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绿杨乡创新推出“选育拍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系统化培养锻炼青年干部,借助新媒体力量讲好绿杨故事,实现文旅宣传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跨越。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绿杨乡创新推出“选育拍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系统化培养锻炼青年干部,借助新媒体力量讲好绿杨故事,实现文旅宣传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跨越。
今年以来,绿杨乡紧紧围绕“干部素质提升年”主线,以转变思想、创新方法、锤炼作风为重点,全力打造一支“会学、能干、敢亮相”的青春队伍。这支由“90后”“00后”青年干部组成的新媒体宣传小队,开设微信视频号,持续推出“铁三旅游线路”“绿杨好物产”“青春逐梦·文旅有我”三大主题短视频栏目。截至目前,已发布短视频15期,播放量突破22万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近10万元。
绿杨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袁润:我们以“铁人三项”赛事为起点,但绝不止步于赛事。如何把“一时热点”转化为“长久流量”,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针对干部新媒体技能薄弱的问题,绿杨乡推出“分层培训+实战演练”育人机制,不仅与汉口学院传媒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引入高校讲师团队开展专业培训,还通过“绿杨乡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举办多期实操班,内容涵盖文案写作、短视频制作、AI工具运用等。
绿杨乡党建办干事 曹钰:一开始我连运镜都不会,现在我们已经能熟练高效完成脚本、拍摄和剪辑了。每一次取材,都让我们更加了解绿杨的历史文化、美食美景特色和产业发展情况,不仅提高了宣传摄影能力,更锤炼了干部“讲好绿杨故事”的真本领。
绿杨乡党建办主任 熊婧:我们采取“小组制+定制化”实战的模式,各部门分组认领主题,宣传专干一对一辅导,真正实现“做中学”。
目前,全乡已有26名干部能独立完成短视频全流程制作,一批“能拍会剪、敢出镜、懂策划”的复合型人才迅速成长。
绿杨乡党政办干事 龚佳林:乡里和县里今年组织的短视频创作和AI技能培训班,对我们帮助也很大。拍摄时,从写文案到选镜头,我们反复打磨,就是想让内容更有感染力。这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也锻炼了我们的统筹能力、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干部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内容创作方面,绿杨乡强调“内容源于一线,故事来自乡村”。组织干部走遍全乡16个村开展沉浸式调研,梳理出15个文旅宣传重点,并创新推出“村级点单、干部接单”机制,根据村庄需求定制拍摄计划。
绿杨乡党政办干事 龚佳林:通过短视频,用“山水+英烈”的结合方式,让大家既能看到家乡的美,更能记住这片土地上的英雄。
此外,绿杨乡还举办了“青春逐梦·文旅有我”短视频创作大赛,收到干部原创作品9部,多部作品在公众号展播并获表彰,极大激发了年轻人的创作热情。
绿杨乡经济发展办主任 李莹:我们用镜头记录绿杨乡的美景、美食和产业,要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见绿杨、走进绿杨、喜欢绿杨。
随着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视频持续输出,绿杨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这支“随处能讲、随手会拍、随时能剪”的青年宣传队伍,正成为绿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绿杨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袁润:新媒体是乡村振兴的“新农具”,年轻干部是使用这些工具的主力军。通过系统性训练和实践锻炼,他们已经成为绿杨文旅宣传的“轻骑兵”。
从赛事推广到物产带货,从美景展示到文化传播,绿杨乡通过“选育拍用”机制,不仅锻炼了干部、做活了宣传,更探索出一条基层文旅融合与人才培育相结合的新路径。
绿杨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袁润:我们要把年轻干部的创造力转化为文旅宣传的生产力,“选育拍用”不仅是一套机制,更是一种导向,激励大家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琦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
投稿邮箱:yxxishui@163.com来源:秀美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