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1991年美国与苏联达成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相关条款,第309航空航天维护与再生大队在戴维斯-蒙山空军基地成功地销毁了365架B-52轰炸机。苏联军官通过使用卫星照片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此进行了验证。后来,根据美俄两国于2010年签署的新的《削减战略武器
根据1991年美国与苏联达成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相关条款,第309航空航天维护与再生大队在戴维斯-蒙山空军基地成功地销毁了365架B-52轰炸机。苏联军官通过使用卫星照片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此进行了验证。后来,根据美俄两国于2010年签署的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要求,美国方面又拆毁了39架B-52G。目前,美国方面在图森基地仍保留有97架B-52G。该条约规定,美国被限制只能拥有66架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其中包括46架B-52H和20架B-2A。
被拆毁的B-52
退役的B-52被存放在第309航空维护与再生大队,这是一个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附近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
B-52G
B-52H
这一举措还导致波音公司把大约40台“通用战略旋转发射架”(CSRL)改装成了新的配置,并重新命名为“通用旋转发射架”(CRL)。新发射架的交付工作于2016年1月开始。尽管通用战略旋转发射架提供了挂载B28、B61、B83核弹或AGM-86B巡航导弹的能力,但通用旋转发射架仅限于挂载常规武器。据报道,早在2010年,B-52H便已不再挂载自由落体核武器,但直到2019年9月,B61-7和B83-1核炸弹才正式从B-52H获准使用的武器配置中删除,这也让空射巡航导弹成了这款轰炸机唯一能够使用的核武器。
旋转挂架挂载AGM-86巡航导弹
旋转挂架挂载AGM-86巡航导弹
旋转挂架挂载AGM-86巡航导弹
早期型号的B-52轰炸机挂载的核武器包括Mk 6原子弹和Mk 15、Mk 21/36、Mk 39、B41和B57热核炸弹(氢弹)。后来,“同温层堡垒”挂载的主要自由落体核炸弹包括B28、B53、B61和B83核炸弹。其中B41是美国研制的威力最大的核炸弹,当量为2500万吨,于1957年至1966年间服役,后来被B53核炸弹所取代。B28型核炸弹是在1961年至1966年间制造的,并于1991年退役,该型核炸弹最初被称为Mk 28,其最大重量为2320磅(约1052千克),并配备了W28轻型热核战斗部。该型核炸弹共生产了四种亚型,爆炸当量从7万吨到145万吨不等。B-52G和B-52H只能挂载两枚B53核弹,而在弹舱中安装一对武器“夹子”后,则可以挂载多达8枚B28、B61或B83核炸弹。当令82架B-52H轰炸机具备了安装一台“通用战略旋转发射架”的能力之后,其内部载荷变成了4枚B28核弹或8枚B61/B83核弹。
Mk 15核弹
B41核弹
B53核弹
B28核弹
B83核弹
B61核弹
然而B-52在服役生涯中多次出现核事故。在美国军语中,“断箭”一词是指涉及核武器或其零件,但无酿成核冲突风险的事故。自1950年以来,美军已经发生了33起得到确认的“断箭”事故,其中至少有7起与B-52轰炸机有关。
B-52被KC-135加油
1959年10月15日,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斯堡上空32000英尺(约9754米)处,一架B-52F(序列号为57-0036)在进行空中加油时与一架KC-135A发生相撞并坠毁。这架轰炸机隶属于驻密西西比州哥伦布空军基地的第4228战略联队,挂载着两枚未公开型号的核武器,当时处于空中警戒状态。那两枚核炸弹后来都被回收,尽管其中一枚被部分烧毁。1961年1月24日,一架来自北卡罗来纳州西摩•约翰逊空军基地的B-52G(序列号为58-0187)在北卡罗来纳州戈尔兹伯勒附近坠毁,当时机上带有两枚Mk 39氢弹。这架隶属于第4241战略联队的“同温层堡垒”由于结构性故障而发生空中解体,并导致机上的核武器掉落了出去。核武器中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发生了泄露,导致清理工作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挂在树上的MK39氢弹
在1961年3月14日的一次减压事故中,隶属于驻加利福尼亚州马瑟空军基地第4134战略联队的一架B-52F(序列号为57-0166)在燃料耗尽后坠毁在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尤巴市附近。飞机坠地后,机上的两枚Mk 39热核武器也在爆炸中被毁。尽管这两枚核武器上的安全保险装置发生了损坏,但其仍然工作正常。这两枚核武器后来被回收。1964年1月13日,一架隶属于第484轰炸联队的B-52D(序列号为55-0060)在遭遇猛烈的冬季暴风雨和严重的湍流后,在空中解体,飞机最终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索尔兹伯里和马里兰州的弗罗斯特堡之间。在马里兰州坎伯兰郡西南17英里(约27.4千米)的坠机现场,人们发现了两枚采用渡运状态配置的Mk 53核炸弹。这两枚核炸弹后来被回收。
1966年1月17日,一架B-52G(序列号为58-0256)在西班牙上空加油时与一架KC-135A相撞并坠毁,这架B-52G轰炸机上的四枚Mk 28核武器中,有两枚在与地面撞击时其中的常规炸药(用于产生爆轰波)被引爆,向附近的农田抛射出了大量放射性物质。事故中B-52G上7名机组有4人跳伞成功,3人死亡。KC-135上4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4枚每枚110万吨当量的B28FI氢弹有3枚掉落到地面,其中2枚的常规装药爆炸,但未引爆核装药。第4枚掉落海中,直到4月7日被成功打捞。该起事故造成帕洛马雷斯约2.6平方公里土地被污染,有6千桶严重污染的土壤被运回美国处理,彻底的清理一直未能完成。
坠毁的B-52G
坠毁的B-52G
坠毁的B-52G
帕洛马雷斯事件现场清理出的土壤装桶等待装上登陆舰
打捞起的B28核弹
打捞起的B28核弹
1968年1月21日,隶属于驻纽约州普拉茨堡空军基地的第380战略空天联队的一架B-52G(序列号为61-0037)在空中起火,最终飞机在尝试着降落时坠毁在了距离格陵兰岛图勒空军基地的跑道约7英里(约11.3千米)的地方。这架轰炸机当时正在执行空中警戒任务。机上燃起的大火烧毁了上面搭载的四枚Mk 28核武器,并导致坠机现场周围受到了钚和氚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清理工作。在这起格陵兰岛坠机事故发生后,始于1958年的“铬圆顶”空中警戒任务于1968年结束。
1968年B-52G的人员跳伞路径和起火点示意图
受损的B28核弹
1980年9月15日晚间,美国空军一架B-52H突然起火烧燃,这架轰炸机携带有12枚核弹。大火发生后,机组人员立即疏散,消防员最终与大火搏斗了3个小时,才将火势控制住。事故发生于北达科他州的美国格兰德·福克斯空军基地,B-52H轰炸机隶属于第319轰炸机联队,机上共有6名机组成员。事故发生时,该轰炸机共携带了8枚带有核弹头的AGM-69A短程导弹(SRAM),以及4枚B-28核炸弹。不幸中的万幸是,当晚的风力虽大,但却是西南风,没有吹向轰炸机的机身。所以,轰炸机所携带的12枚核弹都在弹舱内完好无损,机组成员也幸免于难。
1980年事故现场
B-52H型轰炸机弹舱:在“全球之盾84”演习期间,正在卸载AGM-69短程攻击导弹(前)和B28核弹(后)
美军历来重视电子战。美军《作战纲要》指出,“指挥官必须把电磁环境视为战场的延伸并在那里进行另一场战斗,这种无形的但却非常真实的斗争就是电子战”。电子战飞机在战场上的作战效能越大,美国空军就越尴尬。这是因为,自1996年、1998年F-4G“野鼬鼠”和EF-111A“渡鸦”电子战飞机先后退役后,美国空军的专用电子进攻飞机已所剩无几。美空军直属电子战中队仅有13架EC-130H“罗盘呼叫”战术电子战飞机。2002年,美国空军启动了B-52防区外干扰飞机(SOJ)计划。新的飞机被称为EB-52。
F-4G“野鼬鼠”
EF-111A“渡鸦”电子战飞机
EC-130H“罗盘呼叫”战术电子战飞机
EB-52其技术方案上在当时应该是相当先进的。EB-52的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B-52机翼下的两个大吊舱。每个吊舱长约40英尺(12.19米),重2250千克,与一个装满燃油的副油箱相当。EB-52干扰功率非常强劲,一架EB-52号称相当于6架EA-6B,令人“恐怖”的大功率将对敌方雷达系统进行“碾压”式干扰。EB-52的探测能力以F-35上先进的电子战数字接收机为基础,干扰技术将借鉴EC-130“罗盘呼叫”飞机“矛”项目中小型吊舱采用的技术,也会采用为EA-6B上ALQ-99吊舱进行ICAP III电子战升级开发的低波段发射机能力。除此之外,EB-52还具有超前的战斗管理能力,对各种分布式的非动能武器进行控制,处理来自各节点的报告,分析干扰效果,分配电子攻击任务等。
EB-52
EA-6B
ALQ-99战术干扰系统
EA-6B上ALQ-99吊舱
EB-52不仅具备远程电子干扰能力,而且将成为美军机载电子攻击系统之系统的核心,承担美军未来综合电子战网络中管理者的角色。此外,挂载干扰吊舱后,EB-52仍可携带空射导弹等打击武器实施轰炸和攻击。美国空军计划到2014年改装16架B-52,并最终使76架B-52H具备远距干扰能力,并为这些飞机生产36套双吊舱组件。2005年11月,B-52改装进入了实质阶段,美国国防部对B-52防区外干扰飞机的核心,即电子干扰吊舱进行了评审。但EB-52项目的费用严重超支,从最初计划的10亿美元增加到了近70亿美元,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美国空军不得不宣布取消该项目。
EB-52H
在冷战期间,B-52是美国“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共同构成了美国的战略威慑体系。B-52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核打击,但在越南战争和后来的多次局部冲突中,它也承担了常规轰炸任务。在越南战争中,B-52被广泛用于对北越的战略轰炸。其中最著名的行动是“弧光行动”和“后卫II”行动。B-52通过大规模轰炸切断了北越的补给线,并对敌方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尽管B-52的设计初衷是核打击,但其常规轰炸能力在越南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1965 年 7 月 7 日,28 架 B-52F 从关岛安德森机场起飞轰炸距西贡 30 英里的一个越共基地
B-52F在1965年6月开始了它的首次任务,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
B-52F在1965年6月开始了它的首次任务,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1965年7月,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决定,动用战略空军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对北越实施地毯式空袭,代号“弧光”行动。同时,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埃默森·李梅上将也疯狂叫嚣,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时代”。通过在“同温层堡垒”内侧的两个挂点上安装符合挂架,除了在弹舱里挂载27枚炸弹以外还可以在外面挂载24枚(750磅M117),这样几乎就让B-52F的载弹量翻了一倍。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1965年2月部署改装过后的B-52F至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这种飞机用于在北越对南越的美军做出恐怖性攻击后而做出的反击,行动代号“弧光”。
B-52F投下M117炸弹
在“弧光”行动中,安德森空军基地被确定为司令部以及主要基地,而担负空袭任务的B-52还部署在另外两个空军基地——位于泰国的乌塔保海军基地以及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1965年6月18日,30架B-52从关岛起飞,进行了12小时长达5500英里的往返飞行,轰炸西贡东北平阳滨吉海岸特殊区域内的目标。随着弧光起落架次的增加,在美国开始对这些轰炸机展开了“大肚子”改装。在1965年12月至1967年9月间,82架B-52D为了能够执行地面引导下的轰炸而安装了新的雷达接收器,同样还有炸弹挂架的改装,后者将15枚总重27000磅的炸弹变成了108枚总重6万磅的炸弹。
B-52D挂载弹药
B-52D挂载弹药
在1966年4月1日,28BW和454BW联队将飞机部署至关岛并且开始执行常规的“弧光”任务。除了“大肚子”弹舱所增加了火力,他们平均每个月起飞450至600个架次。随着地面战斗的恶化,B-52的起落架次也增加了,在1967年2月就超过了800个起落架次。同时,由于B-52驻扎的数量,关岛的后勤也接近了极限。因此更多的轰炸机被部署到泰国梭桃邑的乌塔堡基地。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在1968年11月当选总统后11个月,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将B-52每月的出击次数减少至1400个架次。2年后减少至1000个架次,而且很多飞机和机组都返回了美国。从轰炸角度而言,“弧光”行动每次任务都有成功之处,但就总体效果而言,行动毫无意义。
B-52D在越南战场投弹
B-52挂载84枚弹药的方式
1972年12月,B-52积极参与了“后卫Ⅱ”行动。在12月18日至29日的短短11天内,它飞行了高达700架次,投下了总重达15万吨的500磅和750磅炸弹。这些炸弹精准地摧毁了1600个建筑物、500个铁路目标,以及10个机场和越南80%的发电场。在B-52的攻击行动中,有高达99.1%的架次飞抵目标区,且投弹成功率高达98.36%。作战数据显示,55%的攻击集中在南越目标上,27%针对老挝,12%针对柬埔寨,而6%则空袭北越。由此可见,在越战中,B-52主要被用于轰炸南越游击队目标,以支援美军和南越军队的地面作战。相比之下,对北方的战略轰炸则仅占据次要地位。这种作战策略充分展现了B-52在设计时的双重功能:既可用于战略空袭,又可对局部地区进行常规精确投弹。
后卫Ⅱ行动繁忙的安德逊空军基地
战略空军司令部的B-52轰炸机正在做起飞前的准备,它们即将参加“后卫II”行动。
在10年越战中,B-52被北越军队击落多架。根据北越方面的报告,在仅仅12天的“后卫Ⅱ”行动中,北越就击落了34(一说32架)B-52战略轰炸机。美国人虽然否认了越南人所说的数字,但是并没有否认这次失败。毕竟他们自己也承认,此战美军B-52轰炸机先后出动729架次,其中15架在作战行动中遭受了损失。而且,这些B-52轰炸机,虽然大部分是被地面火炮和防空导弹击落的,但还是有两架是被北越空军驾驶的米格-21战机在空中击落了。
1972年12月29日,编号55-0100的B-52D于北越河内、北江、谅山、海防进行轰炸,代号“后卫II行动”。
B-52面临米格-21与地空导弹挑战
到了1972年10月,越南空军已经拥有各种战斗机145架,其中能够对B-52实施拦截的米格-21有39架,能够执行全天候作战任务的飞行员也有了12人。1979年12月12日,美国发动了“后卫Ⅱ”行动,也就是“圣诞节轰炸”。但是,北越并没有立即在空中展开反击,而是耐心的等到12月27日。当日晚22时,黑内周边机场遭遇F-111的电子压制。虽然此次的干扰带长达80公里,但是由于美军已经实施了近10日的轰炸,自认为已经大大削弱北越的防空体系和空战部队,所以电子干扰做得并不是十分彻底。让北越空军得到了机会。22时28分,范遵已经绕到了B-52机群的后面,他也上升到了7000米的高空。
越军的米格-21部队,右侧的5121号机是范遵座机。
米格-21大战B-52
到了22时31分时,范遵发现了B-52尾部的夜航灯,他立即驾驶战机冲击了美国人的机群。虽然护航的美国F-4战机,也实施了拦截,并向范遵发射了2枚导弹。由于当时的导弹可靠性不高,再加上范遵的运气较好,幸运的躲开了攻击的导弹,同时还死死咬住了B-52集群。范遵在检查了挂载的导弹后,向B-52机群发射了两枚AA-2“环礁”空空导弹,不久之后又发射了剩余的两枚导弹,接着向左急转俯冲脱离了美军。
范遵
面对来袭的北越导弹,一架编号为56-0599的B-52来不及躲避,被直接命中,左翼4台发动机受损。当然,这架B-52并没有立即坠毁,还是坚持着向泰国基地飞去。只是飞机受损严重,在飞行一段距离后,B-52机组再也无法控制飞机,坠毁在老挝上空,机组成员选择弃机跳伞逃生。这是空战史上战斗机首次击落B-52轰炸机,也是空战史上首次在夜间超音速的条件下击落B-52轰炸机。而在一天之后,又有一架B-52轰炸机被米格-21击落。
范遵中尉驾驶过的5121号米格-21MF,翼下挂载了K-5和K-13导弹,机腹携带了副油箱。
除了米格-21战斗机之外,苏联当时已经向北越交付了一大批当时算是最先进的S-75“德维纳”防空导弹,也就是北约所称的SA-2“基准线”导弹。这款导弹可以用3马赫的速度,将重量是195公斤的弹头送到30000米的高空。而B-52正常操作高度是15000米,而且是用亚声速飞行,所以B-52要大难临头了。到“后卫Ⅱ”行动执行的时候,北越已经武装起来26套S-75防空导弹,其中有21套布置在了河内/海防,在这两个防护重镇,雷达是层层叠叠组成严密的电磁波网。而且,为了提高S-75防空导弹的精度,北越的雷达还被苏联专家专门进行了调教和升级。
S-75导弹
S-75导弹系统
而用于“后卫Ⅱ”行动的B-52由两个型号组成,其中所有B-52D型已经升级了航电设备,可以应付北越新升级的雷达。但B-52G型只有半数完成了航电设备升级,还有一半数量的G型B-52正在使用老式航电设备,也就是无力对抗北越新升级的雷达。1972年12月18日,87架B-52轰炸机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它们会与从泰国乌塔堡皇家海军机场起飞的42架B-52汇合,然后在晚间实施这个自二战结束就不再见过的战略大轰炸。在空袭首天,北越防空部队宣称对着B-52机群发射了200枚S-75防空导弹,其中至少有5枚命中了目标,有3架B-52当场被击落,另外有2架B-52应该严重受损,但没有当场坠落,还是成功返回了出发机场。
蓄势待发的S-75导弹
越军发射S-75导弹
第二天晚间的空袭,B-52的表现好于第一天,只有2架B-52被击伤,但所有B-52都安全返回了出发机场。第二天的空袭有93架B-52参与了空袭。在第三天晚上,有6架B-52被击落。从第四天开始,B-52改变了战术,B-52散开了队形,从不同方向和高度接近目标。但就算做出了这种改变,30架出征的B-52中,还是有2架损失掉了。在接下来的三天空袭中,美国空军想尽办法提高B-52生存率,改用新战术进行空袭,结果也很喜人,没有一架B-52损失掉。然后就是圣诞节了,美国空军借着过节将空袭暂停了一天,但空袭的计划者却需要在”偷“出来的一天时间里,好好检讨一下空袭的教训。在恢复空袭后,在第8天和第9天,美国各损失了2架B-52 。也就是说,整个空袭行动中,被击落了15架B-52。但B-52的11次的空袭却给北越带来了更大的损失,有超过1600名北越人死于空袭中。
S-75导弹
在“后卫II”战役中,,B-52的机枪手宣称击落了5架米格,但只有其中的两架得到了证实。第一个空战战果于1972年12月18日取得,当时担任55-0676号B-52D尾炮手的是萨缪尔·特纳中士,他在发现一架越共空军米格-21进入了尾炮塔的有效射程后,迅速扣下扳机,4挺12.7毫米机枪同时开火,在6秒内向这架米格-21倾泻了约700发子弹,密集的弹雨转眼将后者打成了筛子,随即凌空爆炸。
特纳受嘉奖
特纳击落的这架米格-21,是B-52服役以来取得的第一个空对空战果,为此他被授予银星勋章。第二个战果同样发生在12月,那是1972年的平安夜,飞行在越南东北部太原省上空的一架B-52D上的尾炮手突然发现一架越南空军的米格-21向他们快速飞来。当敌机接近2000码(1828米)的时候,尾炮手开火了。这个战绩得到当时旁边飞行的另一架B-52上的尾炮手-技术军士克莱伦斯·舒特的证实,他看到那架米格-21被击中起火向下坠去。
B-52D机尾炮塔
1991年1月16日至17日,在沙漠风暴行动的首次战斗任务中,也是当时史上最长的战斗任务,从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了七架B-52G轰炸机。这些轰炸机执行了为期三十五小时的任务,前往该地区并返回,共发射了发射了35枚AGM-86C空射巡航导弹,拉开了“沙漠风暴”行动的大幕。出人意料地使用了常规弹头。这次攻击成功摧毁了85%至95%的目标,如果没有加油机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海湾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以B-52G轰炸机为空中打击主力成立了个四个暂编联队,它们分别是部署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岛沙特的吉达西班牙莫隆和英国费尔福德等地。
B-52G发射AGM-86C空射巡航导弹
AGM-86C空射巡航导弹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摧毁了后者几乎全部的重要军工设施,伊军毫无还手之力。此战共有73架B-52G参与了行动,编在四个联队之内,执行轰炸机场和战场遮蔽的战略性任务,在42天内累计飞行1624架次,投掷了72000枚炸弹,总重量超过2万五千吨,给伊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伊拉克的防空能力较弱,B-52轰炸机几乎未遭重大损失,仅有几架因敌方攻击而受损。伊拉克有一名飞行员声称在空袭的第一个晚上驾驶一架米格-29用一枚R-27空空导弹击伤了一架B-52G,但美国空军则称这架B-52是被1枚AGM-88“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击伤,因为“哈姆”捕获B-52尾炮的火控雷达信号,此后所有B-52的尾炮全部拆除。
地勤人员在沙漠盾牌行动期间对B-52G同温层堡垒飞机的发动机进行维护
沙特阿拉伯吉达美军第1708联队的B-52G型机群起飞执行轰炸任务
从1994年的常规增强型改装开始,B-52具有了常规武器投放能力,最终增加了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包括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为美国军方在其制式 MK-80 系列低阻力航空炸弹等无制导航空炸弹上通过加装简易制导套件”升级“的低成本智能炸弹)。1996年9月2日至3日,两架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B-52H轰炸机用13枚AGM-86C空射巡航导弹袭击了巴格达的发电站和通信设施,往返不着陆飞行34小时、25700千米,创下有史以来战斗任务飞行的最长距离纪录。正是因为具备了常规弹药的投放能力,B-52H才能够首次参战。这开启了B-52H在中东和阿富汗的长期作战行动,在此期间,B-52H在近距离空中支援方面表现出色,这与最初计划中的B-52H空中核警戒任务有着天壤之别。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B-52H挂载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B-52H弹仓
尽管B-52已经服役近70年,但它仍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主力之一。美国空军计划让B-52服役至2050年代,届时其服役时间将接近100年。这一计划得益于B-52的持续现代化升级,包括换装新型发动机(如普惠PW800)、升级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
B-52H
B-52H结构图
B-52H结构图
2022年波音公司公布了美国空军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未来几年的升级项目和最终样式,并透露下一代可能被命名为B-52J或B-52K,其机翼下的发动机吊舱将更大,以适应新的罗尔斯·罗伊斯F130涡扇发动机。新B-52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新的发动机吊舱,作为一个更大的发动机改造工程的一部分。今年9月,波音公司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B-52风洞模型的视图,该模型采用了经过修改的吊舱布局。其中一个吊舱的全尺寸模型——每个吊舱将包含两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F130涡扇发动机——也在同月华盛顿特区外举行的空军和航天部队年度大会上展出。
风洞中的B-52H换发模型
装有2台F130涡扇发动机的新型吊舱。
此外,B-52机头也会进行修改,使飞机回到了它的经典外观。过去量产型B-52轰炸机的机头是流线型非常好的整流罩。在20世纪70年代的B-52G和B-52H改型中,在机头整流罩上增加了不少光电设备,其中右边是AN/ASQ-151光电观察系统(EVS)和休斯AN/AAQ-6前视红外系统(FLIR),左边是西屋AN/AVQ-22微光电视系统(LLLTV)。这些光电系统帮助机组人员在非常低的高度安全飞行,并提供监视和侦察能力。
波音公司展示的下一代B-52轰炸机渲染图
目前,B-52H轰炸机正在接受美国空军的航空发动机更换,升级后将被重新命名为B-52J。计划将B-52J服役至2040年,届时B-52将已经服役85年。若能将B-52J撑到2055年,就将成为一架真正名副其实的“百年轰炸机”。这对于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任何军用飞机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和匪夷所思的持续服役时间。换装F130发动机的新B-52J,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在新机舱中对新发动机进行全面测试,将在美国宇航局位于密西西比州的约翰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进行,第一批改进型 B-52J预计将于2028年底前投入运营。
现役的B-52H轰炸机,机头下方两个EVS整流罩清晰可见
B-52机头特写,外形更加圆滑
B-52后期型号的驾驶舱改为活动空间更大的并列方式,但仍然有大量老式仪表。
新型B-52驾驶舱
纵观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依然是美国空军当中的主力战略轰炸机,该机在美国球战略部署中更是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我们更是能频繁的刷到B-52战略轰炸机的消息,因为美国在关岛部署了B-52战略轰炸机编队,经常到西太平洋附近海域执行自己所谓的自由航行。自B-52战略轰炸机服役之后,就参加过很多的战争,比如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为美国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美国仍然对B-52H战略轰炸机进行升级改进,仍然看出美国对这款战略轰炸机的重视程度。B-52H战略轰炸机改进之后,极有可能会再次服役几十年的时间。看来B-52H战略轰炸机退役是要等到B-21隐身战略轰炸机大批量列装了。
B-52H战略轰炸机
B-52H战略轰炸机
B-52H战略轰炸机
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技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理念和实战表现证明了战略轰炸机的持久价值。从核威慑到常规轰炸,从高空突防到防区外打击,B-52不断适应新的战场环境,成为美国空军历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B-52将继续演变,但其作为“同温层堡垒”的传奇地位将永远铭刻在军事航空史中。
B-52H轰炸机参数:
机长:48.5米
机高:12.40米
翼展:56.4米
翼面积:370平方米
空重:8235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220000公斤
动力装置:8台TF33-P-3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5.6千牛(7718公斤),推重比42.6牛/公斤
最大速度:M0.95/1014公里/小时(高度11000米)
实用升限:15000米
作战半径:7210公里
主要设备:AN/ABS-9A火控系统,经过多次改装,现装备有地形比较制导装置、多普勒雷达、惯性导航系统、前视红外扫描仪、微光摄像机、灵敏噪音操纵装置、电子对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电子设备。
武器装备:1门20毫米M-61六管机炮;弹舱和翼下可挂20枚AGM-69A空地导弹。携带通用战略武器的旋转发射架,每个发射架能携带8枚AGM-86B导弹,此外还能携带SRAM导弹、先进巡航导弹及核炸弹。改进后的H型可携16枚“鱼叉”反舰导弹、或6枚AGM-142A空地导弹,或12个联合直接攻击武器(JDAM)。
最大载弹量:最多携带31500公斤,可携带常规炸弹或核弹。
乘员:5人
服役数量:744架
B-52H战略轰炸机
B-52H战略轰炸机
B-52H战略轰炸机
来源:夜鸿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