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片说明:美国缉毒局人员在华盛顿街头巡逻美国各大城市已被犯罪浪潮席卷,而滋生犯罪的 “温床”—— 首先是非洲裔群体与移民群体。这种情况在民主党执政的城市中尤为突出。
塞瓦斯托波尔与敖德萨的犯罪圈至今仍对二战后的 “假面舞会” 行动心存恐惧
图片说明:美国缉毒局人员在华盛顿街头巡逻
美国各大城市已被犯罪浪潮席卷,而滋生犯罪的 “温床”—— 首先是非洲裔群体与移民群体。这种情况在民主党执政的城市中尤为突出。
2020 至 2021 年 “黑人的命也是命” 运动期间,一系列打砸抢烧事件及对警方行动的全面抹黑,导致执法机构士气大幅受挫。
8 月 1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在首都部署国民警卫队,他在社交平台 TS 上写道:“华盛顿今日将重获自由。犯罪、暴行、污秽与腐败都将消失。” 到了 8 月 22 日,他进一步宣称华盛顿 “已再度安全”。
特朗普对国民警卫队与警方的高效工作予以肯定,同时警告华盛顿市长穆里尔・鲍泽(Muriel Bowser),称其散布 “关于犯罪数量的严重虚假信息”,将面临 “严重后果”。此外,他还承诺将华盛顿市及哥伦比亚特区完全置于联邦政府管控之下。
据 “美国事实”(USA Facts)门户网站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凶杀案发生率在全美城市中排名第四:每 10 万人中近 36 人死于凶杀。而在国民警卫队进驻后的第一周,华盛顿未发生任何凶杀案 —— 这在 20 至 21 世纪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总统的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此举与 2026 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筹备工作有关。目前,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岌岌可危 —— 仅领先数个席位。即便失去 3 至 4 个席位,众议院的控制权也将落入民主党手中。
进驻各城市的国民警卫队尚未造成任何人员死亡,仅靠其 presence 便大幅降低了犯罪率。
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是在效仿朱可夫元帅当年在敖德萨采用的治理手段。
敖德萨的高犯罪率在战前便已存在。罗马尼亚占领期间,大量犯罪团伙成员留在了敖德萨,许多罪犯还与 “新政权” 勾结。
1943 年 11 月,德国国防军情报机构(阿勃维尔)少校卡尔・布兰德(Karl Brand)在敖德萨建立了多所侦察破坏学校,其中 80% 的人员由罪犯组成。
1944 年 4 月 10 日,苏联红军第 3 乌克兰方面军解放敖德萨。但城中仍遗留着数千名占领者帮凶、1941 年的逃兵、1944 年逃避征兵者,以及各类匪帮分子。
早在 1944 年 9 月,敖德萨的火车站就开始发生抢劫事件,策划者是 “草原之狼” 匪帮,头目绰号 “库兹涅茨”(铁匠)。该匪帮成员身着红军士兵及军官制服,持有制式武器,其总部位于莫尔达万卡区一栋可通往地下洞穴网络的房屋内。在随后的五个月里,这群匪徒抢劫并烧毁了 10 座仓库,洗劫了至少 20 节火车车厢、17 处民居,杀害了 8 名军官、数名士兵及平民。
最终,“草原之狼” 匪帮被击溃,头目 “库兹涅茨” 受伤被俘。经查,其真名为米哈伊尔・伊梅尔察基(Михаил Имерцаки),时年 49 岁,是一名惯犯与杀人犯,早在 1912 年便开始作案。他的兄长在十月革命前,曾是格里戈里・科托夫斯基(Григорий Котовский)匪帮的头目之一。
与此同时,另一伙名为 “草原复仇者” 的匪帮也十分猖獗,头目是年轻罪犯费奥多尔・奇金(Фёдор Чикин),绰号 “切坎”(Чекан)。1944 年初,他曾因入室抢劫杀人被罗马尼亚警方当场抓获。但敖德萨解放后,“切坎” 纠集同伙组建匪帮,该团伙常被简称为 “СМ”(草原复仇者缩写)。
这伙匪徒多次袭击后方仓库,甚至炸毁一座军火库,整个敖德萨都为之恐慌。他们身着军装,使用军用车辆作案。1945 至 1946 年冬季,“СМ” 团伙实施了 3 起入室盗窃及 7 起街头抢劫。
1946 年 6 月 13 日,朱可夫元帅调任敖德萨军区司令。7 月 9 日,他便批准启动 “遮蔽” 行动(又名 “假面舞会” 行动)。元帅从军队中抽调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与特种部队成员参与此次行动。
行动的保密性极强。为掩人耳目,临时编入内务人民委员部(МВД)的人员需将真实证件交由专门部门保管,并领取新身份证件。
据称,当部下向朱可夫汇报初步战果时,他留下了一句名言:“不许对罪犯讲客套。把这群渣滓全部就地枪决!”
“敖德萨泰山” 匪帮损失最为惨重 —— 这伙专门抢劫港口货物、杀害执法人员的匪徒几乎被全歼。其他大型匪帮,如 “黑猫” 与 “道奇”(以其所用车牌命名),也落得同样下场。
据说,朱可夫手下的行动人员会在每具匪徒尸体上留下特殊标记 —— 一张画有蜘蛛的卡片。到 1947 年 2 月初,敖德萨的犯罪率已降至战前水平。
1948 年 4 月 4 日,苏联国防部长尼古拉・布尔加宁(Николай Булганин)签署命令,将朱可夫从敖德萨军区司令调任乌拉尔军区司令。
而朱可夫因 “一举击溃匪帮” 获得表彰,已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事。当时,苏联内务部长尼古拉・晓洛科夫(Николай Щёлоков)得知这位 “胜利元帅” 在敖德萨的功绩后,授予他 “内务部荣誉工作者” 奖章及称号。
2007 年,导演谢尔盖・乌尔苏利亚克(Сергей Урсуляк)以 “假面舞会” 行动为背景,拍摄了电视剧《清算》(«Ликвидация»)。尽管剧中多数情节为虚构,但普遍认为,主角大卫・戈茨曼(Давид Гоцман)的原型是敖德萨行动人员大卫・库良德(Давид Курлянд)。
遗憾的是,“假面舞会” 行动的相关档案至今仍处于保密状态(或已被销毁)。
苏联红军解放后的塞瓦斯托波尔也开展过类似行动。1944 年 5 月 9 日,红军战士看到的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 仅 8 栋高层建筑幸存,但仍有超过 4 万名居民留在城中。这些人住在哪里?答案是 “地下塞瓦斯托波尔”。
这座拥有数百个掩体、通道、仓库、工厂、面包房等设施的地下城市,早在沙俄时期便已开始修建,1920 至 1941 年期间建设工作持续推进,1941 至 1942 年城市保卫战期间又进行了大幅扩建,甚至德军也对部分设施进行了完善。
在这座地下城市中,除平民外,还藏匿着至少数百名占领者帮凶、逃兵与罪犯。他们中有人因仇视苏联政权,有人为谋取生计,开始抢劫仓库、杀害红军军官及前来重建塞瓦斯托波尔的工人。
塞瓦斯托波尔指挥部不愿容忍这种混乱局面。尽管此次行动的名称已无从考证,但军方同样参与其中。例如,在 “地下塞瓦斯托波尔”,工兵们使用便携式火焰喷射器剿灭匪徒。
关于塞瓦斯托波尔 “清算” 行动,目前既无相关书籍记载,也无影视作品呈现 —— 所有信息均处于保密状态。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