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垣曲县以打造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 “一园十区” 建设。目前,位于七区的食用菌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一期项目已建成并初步投用,首批双孢菇菌种近日顺利入棚培育,预计 9 月下旬可实现收益。
近年来,垣曲县以打造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 “一园十区” 建设。目前,位于七区的食用菌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一期项目已建成并初步投用,首批双孢菇菌种近日顺利入棚培育,预计 9 月下旬可实现收益。
走进垣曲县食用菌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区,12 栋高标准爱尔兰大棚整齐排列、鳞次栉比,洁白的棚体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宛如一座座现代化 “培育工厂”,成为当地农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转型的标志性场景。大棚内,技术员围绕种植架,向村民细致讲解双孢菇播种技巧,确保种植环节科学规范。
“咱这就开始播种啦!撒种的时候一定要撒匀,这样后续出菇才均匀;要是撒得不均,会影响整体产量。另外,干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垣曲县食用菌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张四营在大棚内现场指导,将实用种植技术手把手教给村民。
来自长直乡西交村的 10 余名村民,如今已转型为技术型产业工人,在恒温恒湿的 “空调房” 式大棚里轻松务工。据了解,待双孢菇进入采摘期后,从鲜菇采摘、大小分拣到根部修整的全流程作业,还能额外吸纳周边 60 余名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动力入园就业,让更多群众实现 “家门口增收”。
双孢菇又称圆蘑菇、白蘑菇,肉质肥嫩,富含多种糖类及氨基酸,市场需求稳定。垣曲县作为山区农业县,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优质水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而爱尔兰智能大棚的引入,更让 “生态优势” 与 “科技力量” 深度融合 —— 大棚可实现恒温控制、定时调节,还能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浓度,有效解决传统种植中环境不稳定、产量品质难把控的问题,助力双孢菇品质与产量稳定提升,真正实现 “科学种植、精准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该中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注重推行绿色循环理念。菌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菌料,经加工处理后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食用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杨银军 赵轲 李静)
来源:山西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