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家里不宽裕,饭桌上总是简单的几样菜,偶尔有一碗土豆炖肉,就算是改善生活了。窗外的风裹着泥土的气息吹进来,院子里虽然不大,却收拾得整整齐齐。夏天的蚊子多得让人睡不安稳,腿上常常被咬得全是包;冬天冷,脚底下踩着炉子烧热的砖,暖意一点点从脚心往上走。日子过得清
那时候家里不宽裕,饭桌上总是简单的几样菜,偶尔有一碗土豆炖肉,就算是改善生活了。窗外的风裹着泥土的气息吹进来,院子里虽然不大,却收拾得整整齐齐。夏天的蚊子多得让人睡不安稳,腿上常常被咬得全是包;冬天冷,脚底下踩着炉子烧热的砖,暖意一点点从脚心往上走。日子过得清苦,可谁也没觉得有多难。饭后孩子们在巷子里追着跑,笑声一阵阵传出去老远,邻居家的孩子喊一声,立马就应着跑出去玩了。老旧的收音机吱呀响着,播一段评书,一群人围坐着听得入迷,那是一种不用花钱的快乐。
回忆起来,那些年的滋味,竟比现在还甜几分。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日子,不管是在小城还是大城市,成长总是在有限的条件里完成的。可一提起过去,几乎人人都会不自觉地笑出来。《诗经》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时候虽然穷,心却是暖的。那种踏实感,来自于生活的简单透明,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在身边转着。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焦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证明。
钱不多,愿望也小——一瓶汽水就能高兴半天,一斤水果能分着吃好几顿,过年能穿上一双新鞋,心里就美滋滋的。傍晚时分,大家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摇着蒲扇聊天,一句话能说很久,谁也不急着走。邻里之间吵个嘴,骂两句也就过去了,终究还是舍不得伤了情分。这些朴素的情感,如今想来,成了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玩的样样不缺,可心里却好像少了点什么。有人说得好:“最平凡的温暖,往往藏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我们怀念的不是穷,而是那种精神上的富足。那时候你知道自己属于一个地方,一条街、一片田,到处都是熟悉的脸。大人会管你,玩伴会等你,你不怕走丢,也不必掩饰情绪。日子苦,心却安稳。
苏轼曾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时没有多少物质,但牵挂从未缺席。家里有好吃的,第一口总想着兄弟姐妹;来了客人,母亲多下一碗面,生怕人家吃不饱。长辈常说:“粮食省着吃才有盼头。”穷是常态,可亲情友情却满溢在屋前院后,每一句话都带着温度。
如今,住得近的亲人可能一个月也见不上一面。以前谁家人生病,邻居端来一碗汤;农忙时节,一声招呼,半个村子的人都来帮忙。没有利益纠葛,没有地位高低,大家都一样,心也敞亮。许多人走过了半生,回头一看,不禁感慨:人情味儿,是越走越淡的东西。
我们怀念过去,不是怀念买不起衣服的窘迫,而是怀念和父母挤在热炕头上听故事的夜晚,是怀念吵架后还能手拉手去上学的伙伴,是怀念五毛钱买根冰棍的纯粹快乐,更是怀念一家人齐心协力、共渡风雨的那股劲儿。
如今生活节奏快了,人变得精明,也变得谨慎。怕被利用,做什么都先算成本,朋友圈越来越大,能说心里话的人却越来越少。曾经寻常的温情,如今倒像奢侈品。可其实,“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是否安宁自在。
那些清贫的岁月里,一家人一起煮粥、唠嗑、等天亮,就是最美的时光。我们怀念的,是对纯真的眷恋,也是对温暖的渴望。人生路上,吃过的苦未必真苦,穷过的日子也不一定艰难。只要心里有光,每一天都值得珍藏。或许今天的我们,可以试着把那些旧日的好带回生活中,用柔软的心对待他人,用真诚去连接世界。如此,温情不会走远,幸福也始终在身边。
来源:玲儿妙招