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抵达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后,一场“无缝衔接”的抢救即刻上演。急诊科抢救团队立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插管、生命监测同步推进;重症医学科主任闻令而动,火速抵达现场调整呼吸机参数,为患者筑牢呼吸“防线”。得知患者病情危重,分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更是从家中奔赴医院
医心连上下,生死竞速间
——
乌海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以协同之力 托举中毒患者生命
8月18日,暮色四合之际,乌海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急救网络骤然启动。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上下同心、左右联动”的医疗协作中紧张展开,不仅彰显了医者的精湛医术,更诠释了紧密型医疗集团“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
故事的起点,是一位运输司机。当日18时许,他在乌海某化工企业检查“酚油”货物时,不幸遭遇有毒物质侵袭,随即陷入意识不清的危急状态。呼吸衰竭、心率骤升、血氧饱和度濒临危险阈值,生命体征的持续恶化,让急救刻不容缓。作为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乌海市中医蒙医医院第一时间介入,以最快速度将患者转运至集团核心——乌海市人民医院,为后续抢救抢下关键“黄金时间”。
展开剩余70%抵达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后,一场“无缝衔接”的抢救即刻上演。急诊科抢救团队立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插管、生命监测同步推进;重症医学科主任闻令而动,火速抵达现场调整呼吸机参数,为患者筑牢呼吸“防线”。得知患者病情危重,分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更是从家中奔赴医院,加入抢救队伍。从急诊抢救到CT检查,从病情研判到住院收治,医护人员全程护送、高效衔接,在争分夺秒中稳住患者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赢得转机。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救治进入“攻坚阶段”。科室主任带领重症医护团队,为患者制定精细化救治方案:重症监护实时追踪生命体征,抗炎抗休克治疗稳住病情基底,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保障呼吸功能,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清除体内毒素,俯卧位通气改善肺部氧合……一项项精准措施的落地,背后是多学科协作的强大支撑——医院多学科力量拧成“一股绳”,针对患者病情动态调整方案,让救治始终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推进。
这场抢救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在“京蒙合作”深入推进,北京协和医院的支持帮扶下,“乌海市人民医院呼吸诊疗中心”建设日趋完善,为危重症呼吸疾病救治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紧密型医疗集团的构建,更让“成员单位首诊、核心医院攻坚、多学科协同”的救治链条愈发顺畅。从乌海市中医蒙医医院及时转运,到市人民医院多科室的高效联动,再到专家团队的精准指导,“上下联动、学科协同”的医疗体系,成为患者转危为安的“硬核保障”。
目前,患者已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恢复良好,这场跨越生死的“竞速赛”,最终以医者的胜利画上句号。而对于乌海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急救案例,更是对“高效协同”救治模式的生动检验。今后,集团将继续深耕这一模式,让医疗资源在“紧密协作”中发挥最大效能,让乌海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可靠的专病医疗服务,以医心守护一方安康,以协同之力筑牢生命防线。
重症医学科团队
乌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生命至上、精准救治”的理念,已成为本地区危重症救治的核心力量。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5名,配备10张编制床位,集先进设备、专业人才与前沿技术于一体,承担着本院及周边地区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科室配备包括有创/无创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PICCO2、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等高端监护与生命支持设备,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可独立开展多项高难度救治技术,如经皮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临时心
脏
起搏器植入、气管插管及切开、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实现从生命支持到病因治疗的全面覆盖。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依托严密的生理监测与多模态诊疗手段,涵盖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代谢管理及感染控制等多个维度,强调个体化镇静镇痛、营养支持及早期康复,实现病因与症状的双重治理。
科室不仅具备处理各类复杂术后管理、多发伤、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的能力,
更依托多学科协作(MDT)
模式及远程会诊平台,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诊疗方案。乌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以技术守护生命,用专业承载希望。我们始终牢记使命,竭诚为每一位危重患者和家属提供最坚实、最温暖的医疗支撑。
编辑:诺敏
初审:诺敏
终审:徐燕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