案,开展深入系统的法律培训;三是创新长效宣传方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制作高质量宣传资料广泛传播,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四是关注新业态用工权益保障,加强研究和宣传,制定针对性政策,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加强监管和指导,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将乐县民政和人社局:“互联网+普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将乐县民政和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针对劳动关系领域中存在的根治欠薪、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制度力度不够、劳动者维权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聚焦“法治为民、源头治理、多元协同、数字赋能”等核心理念,通过法治宣传教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畅通维权渠道,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不折不扣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规章,有效推动法治人社建设,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完善普法责任制清单,明确普法“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建立健全普法责任履职报告、评议、考核等机制。深化部门协作联动,加强与司法、城建和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突出核心内容,强化重点法律法规宣传

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利用新春招聘会、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普法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2021年以来,在古镛镇七星街喷泉广场共举办主题活动10次,发放宣传册1600余份。

(三)注重精准施策,提升重点对象普法实效

采取“走进工地、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的方式,深入重点建筑工地和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薪酬调查等相关培训,发放宣传材料,普及法律知识,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建立良好用工秩序。依托福建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在建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进行实时监管,警示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严格落实工资支付、安全防护等主体责任。

(四)畅通维权渠道,依法化解欠薪

一是定期主动开展排查。对欠薪问题线索早发现早处置,提高排查效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平台的监测研判功能作用,主动到工程项目、重点企业等受理投诉,精准掌握风险隐患和欠薪底数。二是全面畅通维权渠道。全面公开欠薪投诉举报电话“96333”、网络平台、小程序等,打通维权绿色通道。建立和落实劳动仲裁涉及欠薪案件的“快裁快审”机制。2024年以来,将乐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33件,其中快速结案28件,为3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54.4万元。三是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安排专人接访,对反映的欠薪问题,及时、快速、暖心处置,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维权有道。四是落实投诉线索抽查制度。对于达成支付协议但未当场履行的,100%回访联系当事人,确保“案结事了”,见事见人,确保全量收集线索、全量核实处置、全量跟踪问效。

(五)突出源头治理,推进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格督促全县在建项目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台账,定期对台账进行检查,2024年以来,对在建项目发出督促整改函37份。二是全过程监管在建项目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充分利用福建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平台,落实“有平台”“有钱发”“发到人”“发到位”的根治欠薪“两有两发”工作闭环机制,提升农民工工资支付智能化监管水平。

三、经验启示

将乐县民政和人社局坚持以民为本,将普法深度融入执法与服务全流程,实现维权效率与治理效能双提升。下阶段,将继续在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上再用力,在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上再拓展,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上再完善,持续压实普法责任,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环境。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