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本可躺在柏林家族的荣光里,却选择睡在祖父约翰·拉贝南京故居那张吱呀作响的老式木床上。此刻的北京,托马斯拉贝在胡同深处的小旅馆里,一遍遍摩挲着祖父泛黄的《拉贝日记》,等待着那场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
他本可躺在柏林家族的荣光里,却选择睡在祖父约翰·拉贝南京故居那张吱呀作响的老式木床上。此刻的北京,托马斯拉贝在胡同深处的小旅馆里,一遍遍摩挲着祖父泛黄的《拉贝日记》,等待着那场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
距离9月3日那场震撼世界的大阅兵只剩最后几天,北京城里的外事活动早已密不透风。外交部部长助理亲口宣布——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的50位抗战恩人或他们的后代,已陆续抵达京城。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早在8月21日便悄悄住进了胡同深处的小旅馆。他此行不仅是作为贵宾观礼,更是为那本浸透家族血脉的新书《拉贝与中国》奔波签售。当他在南京小粉桥故居轻抚祖父睡过的雕花木床时,指尖仿佛触到了1937年那个凛冬的温度,那本《拉贝日记》里密密麻麻的难民名单,像刀刻一样烙印在他心上。
几乎同时,美国“飞虎队”老兵杰夫·格林也已飞越重洋抵达中国。当银发苍苍的他颤巍巍走下舷梯,接过那束火红玫瑰时,围观人群爆发的掌声里饱含泪水——这些曾为中国流过血的老兵,值得这份跨越八十年的敬意。
然而就在这暖流涌动之际,一个名字的缺席却成了许多人心里的小疙瘩。那个叫马库斯的法国青年,和他两位拼死守护历史真相的伙伴——松松与士杰,竟未被列入观礼名单。三人曾在海外耗尽心力,将记录侵华日军罪行的珍贵相册公诸于世。如今马库斯黯然回到法国小镇的咖啡馆端盘子攒路费;松松咬牙留在中国继续打捞史料;最惨的是士杰——四百多个日夜了,他独自蜷在泰国曼谷蒸笼般的廉价公寓里,啃着半薪,掐着时差协调全球行动。空调坏了不敢修,朋友邀约不敢赴,甚至父母病重也只能隔着屏幕干着急。这哪里是生活?简直是苦行僧的自我放逐!
他们本可享受平静生活,却甘愿活成异乡的“隐形守护者”。马库斯三人耗尽积蓄抢救出那些触目惊心的历史相册时,西方某些势力恨不得撕碎这些证据;士杰在泰国40℃高温里吃着泡面开跨国会议,只为让更多人看清真相;当网友心疼得喊话“开直播!我们给你刷火箭”,松松却摇头拒绝——他们宁可啃干面包,也绝不肯消费国人的善意。
拉贝之孙托马斯的礼遇当之无愧,他的家族用生命庇护了25万南京难民。但历史丰碑的基座上,同样镌刻着马库斯们滚烫的勇气。当士杰在曼谷的深夜里对着电脑屏保上那面五星红旗发呆时,他守护的早已不仅是几本相册——而是人性深处对正义最倔强的呐喊。
人性光辉的传递,从不因国籍身份而褪色。 当我们仰望阅兵式上空的战鹰呼啸而过,请不要忘记——那些在异国他乡为真相奔走的身影,那些在无人知晓处咬碎牙关的坚持,同样是这个民族记忆里最坚硬的基石。正义的烛火,终究会在每一双不肯放下的手中,燃成照亮未来的炬火。
来源:爱玩游戏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