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 2025 年 8 月 28 日,美国波音公司正式推出 F/A-XX 舰载六代机的概念图,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机型首次出现了鸭翼设计。有分析指出,从波音发布的渲染图来看,F/A-XX 的整体设计可能与美国空军六代机 F-47 存在相似之处,这为后续 “一机
当地时间 2025 年 8 月 28 日,美国波音公司正式推出 F/A-XX 舰载六代机的概念图,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机型首次出现了鸭翼设计。有分析指出,从波音发布的渲染图来看,F/A-XX 的整体设计可能与美国空军六代机 F-47 存在相似之处,这为后续 “一机两吃” 的成本控制思路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波音在 F/A-XX 项目上的设计并非首次尝试鸭翼。早在 2009 年,其推出的 F/A-XX 早期方案采用 “双发动机 + 无尾翼 + 可变后掠翼” 设计;后续迭代中调整为 “双发动机 + 无尾翼 + 切尖三角主翼 + 鸭翼” 构型;而在美国海军《海军航空愿景 2030-2035》文件中,F/A-XX 更出现罕见的三翼面设计,鸭翼的反复出现,成为该项目气动设计的核心特征。
同样在 2025 年 8 月 28 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 2026 财年预算申请,其中为 F/A-XX 舰载六代机 “完成初步设计工作” 仅拨款7400 万美元。这一预算规模背后,是美国海军紧迫的装备换代需求:现役 F/A-18E/F “超级大黄蜂” 与 EA-18G “咆哮者” 舰载机将在 2030 年接近使用寿命,急需六代机接棒。
被提名为下一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达里尔・考德尔上将,在国会听证中明确警示:“若没有第六代平台,美国海军将被迫延长第四代飞机服役时间,并增加第五代 F-35C 舰载机的采购量,才能勉强与已拥有六代机的对手竞争。” 这番表态凸显了 F/A-XX 对美国海军战力延续的重要性,但有限的预算却让项目推进充满不确定性。
与美国空军此前 NGAD 六代机项目 “一套套丢设计图” 的做法不同,F/A-XX 自概念图公布以来始终 “遮遮掩掩”,未放出完整设计图,甚至被外界质疑 “外形尚未最终确定”。其中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是否保留垂尾:有分析认为,若美国无法突破六代机飞控技术,最终可能被迫让 F/A-XX 同时保留鸭翼与垂尾 —— 这种 “双尾翼 + 鸭翼” 的组合虽能解决飞行稳定性问题,却会暴露美国在飞控系统上的技术短板。
此外,“一机两吃” 的成本思路也面临现实挑战。从技术逻辑来看,将海军机型改造为空军机型难度较低,但反向将空军机型适配舰载需求则面临诸多限制,如抗腐蚀、起落架强度、折叠机翼等。因此,F/A-XX 若想兼顾空军需求,必须从设计之初就融入舰载化考量,这无疑增加了方案复杂度。
F/A-XX 与 F-47均由波音主导,这一格局与洛马在 F-35 维护中的 “骚操作” 密切相关 —— 此前洛马在 F-35 后期维护中过高的收费与技术垄断,让美军颇为不满,也为波音赢得两大六代机项目创造了机会。从当前进展来看,美国空军与海军六代机有人机版本均落在波音手中,已成大概率事件。
F/A-XX 与 F-47 采用鸭翼设计,引发了美国舆论场的 “集体震动”—— 要知道,美国曾黑了中国歼 - 20 隐身战机十多年,核心批判点之一就是 “鸭翼破坏隐身性能”。如今美国六代机主动采用鸭翼,不仅让此前的质疑不攻自破,更让美国军迷陷入 “破防”。
有美国军迷在社交平台吐槽:“F-47 仍是 PPT,F/A-XX 不过是在找借口摆脱困境,两者都不是真正能马上服役的竞争机型。” 也有军迷担忧:“领导层对新技术过于风险规避,本该利用 X-47B 的技术积累,现在却让海军在六代机领域远远落后,希望 F/A-XX 别搞砸了,变革虽难但必须推进。”
与美国六代机 “依赖鸭翼”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一代战机已跳出鸭翼布局 —— 歼 - 35、歼 - 50及成飞、沈飞的六代机方案,均未采用鸭翼设计。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已攻克发动机技术瓶颈,实现了 “无尾翼构型” 的超音速飞行:即便采用 “银杏叶” 般的简洁气动布局,仍能完成上千公里超音速巡航,无需依赖鸭翼补充升力。
本质上,美国六代机的技术标准鸭翼 + 隐身,仅相当于中国 “五代半” 战机如双座版歼 - 20S的水平。而中国已向歼 - 36、歼 - 50 等新一代机型迈进,其中歼 - 50 采用 “无尾兰姆达翼构型 + 全动翼尖 + 推力矢量” 设计,在气动效率与机动性上已远超美国 F-47。
美国六代机项目的核心推动力,始终聚焦于 “印度 - 太平洋地区”。美国战略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当前部署的武器体系已对美军形成显著压制:射程接近 250 英里的霹雳 - 17 远程空对空导弹,远超美国 AIM-120D 导弹的 110 英里射程;红旗 - 9B 防空导弹射程 155 英里,构建的分层防空网络,叠加射程达 1000 英里的反舰弹道导弹,直接威胁美军航母打击群的生存。
这种压力倒逼美军需要 “更大尺寸的 F/A-XX 舰载机”—— 只有更大的机体,才能搭载更远射程的武器与更多燃油,支撑美军在 “第一岛链外” 发起作战。但现实是,美国六代机仍停留在 PPT 阶段,而中国已进入 “六代机研发关键期”,两者进度差距让美军 “进入第一岛链作战的能力” 变得愈发不确定。
美国六代机采用鸭翼,本质是 “技术务实” 的选择 —— 此前美国被曝出 “发动机推重比数据造假”,当前面临的 “发动机推力不足” 问题,与中国早期研发战机时的困境高度相似,因此不得不通过鸭翼补充升力,这也被外界解读为 “对歼 - 20 设计思路的借鉴”。
但尴尬的是,中国已通过发动机技术突破摆脱了对鸭翼的依赖,而美国却仍在 “补之前的课”。从战力对比来看,美国 F-47 别说对标中国歼 - 36、歼 - 50,即便面对歼 - 20S也未必占优,相当于 “落后中国整整一代”。更严峻的是,F-47 当前仍停留在 PPT 阶段,未来能否大批量量产仍是未知数 —— 若中国在 3-5 年内进入 “六代机对抗” 阶段,美国能否让 F-47 从图纸变为实物,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来源:兵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